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部真菌病是常见皮肤病。目前有多种外用制剂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我们从1997年5~7月采用1%联苯苄唑溶液(广州何济公制药厂生产)治疗浅部真菌病263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对此作一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从门诊、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263例具有典型皮肤损害的各类真菌感染患者,并作真菌直接镜检,结果均为阳性。263例各类真菌病患者中无合并湿疹或伴皮肤细菌感染,此外,2个月内不曾内服或2周内未外用过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2.
肝毒清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毒清颗粒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 6组 ,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毒清大、中、小剂量组和乙肝宁阳性组 ,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 2个月始给予治疗药物。实验持续 3月后将大鼠处死取血作肝功检查及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肝毒清能降低AST ,升高TP、ALB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 5 ) ;减轻肝脂肪变性、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促进肝细胞再生。结论 :肝毒清对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安颗粒对正常小鼠血清抗体的作用。方法KM小鼠用药后,浊度法检测血清IgA、IgG、IgM。结果心安颗粒使血清IgA、IgG、IgM升高(P<0.05),大、中剂量组与黄芪精作用相当,试药组间有量效关系。结论心安颗粒可增强正常小鼠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α、β1亚基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变化,从分子水平阐明T2DM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膜BKCa通道活性改变的具体机制,为T2DM的综合治疗提供新靶点;为特异性针对此环节的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饮食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25 mg/kg)建立T2DM大鼠模型。免疫印记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肠系膜动脉BKCa通道α和β1亚基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在第8周和第12周肠系膜动脉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3±0.251)和(0.921±0.1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β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4±0.200)和(0.193±0.3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模型组在第8周和第12周肠系膜动脉BKCa α亚基mRNA的表达分别为(1.15±0.03)和(0.92±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β1亚基mRNA的表达分别为(0.47±0.10)和(0.37±0.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2DM大鼠肠系膜动脉BKCa β1亚基蛋白和mRNA表达在8周及12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FAAS)对陕西柿饼中锌(Zn)和钴(Co)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密闭式微波消解仪,降低消化过程样品元素损失。以1 600 mg/L Pd Cl2+2%抗坏血酸溶液(5~10)μL为基体改进剂,经氘灯背景校正,测定Co和Zn含量。结果 Co和Zn测定,回收率分别在96.2%~102.4%和89.2%~107.8%之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1%和8.2%,检出限分别为0.50 ng/m L和0.1 ng/m L。结论该法具有方便、快捷、灵敏、稳定、干扰低优点,适于样品中Zn和Co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方案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治疗的基本要素。目标:评估以社区为基础的个案管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长期效果。方法:从上海两区共招募730名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社区居民,380名纳入个案管理组和350名纳入对照组。个案管理涉及每月培训拜访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成员,侧重于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在24个月中参加者每3个月使用Camberwell需求评价量表(CAN),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和生活质量表(QOLS)进行一次评估。那些没有得到医生批准而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一个月或更长的患者被归为"自行决定停药"。结果:相比于常规治疗组(即每3个月的随访管理),参加个案管理计划的患者两年随访后停止服药率显著降低,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降低,复发率降低并且再住院率也降低了。对停止服药有独立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停药率越高),用药缺乏家庭监督,用药剂量较高,以及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个案管理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长期方法,可以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家人需要参与患者的用药管理,使用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并积极处理所有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共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分别采用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采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药的疗效相似(P〉0.05)。但治疗2周,4周时攻击行为和昼夜节律紊乱因子,喹硫平组疗效优于利培酮组,且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P〈0.01,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结论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在基线测定两组人群血清β2-M G水平,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研究组血清β2-M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β2-MG水平与PANSS总分(r=0.477,P<0.001)、阴性分(r=0.422,P=0.001)和一般精神病理分(r=0.391,P=0.002)呈正相关,与阳性分无相关性(r=0.107,P=0.418).结论 血清β2-M G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浓度可作为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增强、多元醇通路活跃、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例CHD患者和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浆VEGF水平,并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 i记分,分析VEGF水平与Gensin i记分的关系。结果CHD患者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4.9±117.8)pg/m l vs(81.8±63.8 pg/m l),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71.2±126.4)pg/m l vs(97.5±50.9)pg/m l,P<0.05;〕CHD患者VEGF水平与Gensin i记分呈正相关(r=0.240,P<0.05)。结论VEGF水平升高不仅反映CHD患者心肌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可能是不稳定斑块的标志物;VEGF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