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估应用生物型陶瓷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5年临床和放射学影像随访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87例接受生物型陶瓷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39例,女48例;年龄72~96岁,平均(83.4±4.12)岁.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按Garden分型:Ⅲ型32例,Ⅳ型55例.术前均经常规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检测脊柱及髋部骨密度(BMD)筛选,全部采用Biomet生物型Bi-Metric系列股骨假体和陶瓷双极股骨头假体.患者分别在手术后1.5、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一次,根据临床髋关节活动度和Harris评价标准,放射学影像根据AAOS评价指标:髋臼磨损情况,陶瓷组件碎裂情况,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溶骨性病变情况,股骨近端骨生长情况,股骨距重塑,股骨假体远端底座形成情况等.结果 实际83例患者完成终末随访,随访时间61~82个月,平均(72.4±6.57)个月.髋关节活动范围在终末随访时为:屈曲平均(83.5 °± 9.14°),后伸平均(25.2°±5.62°),外展平均(41.5°±5.21°).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11.5±4.0)分,提高到终末随访时平均(89.1±2.1)分,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t=27.18,P〈0.01);其中优31例,良40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为85.54%(71/83).5例(6.02%)患者出现腹股沟区和大腿前侧疼痛,2例(2.41%)患者在手术后3~5年间由于股骨假体出现松动而进行股骨假体翻修.放射影像学随访观察无髋臼严重磨损,无陶瓷组件碎裂,无股骨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股骨假体松动,股骨近端骨生长情况良好,有24例(28.92%)患者发生股骨假体远端轻度底座形成.结论 应用生物型陶瓷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获得较好的5年临床和放射学影像随访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琳  吴皓  朱涛  陈贤奇 《中成药》2008,30(5):704-706
目的:正交试验设计,对现有清半夏的炮制工艺进行客观量化的质量评价和优化?方法:选择白矾浓度、炮制时间及炮制温度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RP—HPLC法测定炮制品中刺激性毒性成分草酸钙针晶的含量;家兔眼结膜刺激性评价刺激性程度;直接电位滴定法测定有效部位总游离有机酸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根据因素的显著性影响,优选出清半夏炮制工艺:30℃左右,8%浓度的白矾溶液.浸泡24 h.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炮制目的,同药典法比较明确了炮制时间和炮制温度,显著缩短了炮制时间。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后几乎不能完全修复,在生理负荷下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最终发展成骨性关节炎。因此,利用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重建受损关节软骨为骨关节软骨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的:全面了解生物特性与正常关节软骨相似的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明确目前软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4/2009收录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其诱导种子细胞及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软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相关文献27篇。软骨细胞基质中的生长因子,通过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在软骨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周围环境因素也影响诱导分化的结果,但目前对于各个信息通路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关系尚不完全明确。构建组织化软骨的支架材料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选择性骶神经根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机制、最佳手术方法及临床实际疗效. 方法雄性家犬12只,制成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模型,根据骶神经根切断方式:切断S2前根,切断S2前根 S3 1/2前根,切断S2、S3前根,完全切断S2~4神经根,依序分为A、B、C、D 4个组,通过尿动力学检测及电生理观察,分析比较骶神经根切断前、后各组功能性指标的变化,确定其最佳手术方案.临床治疗则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性切断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患者S2前根或 S3 1/2前根共32例.术前膀胱容量平均(120±30) ml,术前排尿量平均(100±30) ml,尿道压力平均为(120±20) cm H2O. 结果 4个组术后膀胱容量分别为:(150±50)、(180±50)、(230±50)、(400±50) ml;排尿量分别为:(130±30)、(180±50)、(100±50)、(50±30) ml.临床治疗32例,术后膀胱容量平均增加至410 ml左右,排尿量平均增加至350 ml左右,所有患者尿失禁消失.有13例获22个月远期随访,无复发. 结论高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研究、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研究表明足的部分解剖区域支撑着人体大部分质量,并调节着人体的平衡,测量这些区域的压强峰值及分布即可获取足、下肢乃至全身的生理、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大量信息。 目的:观察健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自然行走时左右足峰力值、负荷冲量等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 方法:采用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16~19岁适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受试者足底应力-时间曲线呈明显的双峰型,足底10个分析区域峰力均值在足跟外侧最大(P < 0.01),右足习惯者第1 趾、第1,2 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平均峰力值右足大于左足(P < 0.05),而第5跖骨、足弓2个区域平均峰力值左足大于右足(P < 0.05)。