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银黄注射液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黄注射液有无体内抗菌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腹腔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流感杆菌后,分别经静脉和肌肉注射银黄注射液,观察1周,记录小鼠死亡率。结果银黄注射液使感染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的小鼠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静注比肌注效果好。结论银黄注射液有体内抗菌作用,对G 菌(金葡菌、肺炎链球菌)作用优于对G-(绿脓杆菌、流感杆菌)作用。  相似文献   
222.
银黄注射液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银黄注射液有无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将不同浓度药物与葡萄球菌、链球菌、G-杆菌、卡他双球菌、白色念珠菌等11类菌种,共105个试验菌株体外培养,测定MIC50,MBC50。结果银黄注射液对金葡菌、表葡菌的MIC50为2.75 mg/ml,MBC50为5.5 mg/ml;对肺炎链球菌MIC50为5.5 mg/ml,MBC50为22 mg/ml;对流感、变形、肺炎杆菌的MIC50为11 mg/ml,MBC50为22 mg/ml及44 mg/ml;对链球菌、绿脓杆菌、卡他双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50为22mg/ml,MBC50为44 mg/ml。结论银黄注射液在体外对金葡菌、表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呼吸道常见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23.
银黄注射液体内外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黄注射液体内外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鼻腔滴入感染BALB/C小鼠复制动物模型,记录小鼠存活时间,测定肺指数;用FM1感染的MDCK细胞为实验系统,观察细胞病变程度,从而了解银黄注射液抗FM1的药效。结果体外实验表明,先用药后感染病毒,银黄注射液0.11 mg.m-l1以上可抑制FM1对MDCK细胞的病理损伤,先感染FM1后用药,0.22 mg.m-l1以上可抑制FM1对MDCK细胞的病理损伤;动物实验表明,银黄注射液肌注,小剂量仅使肺指数值降低(P<0.05),大中剂量明显降低肺指数(P<0.01)及延长存活天数(P<0.05),静脉滴注小剂量仅使肺指数值降低(P<0.05),大中剂量明显降低肺指数、延长存活天数(P<0.01)。结论体外实验,银黄注射液阻断MDCK细胞感染FM1作用强于对已感染该病毒的MDCK细胞的保护作用;对FM1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静脉滴注比肌注效果好,作用与病毒唑相当。  相似文献   
224.
利舒卡临床应用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文  陈美娟 《上海医药》2006,27(6):264-265
利舒卡气雾剂是一皮肤粘膜表面局部麻醉的新剂型,内含7%局部麻醉药利卡多因。为探讨此新剂型的疗效,本研究以此药作为30例病人术前局麻用药,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从需行激光手术的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的门诊病人中随机选择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0  相似文献   
225.
青银注射液静脉、腹腔注射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银注射液静脉、腹腔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测出静脉注射青银注射液的LD100为225g/kg,按1:0.99的组间距设6个组,采用寇氏法测定静脉注射LD50;测出腹腔注射青银注射液的LD100为500g/kg,按1:0.98的组间距设6个组,采用寇氏法测定腹腔注射LD50.结果:青银注射液静脉注射LD50为197.90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132倍),95%可信限为192.55~203.40g/kg;腹腔注射LD50为413.66g/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276倍),95%可信限为403.68~423.87g/kg.结论:青银注射液临床日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26.
目的研究心安颗粒有无抗一氧化氮(NO)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用异丙肾上腺素复制心肌损伤模型,检测心肌组织中NO、一氧化氮合酶(NOS),观察其抗NO的作用。结果心安颗粒能降低大鼠损伤心肌中NO、iNOS、总NOS(P<0.05),高、中剂量组与黄芪精口服液作用相当,组间有量效关系。结论心安颗粒具有抗NO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7.
心安颗粒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心安颗粒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用乌头碱、氯化钙复制心律失常模型,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了解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心安颗粒延长乌头碱、氯化钙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缩短持续时间,MEST分值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与稳心颗粒作用相当,试药组间有量效关系.结论:心安颗粒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8.
2000年~2002年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用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我院 2 0 0 0年~ 2 0 0 2年门急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 :统计 3年中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 ,对处方的一般情况 ,药品用量 ,肿瘤患者用量 ,药品的使用频度进行分析。结果 :复方桔梗片的使用频度在 3年中都排第 1位 ,硫酸吗啡控释片和哌替啶注射液的肿瘤患者用量远高于非肿瘤患者 ,2 0 0 2年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频度出现明显下降。结论 :应合理使用麻醉药品 ,减少肿瘤患者哌替啶的使用  相似文献   
229.
建立雄性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高脂饲喂法致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异同点,并对其使用特点进行初步评价。方法按体重、血清胆固醇水平将24只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普通高脂模型组(B组)和丙硫氧嘧啶模型组(C组),分别饲以基础饲料、未添加丙硫氧嘧啶的高脂饲料和添加0.2%丙硫氧嘧啶的高脂饲料。6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脂指标、计算肝指数,并对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两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P〈0.05),C组较B组增重更加缓慢(P〈0.01)。两模型组大鼠在实验期间表征有较大差异;两模型组T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两模型组TG、HDL-C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两种高脂模型组大鼠肝脏均出现脂肪样变,肝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被细胞内大脂滴挤向一侧。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但普通高脂模型可用于食品、保健品等以预防为目的的降脂功效评估,而添加了丙硫氧嘧啶的高脂模型更适用于降脂药的临床前评价。  相似文献   
230.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认知矫正治 疗通过执行大量的认知领域的练习,提高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能力。现对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 知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症状的影响以及认知矫正治疗后脑影像学的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