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5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20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602篇
内科学   444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00篇
特种医学   2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64篇
综合类   1305篇
预防医学   519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531篇
  2篇
中国医学   414篇
肿瘤学   21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背景与目的:鞍区巨大肿瘤手术难度较大,本文探索前纵裂入路切除鞍内、鞍上向单双侧海绵窦、第三脑室、蝶窦及伴颞叶发展的巨大肿瘤的手术适应症、方法与优缺点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我科经前纵裂入路切除鞍区各部位发展的肿瘤17例。结果:肿瘤全切14例,近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视力改善12例,无改变5例,尿崩或电解质紊乱8例,死亡1例,随访时间3~32个月,有1例复发,系巨大侵袭性垂体瘤术后,行γ-刀治疗后肿瘤基本得到控制。结论:前纵裂入路是切除鞍内、鞍上向单双侧海绵安、第三脑室、蝶窦及伴颞叶发展的肿瘤较理想的入路,利用自然脑裂的分离,手术视野、操作角度好、肓区少,有利于显露重要血管、神经及双侧海绵窦内侧壁,肿瘤全切率高。  相似文献   
102.
川芎嗪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丽蓉  徐晓玉  陈刚 《中国药房》2004,15(12):765-766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3H -TdR掺入法 ,测定经川芎嗪注射液作用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放射性强度 (CPM )值。结果 :川芎嗪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CPM值 ,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3.
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有效实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卫生服务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 ,该系统由结构、过程、结果三个部分构成。结构反映了卫生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 ,主要包括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技术配备、资源分布结构和组织结构等。结构特征的变化 ,对服务的量和质、服务的结果均产生影响。过程意味着卫生服务潜在能力的实际发挥程度 ,是卫生服务的活动顺序和协调水平 ,反映着系统内复杂多变的特性。它包括服务提供者如何提供服务和消费者怎样获得服务两方面 ,是供需双方互动的过程。过程特征的变化 ,直接影响着服务的量和质、服务的长期效果。探索合理的服务过程 ,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而改善服…  相似文献   
104.
李志  沈晓钟  陈刚  马建武 《四川医学》2019,40(10):1039-1042
目的探讨两种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手术治疗的88例DL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4例患者采用长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长节段组)、44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短节段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减压节段数目、固定节段数、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JOA评分、骨性融合率。结果长节段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均显著的大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长节段组患者的手术减压节段数目与短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腰椎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长节段组患者的腰椎侧凸Cobb角低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长节段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JOA评分与短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个月、12个月,长节段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与短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2个月,长节段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与短节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需要实施相同减压节段的情况下,DLS患者采用长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较短节段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能更好的改善术后Cobb角、固定节段数目更多,但是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具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创伤性脑损伤158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158例在本院确诊为创伤性脑损伤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了对症处理意外,采取东莨菪碱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进行一般处理和治疗,不采取东莨菪碱进行辅助治疗.在患者损伤以后的24h之内,使用东莨菪碱进行静脉推注,0.3mg/次,1次/15min,2次/d.持续治疗7d.结果 在术后的24h和48h,实验组的疗效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东莨菪碱能明显改善患者创伤性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6.
107.
"多种三维影像融合"后处理是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方向,它将推动医学发展,对全身各系统疾病尤其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背景:丹皮酚可抑制炎症,减轻慢性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作为一种不良反应小、更为安全的天然药物成分,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丹皮酚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叉头框蛋白O3a(forkhead box O3a,FoxO3a)/Wnt信号通路及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旁部分脂肪组织;其余50只大鼠均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雌激素组[炔雌醇10μg/(kg·d)]、丹皮酚低、中、高剂量组[丹皮酚125,250,500 mg/(kg·d)],每组10只,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干预12周。ELISA法测定血清雌激素、骨保护素、骨钙素水平;采用双能X射线动物骨密度测定仪检测大鼠股骨及椎骨骨密度;采用骨科生物力学测试仪检测大鼠股骨及椎骨生物力学指标: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椎骨组织FoxO3a、Wnt2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椎骨组织FoxO3a、Wnt2及核内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4,5骨密度、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血清雌二醇、骨保护素水平、椎骨组织Wnt2 mRNA及蛋白水平、核内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骨钙素水平、椎骨组织FoxO3a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4,5骨密度、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血清雌二醇、骨保护素水平、椎骨组织Wnt2 mRNA及蛋白水平、核内β-catenin蛋白水平依次增加(P<0.05),血清骨钙素水平、椎骨组织FoxO3a mRNA及蛋白水平依次降低(P<0.05),且丹皮酚高剂量组均优于雌激素组(P<0.05);③提示丹皮酚可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椎骨骨密度,改善其骨生物力学状况,减轻骨质疏松,该作用可能与抑制FoxO3a、促进Wnt2/β-catenin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CCA)的诊治经验。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ACCA患者140例,保守治疗12例,开颅手术夹闭81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7例。结果 81例手术夹闭的患者术后2周复查320排CT血管造影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残留;出院时恢复良好76例,中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47例血管内栓塞的患者中,41例达100%栓塞,6例达95%栓塞;术后2周复查320排CT血管造影,除1例95%栓塞患者有少许显影外,其余均无残留。12例保守治疗均因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均为治疗ACCA的可选方法;翼点入路可清楚暴露大多数ACCA,并能在临时阻断和控制性低血压配合下,获得理想效果;血管内栓塞对于多发性动脉瘤,开颅显露困难的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