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将我院1987~1997年收治的36例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LE)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协会确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其中女33例,男3例。女:男为11:1,年龄14~63岁,平均29岁。从确诊到出现中枢神经损害2年以内25例,2~10年9例,10年以上2例。1.2临床表现 除1例仅表现神经异常外,其余35例均合并其他器官、组织损害的表现。其中癫痫抽搐18例,颅内高压6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血管意外5例,其中4例…  相似文献   
42.
患者:女,36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于2000年9月25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前血红蛋白(Hb)83g/L,凝血机制无异常。手术过程顺利,术中血压平稳,但术中渗血较明显。开放血管1min后即有尿液排出。术后尿量约100~200ml/h,但6h后尿量减少至无尿,伴恶心,血压下降。即查Hb81g/L,血钾7.4mmol/L。  相似文献   
43.
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肾移植病人并发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移植病人并发PCP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病人分别在术后3~11个月起病,5例以FK506、2例以CSA为基础免疫抑制剂.发热、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明显,但肺部体征少,早期即出现低氧血症,胸片变化迅速.给予磺胺嘧啶钠治疗的2例死亡,改予复方新诺明、类固醇激素、免疫增强剂联合治疗的5例有4例痊愈.结论:肾移植病人具有高的PCP发生率及死亡率,争取早期诊断及给予及时合适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4.
背景:由于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肾移植术后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多样复杂,病情严重,致死率高。因此加强肾移植术后合并败血症临床病原学特点的认识,及早合适的治疗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并发败血症的临床病原学特点与治疗情况。 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07-06/2010-06的376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后并发败血症7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7例患者均有寒颤、发热(体温38.5~42.0 ℃),烦燥、气促4例,尿路刺激症4例。血压低于9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伴血肌酐增高4例。大肠埃希氏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白色念珠菌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5例细菌感染为院外感染,2例真菌感染者为院内感染。4例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者合并尿路感染。4例低血压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抗感染治疗、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用量及对症处理。6例痊愈,1例死亡。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背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由卡氏肺孢子虫寄生于肺部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致命性肺炎。复方磺胺甲恶唑是目前用于治疗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一线药物,治疗量往往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小剂量预防用药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复方磺胺甲恶唑对肾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肾移植后1个月且无复方磺胺甲恶唑过敏者。肾移植后1个月至半年或1年常规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0.48 g/d)。观察移植肝肾功能,感染情况,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2006年起,随访125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73例术后1个月起常规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0.48 g/d)至术后半年者,1例停药4个月后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死亡,47例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0.48 g/d)至术后1年者,无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者,5例因复方磺胺甲恶唑过敏或医从性差未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者,2例分别在术后4,5个月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例死亡。结果提示,肾移植术后1个月至1年常规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0.48 g/d),可有效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6.
正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最合理的替代治疗方法,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是最为常见的器官移植手术之一,2017年中国共施行肾移植10 793例,居世界第2位~([2])。进入21世纪以来,肾移植短期存活与  相似文献   
47.
背景:蛋白尿和蛋白尿多少是影响移植肾功能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雷公藤多苷或氯沙坦均有降尿蛋白作用。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氯沙坦或氨氯地平对治疗肾移植后蛋白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随访的肾移植后伴轻、中度高血压及蛋白尿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雷公藤多苷+氯沙坦组口服雷公藤多苷0.5 mg/(kg•d),氯沙坦50 mg/d;雷公藤多苷+氨氯地平组口服雷公藤多苷0.5 mg/(kg•d),氨氯地平5 mg/d,要求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观察治疗6个月,检测血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药物浓度,24 h尿蛋白,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患者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 < 0.05),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P < 0.01)。两组血压下降值、平均动脉压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和血尿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尿蛋白均减少,但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环孢素用量较前减少(P < 0.05)。提示雷公藤多苷联合氯沙坦或氨氯地平用于肾移植后伴轻、中度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能平稳降压,减少环孢素用量,减少蛋白尿,保护移植肾肾功能。    相似文献   
48.
背景:肾移植后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移植后感染的病原菌复杂,病情严重,致死率高。因此加强对肾移植后合并罕见菌临床病原学特点的认识,及早合适的治疗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目的:观察肾移植后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方法:文章个案分析了2010-06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肾移植患者1例,对其临床资料,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患者临床表现为寒颤、高热、尿少、腹胀,咳嗽、咳痰及消瘦、疲乏。血常规白细胞(1.42~2.51)×109 L-1,血红蛋白66~83 g/L,血小板(21~43)×109 L-1,C-反应蛋白179.0~212.0 mg/L,降钙素原-u 17.2~28.9 μg/L,胸、腹水及血培养示马尔尼菲青霉菌生长,予静脉滴注伊曲康唑250 mg/d治疗,停用免疫抑制剂,并用丙种球蛋白、胸腺肽加强免疫支持,症状无好转,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放弃治疗。肾移植后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罕见,因此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对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出现反复发热,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考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做真菌双相培养,有条件做抗原测定,以便及早确诊。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在评价慢性肾脏病(CKD)各分期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的应用价值及其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研究80例CKD患者,根据CKD分期分为1、2、3、4~5期4组,每组各20例,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双肾超声造影检查,选择肾皮质区域建立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得血流灌注参数包括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绝对增强强度(ΔI)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差异,并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显示对照组AUC明显高于CKD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KD分期增高,双肾AUC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双肾AT、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肾ΔI与肌酐、尿酸呈负相关(P0.05);双肾AUC与肌酐、尿酸、尿素氮呈负相关(P0.05);双肾AUC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其余超声造影灌注参数与临床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对CKD各分期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参数分析,能准确、敏感、有效地评价CKD患者的肾脏功能。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还能反映不同分期CKD肾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治CKD提供可靠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0.
背景:肾移植后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移植后感染的病原菌复杂,病情严重,致死率高.因此加强对肾移植后合并罕见菌临床病原学特点的认识,及早合适的治疗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目的:观察肾移植后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文章个案分析了2010-06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肾移植患者1例,对其临床资料,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临床表现为寒颤、高热、尿少、腹胀,咳嗽、咳痰及消瘦、疲乏.血常规白细胞(1.42~2.51)×109 L-1,血红蛋白66~83 g/L,血小板(21~43)×109 L-1,C-反应蛋白179.0~212.0 mg/L,降钙素原-u 17.2~28.9 μg/L,胸、腹水及血培养示马尔尼菲青霉菌生长,予静脉滴注伊曲康唑250 mg/d治疗,停用免疫抑制剂,并用丙种球蛋白、胸腺肽加强免疫支持,症状无好转,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放弃治疗.肾移植后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罕见,因此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对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出现反复发热,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考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做真菌双相培养,有条件做抗原测定,以便及早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