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83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1篇
综合类   613篇
预防医学   242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12篇
  7篇
中国医学   281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使用FibroScan行肝脏硬度检测(LSM)和应用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评估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2016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33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33名,接受FibroScan检查及血生化和血液检查,计算APRI。CHC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结果 CHC患者LSM和APRI分别为(10.3±4.2)和(0.8±0.3),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4.3±2.0)和(0.3±0.1),P<0.05】;52例S1期患者LSM和APRI分别为(6.5±2.4)和(0.6±0.2),37例S2期患者LSM和APRI分别为(10.3±2.9)和(0.9±0.3),28例S3期患者LSM和APRI分别为(14.5±4.1)和(1.2±0.5),16例S4期患者LSM和APRI分别为(18.4±5.7)和(1.8±0.6),相差显著(P<0.05);经ROC分析LSM预测CHC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大于等于S2)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标准误为0.033,P=0.000,95%可信区间为0.826~0.956,最佳截断点为11.200,其诊断的敏感度为0.625,特异度为0.925,而APRI预测CHC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776,标准误为0.050,P=0.000,95%可信区间为0.678~0.875,最佳截断点为0.795,其敏感度为0.643,特异度为0.887;经相关性分析发现,LSM和APRI与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应用LSM和APRI评估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于存在显著肝纤维化的患者,可早期作出病情判断,对指导临床处理有很大的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HFNC)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有创呼吸机序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患AECOPD需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35例,经治疗患者病情改善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有创-HFNC序贯组18例和有创-无创序贯组(NIV)17例。观察患者48 h内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48 h内HFNC组3例(16.7%)患者需要再插管,NIV组2例(11.8%)患者再插管(P0.05),HFNC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NIV组[(10.4±1.8)d vs(14.2±1.1)d,P=0.023],不良事件HFNC组发生1例(5.6%),NIV组5例(29.4%),2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序贯通气策略与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效果相似,且可缩短ICU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无创通气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白天嗜睡是否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方法对36例SAS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TIA组),40例SAS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压组)和42例无合并症的SAS(单纯SAS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采用Epworth嗜睡评估表(ESS)对其白天嗜睡程度进行测评,同时行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测定。结果与单纯SAS组相比,合并TIA组和合并高血压组体质量指数(BMI)、颈围、腰臀比(WHR)、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MAI)明显升高(P均〈0.05),合并TIA组与合并高血压组之间ESS、MAI差异无显著性;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合并TIA组明显大于合并高血压组及单纯SAS组(P均〈0.05),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合并TIA组、合并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单纯SAS组(P均〈0.05)。结论SAS患者白天嗜睡对脑血管疾病发生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2004—2013年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比较的方法分析普陀区2 434例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结果及合并症等情况。[结果]2004—2013年普陀区的肺结核年登记率从27.57/10万下降到26.59/10万,年递降率为0.36%。年登记率和涂阳登记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别登记率在20~29、50~59及70~79岁呈现3个高峰。0~29岁年龄段肺结核病例男女比为1.21∶1,学生约占1/3,以初治(95.50%)、涂阴(69.59%)患者为主;30~59岁年龄段肺结核病例男女比为3.16∶1,家务待业和工人合计约占2/5,初治(82.29%)、涂阳(46.13%)患者偏多;60岁及以上年龄段男女比为2.84∶1,离退休者约占2/3,涂阳(61.78%)、有合并症(36.39%)患者偏多。肺结核病的治愈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死亡率在高年龄组达高峰。[结论]普陀区户籍人口肺结核疫情呈稳步下降的趋势,但仍应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特征采取针对性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学校肺结核的管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强化疾病综合治疗降低结核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5.
96.
97.
目的对一款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可用性测试研究,验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并提出改进设计的意见。方法运用光学式运动捕捉系统采集受试者进行康复训练时的角度数据,再对受试者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快速上肢评估量表结果显示上肢康复机器人配置相对合适,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角度数据在肩关节内收外展运动和肘关节屈伸运动上表现出显著相关性,而在腕关节数据的统计结果上表现出无相关性。主观问卷调查总得分表明上肢康复机器人舒适性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但在手臂固定装置的舒适性、训练过程中肌肉拉伸程度和座位高度设置的问题上存在设计不合理。结论运用光学式运动捕捉系统可以定量评价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性能,对康复机器人的设计及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其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85例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相关资料,以吞咽功能恢复结局及恢复时间为因变量,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为1~12(2.72±1.85) d。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插管时间(RR=0.987,P=0.004)和拔管后首次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RR=0.828,P<0.001)影响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结论 气管插管时间和拔管后首次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是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明确吞咽障碍恢复进程及相关预后指标,从而优化临床实践,改善患者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99.
目的:摸索X-GVHD模型的合适小鼠品系,建立稳定的“人-鼠”X-GVHD模型。方法:选取了裸鼠、NOD/SCID经亚致死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后,腹腔输注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建立异种X-GVHD模型。通过检测人T细胞在模型鼠外周血、组织、器官中的浸润情况等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比较两种模型鼠中人免疫细胞的浸润率和各组生存时间,从而确定建立X-GVHD模型的合适小鼠品系,并摸索人PBMC的输注途径和合适细胞量,以及观察免疫细胞表型变化与功能的最佳时间窗口。结果:NOD/SCID鼠更适合诱导“人-鼠”X-GVHD模型的小鼠;腹腔输注途径和尾静脉输注途径对建立“人-鼠”X-GVHD模型无明显差异;腹腔输注5×107以上人PBMC可以成功建立“人-鼠”X-GVHD模型。在采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建立模型中,监测人T细胞表型动态变化与功能的最佳时间窗口为7~11 d;模型鼠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4.16±1.77)d。结论:NOD/SCID鼠通过腹腔注射5×107以上人PBMC可以成功建立“人-鼠”X-GVHD模型,7~11 d为监测人T细胞表型动态变化与功能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花旗松素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A组于37℃、5%CO_2恒温箱中培养30 h; B组缺氧(O_2浓度6%的厌氧培养箱)培养24 h,再复氧(37℃、5%CO_2恒温箱)培养6 h; C组加入1μmol/L花旗松素,缺氧培养24 h,复氧培养6 h; D组加入10μmol/L花旗松素,缺氧培养24 h,复氧培养6 h; E组加入100μmol/L花旗松素,缺氧培养24 h,复氧培养6 h。比较各组H9c2细胞形态学变化、存活率、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量、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A组细胞形态结构正常,B组H9c2细胞形态结构异常,横纹模糊,可见大量点状坏死灶,间质水肿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明显; C、D、E组H9c2细胞病理改变较B组显著改善,随着花旗松素剂量增大,H9c2细胞病理改善越明显。B组H9c2细胞存活率、IκB-α蛋白表达量较A组明显下降(P 0. 05); C、D、E组H9c2细胞存活率、IκB-α蛋白表达量较B组明显升高(P 0. 05),呈剂量依赖性。B组H9c2细胞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量较A组明显升高(P 0. 05); C、D、E组H9c2细胞凋亡率、NF-κB蛋白表达量较B组明显下降(P 0. 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花旗松素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并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这可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