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目的:介绍坐位下行颈椎椎板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俯卧位组15例和坐位且26例比较其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症状改善率。结果:两组输液量和术后改善率无明显差异,而坐位组较俯卧位组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少及手术时间短,结论:在坐位下进行颈椎椎板成形术具有手术操作方便,术野显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术野出血量少和安全等优点,是颈椎椎板成形术较为理想的手术体位。  相似文献   
153.
用甘露醇及654-2治疗间隔综合征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间隔综合征一旦确诊,需立即手术减压,但由于减压的临界压标准存在争议,因而延误了一些病人的治疗。我们按 Hutton 等的方法制作间隔综合征动物模型,进行药物减压的实验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实验研究一、材料和方法健康白兔10只,体重2.0~3.0kg。以充气止血带维持200mmHg压力,使一后肢经受12小时的局部缺血,解除止血带后放回笼中,任其饮食。再经12小时,  相似文献   
154.
徐卫星  陈其昕  李方才 《浙江医学》2007,29(10):1054-1056,1108
目的探索一种能术中监测并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安全植入的简单、经济、确实可行的方法。方法第一步:取6具正常成人T1~T8脊椎骨架标本,分解出单个椎体,导针沿椎弓根轴线进入,分别于进针点及针前端位于椎弓根中部、椎体后缘及椎体前缘皮质下,C臂X线透视记录、分析椎弓根轴线导针在进针点及不同进针深度时在正侧位透视图像上导针前端的位置,并推断出相关位置对应关系变化规律。第二步:根据第一步所得椎弓根轴线导针位置变化规律进行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取6具T1~T8脊柱标本,C臂X线机引导分步植入椎弓根螺钉96枚,然后作CT检查,判定椎弓根螺钉位置。根据CT检查结果,判定C臂X线透视分步引导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分为优(椎弓根螺钉安全位于椎弓根内)、可(螺钉穿破椎弓根内或外侧骨皮质较少,突破在2mm以内)、差(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骨皮质较多,突破在2mm以上)3个等级。结果优90枚(93.8%),可6枚(6.2%)。结论C臂X线透视下分步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是一种简单、经济、确实可行的方法,具有安全、准确和实用特点。  相似文献   
155.
目的:观察生长棒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生长棒治疗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5~10岁(7.5±2.1岁)。随访时间2~10年(5.1±2.8年)。生长棒置入术后每6个月撑开1次。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侧凸Cobb角、后凸角、躯干高度(T1~S1),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前侧凸Cobb角69.0°±21.2°(43°~90°),末次随访25.3°±15.0°(12°~45°),矫正率63.3%。躯干高度术前323.0±29.1mm(288~355mm),末次随访400.5±25.7mm(361~430mm),躯干高度增加77.1±18.3mm,每年继续生长11.7±3.3mm。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9.2%。共发生并发症16例次,包括内置物失败9例次(56.3%),交界区后凸5例次(31.3%),内置物外露1例次(6.2%),深部感染1例次(6.2%)。9例后凸角50°患者中6例(66.7%)出现并发症,4例后凸角≥50°患者中3例(75%)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726)。结论:生长棒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早发性脊柱侧凸可有效改善脊柱畸形,并且保持躯干的继续生长;伴有严重后凸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6.
目的研究单枚融合器及手术局部自体骨移植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影像学结果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患者共融合82个节段行TLIF手术。影像学评价包括植骨面积百分比、融合率、椎间盘后高(PH)和腰椎运动节段前凸角(LA);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改良Prolo功能评分、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2个月。术后腰椎运动节段椎间盘PH、腰椎LA均较术前明显恢复(tPH=2.577,PPH=0.024;tLA=2.249,PLA=0.021);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植骨面积百分比为40%~75%(53.1%±15.3%);其中融合器占15%~26%(20.4%±5.3%)。融合率达97.6%。根据改良Prolo功能评分:优39例,良32例,可5例,优良率为93.4%。术后VAS较术前降低(t=3.234,P=0.012)。结论应用单枚融合器行TLIF能有效地恢复和维持腰椎的力线与平衡,并提供足够的机械稳定,使绝大多数患者获得优良的临床疗效;手术局部自体骨植骨满足椎体间融合的要求,并避免取髂骨植骨。  相似文献   
157.
陈刚  李方财  陈其昕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083-1087
目的 研究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内固定手术对融合节段对侧结构的影响,并探讨术后对侧发生疼痛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内固定手术的34例患者.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apane...  相似文献   
158.
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的MRI表现与病理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MRI相对信号强度评价腰椎间盘髓核退变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病例组标本取自腰椎间盘疾患手术患者,共91例101个椎间盘;对照组标本取自既往无明显腰痛史的年轻腰椎骨折患者和新鲜脑死亡患者,共6例16个椎间盘。所有标本均于术前测量MRI相对信号强度,并予以HE染色、Alcianblue临界电解质浓度(CEC)染色和水分含量测定,分析MRI相对信号强度与硫酸软骨素指数、MRI相对信号强度与水分含量、硫酸软骨素指数与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的MRI相对信号强度、硫酸软骨素指数和水分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而硫酸角质素指数差异无显著性。MRI相对信号强度与硫酸软骨素指数、MRI相对信号强度与水分含量、硫酸软骨素指数与水分含量均有明显相关性,其r值分别为0.659、0.752和0.592,P值均<0.001。根据髓核的水分含量和病理学改变,可将髓核退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MRI相对信号强度依次为:>0.82,0.73~0.82,0.64~0.72,<0.64。结论MRI相对信号强度不仅能反映髓核的水分含量,而且还能反映髓核退变过程中的病理特征。MRI相对信号强度四级定量分级法是一种评价髓核退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探讨伸展分离型颈椎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6例伸展分离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采取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4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1个月.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5例有感觉功能改善,39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13例完全恢复,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陈旧性损伤患者术后颈部疼痛消失,4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 MRI是确诊伸展分离型颈椎损伤的最佳手段,早期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使颈椎获得稳定、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伸展分离型颈椎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猫眼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CLIF)后路内固定术治疗严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因严重DLSS(至少一个节段为Schizas分级C级)接受CLIF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71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CLIF+后路固定组, 36例46个手术节段, 接受CLIF+后路内固定术;CLIF+后路减压固定组, 35例46个手术节段, 接受CLIF+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疗效及术后3、6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主要临床评价指标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苏黎世跛行量表(Zurich claudication questionnaire, ZCQ)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椎管前后径、中央椎管面积、ODI、ZCQ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