受试者行走时整足接触阶段、离地阶段负荷中心在第1、2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足部最大负荷部位在第1、2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男女左右足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结果证实,健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左右足动态与静态足底压力分布规律存在一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底压力分析在青少年运动损伤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在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运动训练基地将40名16~19岁足踝部损伤3次以上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分为左足损伤和右足损伤两组,采用美国Tekscan公司的F-Scan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进行静、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测试数据与前期120名足踝部未损伤的健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正常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有受试者均脱鞋袜,以个人正常步态自然行走,测量双脚各3次静、动态足底压力,测量指标为足底每个区域的压强峰值、接触时间负荷,计算足底各区域的压强峰值和负荷分布、重心轨迹特征。结果: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损伤侧足底压力分布特征:(1)足底压强峰值最大区域在第5跖骨、足跟外侧;(2)足前区跖骨部的内侧与外侧比值低于正常参考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足前区存在内翻倾向;(3)足部压力重心变化有向足前区转移的趋势,双足压强变化不对称;(4)足踝反复损伤者前足撑地时间延长,后足撑地时间减少。结论:足踝反复损伤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足底压强变化不稳定,双足压强变化不对称;损伤足与正常对照差异显著,足部压力重心变化有向足前区转移的趋势,前足撑地时间延长,后足撑地时间减少,可能是为了减少损伤侧足踝关节的载荷而采取的保护性机制。足底压力分析在预防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足踝反复损伤方面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立体影像学分析(roentgen stereophotogrammetric analysis,RS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迁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行组配式全髋关节置换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58~72岁,平均(60.23±5.64)岁.退行性骨关节炎32例,股骨颈骨折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术后3、6、12、24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及RSA评估股骨假体的早期迁移度.结果 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26.36±10.56)分提高至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78.24±12.72)分、(84.51±16.05)分、(86.72±9.34)分及(87.55±8.9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假体翻修病例,3例有轻微的大腿痛.RSA评估发现早期迁移幅度个体差异较大,术后3~6个月存在较高的初始迁移.36例于术后24个月达到临床和生物学稳定,1例表现为假体进行性迁移.股骨假体向远端迁移(1.37±0.59) mm、向后迁移(1.37±0.54) mm,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内股骨假体向远端迁移与向后迁移呈正相关(r=0.3,P=O.O1),假体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呈现出相对宿主骨界面稳定固定的趋势,股骨假体向远端及向后的倾斜或旋转移位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不同尺寸的股骨头假体和不同偏心距的组配式股骨颈假体与发生在各个方向的迁移度无相关性.结论 RSA为组配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迁移度的早期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可用于评估人工关节假体的早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对儿童开放性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对照试验中,120例开放性骨折患儿(〈1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首先根据患儿骨折情况给予牵引外固定、螺丝钉或克氏针固定等相应措施,同时,观察组给予rh-aFGF术中新鲜创面清洗联合术后喷雾治疗,而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评价两组患儿缺损伤口的愈合状况、愈合时间以及延迟愈合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I期愈合率86.6%、完全愈合时间(20.3±5.6)d、延迟愈合发生率3.3%;对照组I期愈合率56.7%、完全愈合时间(23.4±6.2)d、延迟愈合发生率15.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儿童开放性骨折术后缺损伤口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作为该项手术的康复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中X型胶原的表达特征,探讨X型胶原在骨关节炎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取1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的关节软骨。以Northern杂交、RT-PCR和Western杂交,分别检测各组样品X型胶原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Northern杂交与RT-PCR的结果均显示膝骨关节炎的X型胶原表达有显著升高。Western杂交发现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基质中X型胶原的含量上升(P<0.01)。但分析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趋势,未能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的X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加,这可能促使基质组分发生改变,从而加速了骨关节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