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读片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信坚  刘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12):997-997,998
患者男,15岁.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疼痛不适,伴有上腹膨胀,无尿急、尿频、尿痛,无发热,无肉眼血尿及乳糜尿.经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3天前再次出现症状加重,并伴发热.  相似文献   
72.
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方法:35例肾移植前供体肾脏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获得图像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对肾动、静脉血管进行多种方法重建,了解供体及肾脏血管解剖结构。结果:35例亲体肾移植供肾者,肾动脉显示81支。27例双肾均由单支动脉供血,5例一侧肾均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见2支副肾动脉,1例双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动脉狭窄,共发现肾囊肿7个,肾结石3枚。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以基本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的血管进行综合评价。 [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3.
肝肾间隙大肿物定位诊断困难,根据肿物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可以判断肿物来源。传统上血管成像主要依赖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问世以后,MSCTA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非创伤性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应用于肿瘤诊断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本组搜集2004-2007年我院30例肝肾间隙大肿物患者MSCTA资料,旨在探讨MSCTA在肝肾间隙大肿物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
脑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影像表现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CT及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85例,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28例,Ⅳ级23例。对肿瘤大小、密度、水肿、钙化、强化程度、强化类型等CT表现与病理分级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对MRI表现的8个特征(信号不均匀性、囊变坏死、出血、越过中线、水肿、边界、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肿瘤的大小、钙化等情况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密度、瘤周水肿、强化程度及类型在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2)除越过中线外,其余7个MRI征象均对星形细胞瘤分级有较大的帮助,尤其是囊变坏死、边界、水肿、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与其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CT及MRI对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表现。方法搜集我院2006—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1~37岁,平均年龄24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行CT检查者6例,行MR检查者8例。分析上述3种影像检查对骨样骨瘤瘤巢的显示率。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中20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5~16 mm,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其中16例可以看到瘤巢,显示率为80%;6例经CT薄层扫描均可清楚显示瘤巢,显示率为100%;8例行MR检查,其中6例可显示瘤巢,并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瘤巢显示率为75%。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常规X线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首先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最可靠的方法,MR显示瘤巢不如CT敏感,但却可以清楚的显示瘤巢周围的软组织肿胀情况。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冠脉心肌桥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β受体阻滞药(倍他乐克12.5mg,口服,每日两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口服,每日3次)。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胸闷、气短、心慌症状改善,能有效缓解胸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63.8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肌桥可以减轻心肌桥压迫,从而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s)的螺旋CT征象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道间质瘤,回顾性分析其在CT扫描中的特征。术前均行平扫、增强双期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14例,小肠5例,十二指肠3例,直肠2例,食管、肠系膜、腹膜后各1例。肿块多呈类圆形或浅分叶状,良性5例,直径在3~5 cm,增强强化均匀;交界性5例,直径在4~7 cm,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恶性17例,肿块直径均>5 cm,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不规则坏死、囊变区域。螺旋CT对该组病灶的定位准确度为93%,定性为78%。结论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良恶性判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纵隔脉管瘤临床罕见,国内仅报道10余例[1-3],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并复习文献,探讨MSCT对纵隔脉管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9.
胸膜下纵隔型肺癌,影像上与纵隔占位病变十分相似,临床有时也不典型,术前容易误诊。二者在治疗方法和其预后方面有所不同,故术前正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笔者搜集我院1997年2月至2000年10月有完整资料的胸膜下纵隔型肺癌9例进行分析报道,旨在提高对胸膜下纵隔型肺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80.
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经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患者23例。CT轴位扫描18例,其中增强扫描4例,CT冠状扫描2例,MRI进一步检查14例;单独MRI检查5例。结果:23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发生于右侧15例,发生于左侧8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2mm×28mm,最小者直径5mm。轴位CT上病灶呈长卵圆形、圆形,与环池相连14例,CT值6~26HU,平均为11.4HU。MRI表现:冠状面呈“双凸透镜”形、卵圆形,矢状面呈卵圆形、“箭头样”表现;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示囊肿信号呈低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表现。其中CT首次诊断而误诊为其他疾病10例,MRI误诊2例。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但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