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4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56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10篇
  4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别嘌醇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别嘌醇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对1994年1月-2009年8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256例别嘌醇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老年男性患者(218例,占85.16%)更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潜伏期长(2d~6个月)、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且多为迟发反应,潜伏期8~30d156例,占79.90%;别嘌醇引起的不良反应死亡率高,256例中死亡38例,病死率为14.84%。按涉及系统显示,排在前4位的ADR:药疹(226例次,占88.28%)、发热(148例次,占57.81%)、肝脏损害(81例次,占31.64%)、肾脏损害(52例次,占20.31%)。结论临床应重视别嘌醇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严格用药指征,对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其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92.
自体疣植入治疗多发性皮肤疣9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皮肤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刮除、冷冻、激光、化学腐蚀烧灼和抗病毒等,但疗效均不很理想,皮疹泛发者治疗愈加困难。自体疣植入治疗皮肤疣是一种人工主动免疫方法,可使疣抗原直接与免疫细胞接触,触发特异性免疫反应,使皮肤疣组织受到排斥而脱落[1]。2007年7月-2010年8月本科采用该疗法治疗皮肤疣患者152例,失访6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3.
张琳  王福祥  陈晓红 《传染病信息》2019,32(6):509-511,520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人群中新确诊HIV-1感染者体内CRF01-AE亚型毒株成簇性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哈尔滨市2017年新确诊MSM人群中HIV-1感染者流行病学及人口学信息,通过DNA测序和基因分型,对CRF01-AE亚型的序列进行成簇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108条CRF01-AE亚型序列,以簇内基因距离≤0.045和Bootstrap≥90%为界定簇标准,产生传播簇15个,其中由10条序列构成的传播簇1个;患者年龄、常住地、性伴数、性取向、婚姻状况、性病史在未成簇与成簇2组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RF01-AE亚型毒株是哈尔滨市MSM HIV-1感染者中的优势传播株,具有较强的成簇性,在艾滋病防控中对于未婚、性行为活跃的青壮年人群及与该人群关系密切的人群须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白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单独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结果对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肿瘤所致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7月29日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101例,通过闭式胸膜活检、内科胸腔镜检查获得病理学证据或者痰/胸腔积液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及菌种鉴定结果。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1例(结核组);恶性肿瘤所致胸腔积液患者40例(恶性组),其中肺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肺黏液表皮样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小细胞肺癌3例,肺腺癌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的IL-27和ADA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IL-27和ADA检测结果对鉴别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肿瘤所致胸腔积液的最佳临界值,并进一步分析IL-27与ADA联合检测(串联试验、并联试验)对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结果 结核组患者胸腔积液中检测到的IL-27和ADA浓度分别为[409.48(229.04,954.97)]ng/L和(45.88±14.33)U/L,明显高于恶性组[分别为115.74(77.72,161.97)ng/L和10.50(7.00,15.0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39,P<0.01;t=4.006,P<0.01)。绘制ROC曲线确定IL-27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176.31n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5% (52/61)和82.50% (33/40);ADA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28U/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44% (57/61)和87.50% (35/40)。串联试验方法联合检测,特异度(95.00%,38/40)较单独检测IL-27(82.50%,33/40)及单独检测ADA(87.50%,35/40)均明显升高,并有较好的敏感度(81.97%,50/61);并联试验方法联合检测,敏感度(96.72%,59/61)较单独检测IL-27(85.25%,52/61)及单独检测ADA(93.44%,57/61)均明显升高,但特异度较低(75.00%,30/40)。结论 胸腔积液中IL-27和ADA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均有较高价值;IL-27和ADA串联试验有助于结核性和恶性肿瘤所致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5.
小檗碱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丽  陈晓红 《新医学》2012,43(7):437-440
小檗碱作为一种抗炎药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小檗碱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就小檗碱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希望能为小檗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ShamblinⅢ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ShamblinⅢ型颈动脉体瘤患者临床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0岁。术前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测定球囊阻断耐受时间,同时检测颈内动脉返流压和Willis环前后交通支开放状况。DSA检测3例行术前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栓塞,2例行咽升动脉栓塞。手术入路包括:2例行颈侧联合枕下入路,3例下颌骨正中裂开,2例颈侧切口。2例术中行大隐静脉重建颈内动脉。结果随访6个月~6年,患者均健在,术后未出现颅内并发症。术中输血200~1500 ml,平均输血730 ml。2例颅内外沟通患者术后后组颅神经麻痹加重,加强锻炼1年后恢复正常工作,偶发进食呛咳;1例患者颈静脉孔颅内外沟通肿瘤3年后颈静脉孔处复发,伽马刀治疗后随访2年稳定。结论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对ShamblinⅢ型颈动脉体瘤术前风险评估意义重大;颈动脉或瘤体责任血管的术前栓塞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颅内外沟通的颈动脉体瘤需要多学科协作,术后要加强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97.
腺样囊性癌是好发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遗憾的是对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控制效果尚不理想.本文从化疗、同步放化疗和分子靶向及基因治疗等方面介绍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进展,以便进一步完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98.
蛋白质组是由一个细胞、一个组织或一个机体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相应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从蛋白质整体水平认识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定量检测细胞或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蛋白群或蛋白质组的科学方法.脑缺血预适应是近几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神经保护机制与缺血后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有关,因此,蛋白质组学在其机制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主要介绍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及其在脑缺血预适应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仙灵脾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T)轴作用的保护效应。方法:临床选择需用强的松治疗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复方强的松组(强的松与仙灵脾合方)与强的松组,观察用药前后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动物实验用皮质酮皮下注射造成大鼠 HPAT轴抑制模型,观察仙灵脾对 HPAT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血浆 ACTH、皮质醇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强的松组明显下降,复方强的松组明显上升( P< 0. 05)。实验动物表现为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被激活;垂体、肾上腺、胸腺重量减轻;室旁核、正中隆起 CRH神经细胞与神经纤维减少,肾上腺束状带与胸腺皮质萎缩;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活性及淋巴细胞产生IL-2、γ-干扰素水平降低(P<0.05);仙灵脾组上述各项指标较皮质酮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仙灵脾具有减轻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122例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09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122例莫西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是莫西沙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37例,占30.33%。其次为肝胆系统、变态反应、血液系统等症状,且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结论:临床应重视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