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脑室及腰大池穿刺置管加尿激酶灌洗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脑室额角及腰大池穿刺置管术,术后予尿激酶脑室内灌注,交替开放外引流,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30例病人死亡6例,存活病人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重塑脑脊液循环通路,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骨折后并发脑脂肪栓塞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6例骨折后并发的以意识障碍、偏瘫及皮肤出血点为主要症状的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 (FES)。该组均采取以激素和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  1 6例中 1 5例于 3~ 1 5d内清醒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于 1 5~ 35d内恢复 ;1例呈植物生存状态。结论 脑脂肪栓塞为排他诊断 ,应以临床诊断为主 ,明确诊断后及早行以激素和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 ,疗效明显 ,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其与胶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HSP70单克隆抗体对62例星形胶质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SP7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随访观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不同HSP70表达水平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6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中,21例HSP70表达增高,与正常脑组织有统计学差异(P0.05);HSP70表达情况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HSP70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685,P0.01);HSP70阳性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HSP70阴性组(χ2=4.742,P0.05)。结论 HSP70与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分化程度有关,HSP70的检测会对星形胶质细胞瘤的诊断与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4.
报告14例颅咽管瘤,采用经眶额下入路切除,全切10例,次全切除4例,手术效果满意。作者认为此入路对肿瘤显露好、脑组织损伤轻,适于各型颅咽管瘤切除。  相似文献   
45.
大鼠脑组织损伤后局部及血液中细胞免疫状况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局部及外周血中细胞免疫状况的改变,探讨脑组织的保护及全身性感染的防治。方法制作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ELISA方法,在不同的时程检测脑组织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IFNγ及IL-10的含量。结果伤后10d,损伤灶周边脑组织内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加,CD8~ /CD4~ T淋巴细胞增多更显著,每高倍视野下两者比值约为300∶270;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减弱,IFNγ活性下降、IL-10活性增高。结论颅脑损伤后,损伤灶局部细胞免疫明显增强,外周血中细胞免疫减弱,且发生功能转化,导致Ⅳ型超敏反应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46.
介绍一种联合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此术式经眶、额部进入蝶窦,能同时显示鞍上、鞍内的肿瘤及其周围重要结构,有利于全切乃至根除肿瘤。该方法与传统的入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DSA电视屏幕监控下 ,通过微导管插管技术应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生物胶对 2 3例脑AVM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 2 3例 ,共栓塞 4 8次 ,平均 2 1次 /例。栓塞程度 :栓塞 10 0 % 4例 ,80 %~ 10 0 % 9例 ,6 0 %~ 80 % 7例 ,6 0 %以下 3例。栓塞治疗中出现脑血管痉挛 3例 ,头痛加重 7例。栓塞后行γ刀放射治疗 9例。随访无一例再出血和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结合立体定向放射的综合应用是治疗脑AVM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双侧去骨瓣减压救治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惠磊  陈善成 《中国医师杂志》2004,6(8):1131-1131,1136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作用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方法 通过对比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于3个月后进行COS评定。结果 恢复良好21例,生活自理10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结论 选择适当病例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部位、防治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2年322例脑出血早期手术病例,对出血组和再出血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术后再出血的作用。结果 早期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1.4%;再出血后6h内手术组再出血率高达43.1%;出血后6-12h内手术组再出血率降为20.9%;12-24h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更低为3.6‰从再出血发生时间分析,早期手术后12h内发生率为3.1%;12-24h内发生率为155%;而24h后发生率仅为28%,术后24h内再出血的发生率为86。9%。再出血位于基底节区的占92.6%。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舒张压状态,术后血压控制不稳,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出血部位,术中止血困难或不彻底与再出血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高舒张压状态,术后血压控制不稳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2;72.34。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1.4%不容忽视,术后24h内是再出血高危阶段。舒张压控制在85mmHg以下,术后平稳控制血压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外伤后四肢肌痉挛的注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32例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及康复科治疗的脑外伤后肢体肌肉痉挛病人,每例行国产A型肉毒毒素痉挛肌等距离多点均匀深部注射治疗,每次注射总量不超过100U,每次注射1-2块肌肉。若肌肉较大或多块肌肉痉挛,可分次注射,每次间隔至少7天,同时辅以常规肢体功能锻炼.注射后3天、7天、14天、1月、2月、3月、6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测定肌张力改变,每例病人随访6月。结果32例治疗病人均在注射BTX-A后第3-7天内肌张力下降,在2-8周时达到明显效果(P<0.05),3月后有4例出现不同程度复发,6月后25例复发,痉挛程度较注射前轻,重复注射BTX-A后可缓解。BTX-A注射后有4例出现局部轻度淤血,未发现明显全身并发症。结论等距离深部肌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外伤后四肢肌痉挛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为康复治疗赢得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