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相关血清指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VD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胞磷胆碱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内眦动脉角形穿支皮瓣修复中面部缺损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①对10具新鲜成人尸体行一次性动脉造影及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图像工作站,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观测内眦动脉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等.②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应用内眦动脉为蒂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中面部皮肤缺损创面2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基底细胞癌9例,色素痣2例,切取的皮瓣面积1.5 cm×3.5 cm~2.5 cm×5.0 cm.结果 面动脉在口角外侧约1 cm处发出侧鼻动脉,后向内眦延续为内眦动脉,角动脉与鼻背动脉、眶下动脉有丰富的吻合支.临床应用内眦动脉为蒂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21例缺损均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经1个月至2年随访,色泽、质地、外形恢复较好.结论 内眦动脉角形穿支皮瓣,设计灵活、简便,血供可靠,切口隐蔽,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是修复中面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而病因尚属不明的一种疾病。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及活动时气促。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4例DPB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轴一径流组合搅拌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大型发酵罐设计中,同功率下,轴.径流组合搅拌系统与传统的径流组合搅拌系统相比较,能够增强罐内宏观液流,改善罐内微观液流,两者兼顾,从而达到更好的气一液分散、传质、混合、传热效果,改善发酵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甲乙类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规律,现对宜春市1950—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类型之一,约2/3患者可出现收缩期左心室流出道的动态的梗阻,是导致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1])。对于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法缓解的患者,行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Morrow Procedure)以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2])。传统的经主动脉入路安全并有效,在数十年来已得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0岁,1985午10月12日住院,住院号85—8151,患者自出生后其父母发现颈前下方有一小孔,时有少量无色液体流出,与进食无关,颈前部上方有一赘生物,约1.5×1×1cm大小,曾于数月前在其它医院部份切除,蒂部残留,因影响美观要求手术治疗。检查:患者发育营养良好,颈前中线相当于舌骨平面有一赘块,直径0.5cm、长1cm,表面皮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分析膀胱全切术后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52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术后对患者排尿情况、肾功能、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等进行随访.结果 4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146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6个月白天可控排尿38例,夜间可控排尿35例.3例(6.7%)术后6~15个月死于肿瘤盆腔复发或转移.2例(4.4%)于术后18、22个月尿道肿瘤复发,其中1例半年后死亡.5例(11.1%)术后3年内死于非肿瘤原因.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8%(8例)和24.4%(11例).术后12个月2例患者出现肾功能轻度异常,血尿素氮为7.2、11.8 mmol/L,血肌酐为137、168 μmol/L.结论 原位可控回结肠代膀胱术无明显代谢紊乱及肾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排控能力,手术并发症大多可临床治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