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2 毫秒
71.
例1:患者,女性,57岁。因劳力性心悸气短3年,加重伴尿少、双下肢水肿1月入院。查体:血压14/95Kpa,表情淡漠,神志清楚,精神差,半卧位,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搏动明显。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叩诊扩大,心率101次/分,心尖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部平软,上腹部压痛明显,肝肋缘下3cm,Murphy征( ),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凹陷性中水肿。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颈椎前路钢板、后路侧块螺钉、齿状突螺钉、C1-2关节突螺钉、椎弓根螺钉和枕颈部钢板的生物力学特征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aspar,Orozco,Roy-Camill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5-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颈椎前路钢板、后路侧块螺钉、齿状突螺钉、C1-2关节突螺钉、椎弓根螺钉、枕颈部钢板”,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颈椎前路钢板、后路侧块螺钉、齿状突螺钉等器械的生物力学特征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共收集到96篇相关文献,2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72篇文献是由于内容陈旧或重复。生物力学实验证实前路钢板在抵抗伸展和侧屈载荷时优于后路钢丝系统。在颈椎后部结构缺失或功能不全造成不稳时,颈椎后路钢板螺钉固定系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对于Ⅱ型齿状突骨折应用直径为4.5mm的Herbert中空螺钉,比采用两枚直径为3.5mm的AO螺钉具有更大的抗扭曲强度。在齿状突骨折伴有明显的旋转和移位不稳时,同时有寰椎横韧带损伤,单独应用后路钢丝技术固定明显地降低融合率。从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两个方面来讲,在C2和C7可能更适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结论骨科固定器设计的影响因素很多,用生物力学来评价不同器械的优缺点是一重要方法,前路和后路螺钉和钉板系统成为外科广泛应用的内固定器械,并经过不断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3.
腰椎间盘镜手术与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研究椎间盘镜手术(microendoscope discectomy,MED)与常规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差别,探讨MED手术的基本概念、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60例,患随机抽签法分两组,一组行MED手术,另外一组行常规开窗手术,记录每一例手术的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对间等,并随访1年内手术效果。部分患复查了MRL,结果 术后两组患的症状都有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但MED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切口仅长1.6cm,行皮内缝合,不需拆线,术后3d即可下床活动,4d出院。结论 MED椎间盘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效果与常规开放手术相同,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术后恢复快、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bFGF和TGF-β1对原发性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间充质祖细胞(MPCs)的促增殖作用,为通过调控关节软骨MPCs以防治原发性O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bFGF和TGF-β1单独或联合作用下对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的增殖作用。结果 10.0~50.0 ng/mL的bFGF、0.1~1.0 ng/mL的TGF-β1单独作用于传代培养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时,其培养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增加(P0.05),而随着二者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其增殖速率无显著变化(P0.05);bFGF 10.0 ng/mL+TGF-β11.0 ng/mL联合作用时,对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P0.05)。结论 bFGF、TGF-β1对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增殖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浓度的bFGF、TGF-β1及bFGF+TGF-β1促增殖作用不同,提示通过适宜浓度的bFGF、TGF-β1对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的作用,可能具有促进原发性OA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2年6月以来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41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17~58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0例,摔伤7例,砸伤4例。陈旧性损伤8例,新鲜损伤33例。损伤部位:C1、C23例,C22例,C34例,C3、C46例,C45例,C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2种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比较。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5月,采用2种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28例,其中12例使用丹历枢法模公司生产的Sextent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16例采用本院自行总结的"触摸法"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使用国产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分别比较2组间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带支具下床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9-18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住院时间及带支具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P〉0.05);"触摸法"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与Sextent系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种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均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触摸法"具有手术操作更简单、费用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8.
[目的]胸腰段椎体骨折进行CT三维重建,观察伤椎椎弓根结构,决定是否在伤椎进行椎弓根短螺钉置入,以指导制定手术方案。[方法]将胸腰段椎体进行CT扫描,将CT扫描的Dicom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伤椎的三维重建,观察其双侧椎弓根结构,构建圆柱体模拟预置的椎弓根短螺钉并测量其长度。[结果]胸腰段伤椎的CT三维重建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伤椎骨折情况和双侧椎弓根结构是否完整,从而决定在伤椎是否置入椎弓根短螺钉并精确测量预置的椎弓根短螺钉长度。[结论]胸腰段骨折椎体CT三维重建与脊柱椎体整体三维重建相比较,前者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伤椎椎弓根的结构是否完整,从而有利于制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并统计成年人寰椎后弓骨环的发生率,分析其对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因寰枢椎不稳等原因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1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颈椎正侧位X线、三维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并统计寰椎后弓骨环的发生率,按其是否闭合成环分为完全性骨环和非完全性骨环,并统计单双侧发病情况。根据是否存在寰椎后弓骨环分为寰椎后弓骨环组与结构正常组,测量并比较进钉点与寰椎后弓上缘的距离(包含寰椎后弓骨环)。观察术中及术后有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均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DI)评估。结果 113例患者中,存在寰椎后弓骨环者15例(13.27%);其中,单侧后弓骨环11例(9.73%),单侧完全性后弓骨环4例(3.54%),单侧非完全性后弓骨环7例(6.19%);双侧后弓骨环4例(3.54%),双侧完全性后弓骨环1例(0.88%),双侧非完全性后弓骨环2例(1.77%),双侧分别为完全性和非完全性后弓骨环1例(0.88%)。寰椎后弓骨环组(19侧...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正融合术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异常发生率,以及其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复习了131例符合条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记录和影像检查如术前、术后出现的心肺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术前PFTs正常(73.28%),术前出现的呼吸系统症状和PFTs结果异常显著相关(P〈0.001)。131例患者中仅4例发生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3.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