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8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口腔科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226篇 |
内科学 | 54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288篇 |
预防医学 | 133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136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96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肠三叶因子对新生鼠缺氧肠损伤模型白细胞介素8、丙二醛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肠三叶因子 (intestinaltrefoilfactor,ITF)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新生大鼠的肠粘膜中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及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 ,探讨ITF对NEC是否有保护作用。 方法 建立NEC模型 ,对新生 1日龄Wistar大鼠予 10 0 %二氧化碳 ,5min后再予 10 0 %氧气 ,5min后放回母鼠身边喂养 ,第 4天处死大鼠取肠道组织待检。新生鼠 32只随机分为四组 ,A组为NEC模型后腹腔注射ITF 0 .5mg ;B组为NEC模型后皮下注射ITF 0 .2mg ;C组为NEC模型组 ;D组为正常对照组。取近回盲段 1~ 2cm肠道组织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作病理学检查 ,其他肠道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取上清液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IL 8,用生化法检测MDA的含量。 结果 A、B组IL 8的含量 [pg (mg·pro) ]各为 2 9.72 2± 7.134、30 .5 12± 8.2 30 ,均较C组 39.379± 4 .4 2 0低 (P <0 .0 5 ) ,而与D组 2 3.92 2± 6 .16 8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A、B组MDA的含量 [nmol (mg·pro) ]各为 2 .2 6 7± 0 .2 6 7、2 .15 4± 0 .30 1,较C组 3.378± 0 .835低 (P <0 .0 1) ,与D组 2 .2 2 5± 0 .4 4 3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C组HE染色切片见肠壁的损伤轻重不一 ,有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早产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2月~2006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32例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早产儿使用N-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CPAP使用时间及临床转归。结果:22例PaCO2在50~60mmHg的II型呼吸衰竭患儿经N-CPAP治疗6h后,PaO2由治疗前的(36.6±12.5)mmHg升至(81.2±13.5)mmHg,PaCO2由治疗前的(56.4±7.8)mmHg降至(35.3±7.6)mmHg(P<0.01);10例PaCO2在60~70mmHg的II型呼吸衰竭患儿经N-CPAP治疗6h后,PaO2由(34.6±11.8)mmHg升至(75.3±11.6)mmHg,PaCO2由(63.3±1.0)mmHg降至(36.2±1.1)mmHg(P<0.01)。CPAP使用时间最短19h,最长72h,平均43h。32例患儿治愈出院30例,好转出院2例。结论:N-CPAP是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尤其适用于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出生日期单双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入院后即给予鸟巢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尽早开奶,腹部按摩;对超过24h未排胎便和超过72h胎便未转黄的早产儿给予干预,用棉签蘸取液状石蜡插入肛门刺激排便或用温生理盐水早期灌肠.观察两组早产儿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及光疗次数.[结果]两组早产儿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指数、生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光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黄疸发生率,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医学检验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法确定"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并评价改善前后效果。结果对策实施后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大大提高,条形码使用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47.62%提高至81.19%。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优化临床采血流程,优化检验流程,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及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个性化体检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2名体检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个性化体检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体检流程和方法,个性化体检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体检服务模式并在体检后随访干预。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满意率、复检率及对健康生活方式、自身健康状况、自身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结果]体检后,个性化体检组在满意率、复检率和对健康生活方式、自身健康状况、自身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体检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和复检率,促进其掌握健康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调查研究深圳市长期多频次机采献血者体内钙磷代谢变化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改善柠檬酸盐抗凝剂不良反应护理。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献血者按照含有口服葡萄糖酸钙的方式,分为采集前补钙组20例,采集中补钙组19例,未补钙组17例。结果跟踪观察三组献血者的血清钙水平、磷水平以及PTH水平,均出现不同变化。在采集后60 min中未补钙组中血清PTH为(160.23±29.76)pg/ml,采集中补钙组为(121.75±43.12)pg/ml,采集前补钙组为(104.75±20.99)pg/ml,三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献血者机采前10 min口服葡萄糖酸钙,是补充钙剂的最佳时机,有利于改善献血者低钙症状,提高机采过程中的舒适度,确保献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7.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PSD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按病情分别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运动康复疗法,每次40min,每天1次,疗程为两个月,治疗8周后,依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r指数(MBI)评定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病人HAMD评分为(4.53±1.1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为(60.83±9.23),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PSD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MetS)各组分密切相关,也是MetS的肝脏表现,两者相辅相成。人们逐渐认识到NAFLD促进代谢紊乱,并进一步关注NAFLD进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增加。NAFLD被认为可能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可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尚存在争议,因此,血管内皮功能在NAFL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得到重视。此文就两者之间关系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VitremerTM树脂增效玻璃离子材料修复喇叭形根管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枚前牙喇叭形根管口残根先用VitremerTM树脂增效玻璃离子恢复成柱形根管口,再进行常规桩核冠修复,随访半年至一年半,观察牙根的折裂情况及桩核松动情况.结果所有前牙牙根均未发生折裂,其中29枚牙齿桩核无松动,冠修复情况良好,有效率达96.67%,仅有1枚桩核松动脱落,修复失败.结论用Vit-remerTM树脂增效玻璃离子先使残根的喇叭形根管口恢复成柱形,再以常规桩核冠修复,对牙根的抗折性确实有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0.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呼吸阻抗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阻抗及肺功能改变,各指标敏感性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08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和风湿科住院治疗及呼吸专科门诊就诊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70例,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同意.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IOS和SterscreenPPT肺功能仪测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70例均呼吸阻抗(共振频率、呼吸阻抗、气道总阻、弹性阻力、中心阻力、周边阻力)和肺通气功能(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残气量、肺总量),采用瑞士AVL993血液气体酸碱分析仪测定随机选择的40例患者肺换气功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静息动脉血氧分压和运动后动脉血氧分压).计算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并计算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计量结果差异比较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测试肺换气功能的间质性肺疾病40例中有3例不能耐受而退出试验,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测试肺换气功能的患者37例,完成其他肺功能测试患者70例.[1]间质性肺疾病肺功能改变以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运动后氧分压最敏感,敏感度分别为94%,88%.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敏感度最低,为19.3%.[2]肺功能呼吸阻抗测定中共振频率、弹性阻力和周边阻力三项指标与诊断肺间质病的敏感肺功能指标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运动后氧分压无明显相关性(-0.064~-0.274,P>0.05).结论:肺功能呼吸阻抗测定中共振频率、弹性阻力和周边阻力三项指标异常与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敏感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应作为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