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0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提高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采用7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53例岩斜区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手术的暴露范围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3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4例,扩大中颅窝硬膜外入路3例,颞下外侧入路3例,枕下-颞下联合入路3例,经鼻-碟窦入路3例,额下硬膜外经筛经蝶入路2例。肿瘤全切24例,术后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1)不同的手术入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目前处理岩斜区病变较好的手术入路;(2)充分的术前准备、扎实的解剖基础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2.
补骨益脑片由鹿茸、红参、川芎、补骨脂等 1 6味药材加工制成。《中国药典》对其中的主要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 ,但未对补骨脂、川芎二味药进行质量控制。按药品的质量标准的技术要求 ,对本品的川芎、补骨脂进行了薄层鉴别。1 实验材料对照品 :补骨脂素、川芎对照药材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补肾益脑片为牡丹江回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薄层层析用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三用紫外分析仪 ,试剂均为分析纯。2 方法与结果2 .1 对照品液制备 :用无水乙醇配制成 1 mg/m L的补骨脂素溶液。川芎对照药材液 :取川芎对照药材 0 .3 …  相似文献   
93.
目的优化表面活性剂-超声波协同提取石榴瓤总黄酮工艺,并考察其动力学、热力学行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为影响因素,中心组合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然后,考察提取过程中的动力学、热力学行为。结果最佳条件为SDS用量0.84%,乙醇体积分数61%,超声温度53℃,总黄酮得率1.736%。加入表面活性剂(SDS)后,提取速率常数(k)、表面扩散系数(DS)显著增加,提取为吸热熵增加的自发过程。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表面活性剂-超声波协同提取石榴瓤总黄酮。  相似文献   
94.
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急骤,死亡率、致残率较高,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国内外对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存在争议[1-2]。临床实践证明,脑出血的治疗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3]。作者医院2007-01/2012-10月采用微创钻孔穿刺血肿抽吸术治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管形态及血流变化,探讨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 Dopple,TCD)超声结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判定作用. 方法 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TCD动态监测,并使用128层螺旋CT行头颅CTA动态检查. 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TCD、CTA显示脑血流及血管形态均发生改变.CTA显示以血管移位或狭窄为主者,TCD波谱多呈高阻力型改变,手术疗效良好;血管痉挛者,频谱呈高阻力型(手术疗效相对较好)或“钉子波”(手术疗效多不良);血管闭塞者TCD多呈“钉子波”,手术疗效差. 结论 TCD反映脑血流速度,CTA表现脑血管形态改变,二者结合能有效判断脑灌注情况,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疗效判定的良好方法 .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神经根沉降症对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LSS)和非特异性下腰痛(LB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腰腿痛的180例患者分为LSS组和LBP组,每组患者90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根沉降所出现的概率.结果 在LSS组中神经根沉降症有84例(93.3%,84/90),而LBP组无神经根沉降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S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LBP组(0.60±0.05与0.66±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LSS组的代表性区域面积(CSA)(68.9±7.0) mm2显著低于LBP组(168.2±13.8) 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173,P=0.000);ODI与CSA两者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r=0.18,P=0.098).结论 阳性的神经根沉降症较高地出现于LSS患者中,阳性的神经根沉降症可以作为诊断LSS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7.
万古霉素不同给药途径预防脑外伤颅内感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术前有脑脊液漏的颅内感染高危患者,术后选用万古霉素经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的方式,评价两种不同给药方式预防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术前脑脊液漏的脑外伤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万古霉素的不同给药方式随机分成鞘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每组30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组脑室内脑脊液万古霉素浓度,观察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1)鞘内注射组脑室内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为(mg/L):1 h:49.45±20.36,8 h:70.68±46.81,16 h:50.15±23.76;(2)静脉注射组为(mg/L):1 h:5.39±1.93,8 h:2.96±0.88,16 h:7.98±3.22;鞘内注射组各主要时间点脑室内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P均<0.01).颅内感染发生率,鞘内注射组为3.33%,静脉注射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1,P<0.01).结论:鞘内注射与静脉注射万古霉素相比,在减少给药剂量的同时,提高了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总结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病例资料,MRI提示血肿位于脊髓腹侧、背侧各1例.1例发病后30 h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内固定术,1例发病12 h后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结果 术后诊断均为硬膜外血肿,血肿清除满意.术后2周病例1: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2级(Fran...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神经心理评估在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经我院神经外科治疗6个月后随访GOS评分5分的202例TBI为研究对象,选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基础版(MoCA-B)、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D预后量表-睡眠部分(SCOPA)评分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202例中,112例(55.4%)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中轻型TBI病人30例(45.4%),中型TBI病人42例(51.2%),重型TBI病人40例(74.1%)。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MMSE、MoCA-B、HAMD、SCOPA评分、SCOPA-夜间评分显著恶化(P<0.05);而且,认知功能障碍组执行功能、即刻与延时回忆、流畅性、定向、计算、抽象、视知觉、注意和命名等领域评分均显著变差(P<0.05)。结论 神经心理评估可应用于TBI病人的预后评价,可弥补单纯GOS评分的不足,对TBI病人康复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上矢状窦闭塞或狭窄后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了解颅内存在病变时上矢状窦旁桥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模式,为预防经纵裂入路术后发生静脉性脑梗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影响上矢状窦血流的30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上矢状窦后1/3或窦汇处闭塞时,主要通过与外侧裂浅静脉、导静脉、半球外侧异常硬脑膜静脉窦等建立侧支循环;上矢状窦中1/3闭塞时,主要通过闭塞前段与外侧裂浅静脉、闭塞后段与Labbé静脉及导静脉等建立侧支循环;病变影响到上矢状窦血流,但仍通畅时,主要通过瘤周静脉网及纵裂内侧面引流静脉建立上下矢状窦间侧支循环.30例脑膜瘤术中离断桥静脉5例,其中2例发生严重脑水肿.结论 不同部位病变引起上矢状窦血流变化时所建立侧支循环的模式是不同的,术前明确侧支循环的建立模式,对计划经纵裂入路以及处理侵及上矢状窦的肿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