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CT腹部模式常规和非常规扫描次数、高曝光剂量扫描对家兔急性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1)高曝光剂量CT扫描组36只。采用约为常规剂量2倍的腹部CT扫描模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再将其分两大亚组,每组18只。①腹部模式一次性扫描组(一次性扫描组):CT扫描层厚为2.5mm分别连续扫描3、6、9、12、15和18次,48h后剖杀;②腹部模式重复扫描组(重复扫描组):CT扫描层厚以5mm分别连续扫描2、4、6、8、10和12次,24h后重复上述扫描,24h后剖杀。(2)常规CT扫描组:5只,采用常规次数和曝光剂量对大白兔进行全身扫描,48h后剖杀。(3)健康对照组:5只。所有实验动物取脾组织作病理分析。结果光镜病理结果:①一次性扫描组:连续扫描6次时出现红髓髓窦略扩张、淤血;连续9-18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可见网状组织细胞增生和吞噬含铁血黄素。②重复扫描组:共8次扫描时出现红髓髓窦轻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16-24次扫描后,脾脏出现红髓髓窦扩张、淤血,散在中性粒细胞浸润,间或有组织细胞增生。结论常规脾脏CT扫描是非常安全的;在非常规扫描次数和高曝光剂量下,CT辐射可能会引起家兔急性脾组织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改进原位接种技术建立裸小鼠人大肠癌(SW1116)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进裸小鼠肠原位肿瘤接种方法和提高肿瘤转移发生,用自上肿瘤肠避粘接和脾切除技术,在裸小鼠体内筛选并建立稳定的,有转移能力的模型要现,对裸小以下接种后生长的无转移移能力的人SW1116大肠癌组织块进行大部切除,可诱发肿瘤转移,用肿瘤肠壁原位粘接技术可获得肿瘤的自发转移个别,同时合作脾切除技术更可获得肿瘤的高转移。结果提示,人大肠癌的转移可在裸小本仙诱导增强肿瘤肠壁原位 妆及脾切除是研究建立人大肠主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48岁,因右侧胸痛不适1个月余于2016年2月22日收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当时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急,无发热、乏力和盗汗等.2016年1月27日行胸部增强CT检查示,右肺下叶外基底段见一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边界尚清,分叶状,内密度均匀,大小23.1 mm×23.0 mm×24.6 mm,增强后病...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的差异,有助两者的鉴别诊断,利于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例IC和30例UC患者,对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C组发病时间[(5±7)d]明显较UC组发病时间[(953±1354)d]短.IC组中65%的患者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房性早搏、腹部手术史等疾病史中的一项或几项,明显高于UC组的20%;IC组以急性发病、腹痛(85%)、血便(60%)及腹泻(50%)多见,而UC且以腹痛(83%)、腹泻(63%)、黏液脓血便(57%)及里急后重(20%)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内镜表现方面,IC多以沿肠系膜侧分布的纵形溃疡为主(60%),且病变多仅累及肠腔的1/4~1/2周(80%),呈节段性分布(60%),与邻近正常黏膜分界清楚(75%),而UC则以弥漫性地图状溃疡为主(43%),病变多累及肠腔全周(90%),炎性息肉明显多见(37%).在组织病理学方面,血管扩张充血(90%)、间质严重水肿(95%)在IC中多见,血管壁增厚(50%)是其特征性表现,隐窝脓肿(47%)则在UC中多见.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病理学特点、肠镜下表现以及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为IC和UC的鉴别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在下肢静脉曲张中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检查技巧和诊断方法 .方法 应用Logiq 7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术前下肢静脉CDU常规检查,探测交通静脉的发生部位、范围、内径及瓣膜功能情况,标记其在体表的部位,并与手术结果 比较.结果 3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共发现151条交通静脉功能不全,主要发生部位位于小腿浅静脉区域(82%)和大腿部位(18%).CDU所见的交通静脉均得到手术证实,与手术结果 相比,CDU显示率为83%.结论 CDU能显示大部分下肢静脉曲张中的交通静脉,是一种能准确诊断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简单易行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6.
浆细胞瘤(plasmacytoma)是一组来源于B淋巴细胞,表现为浆细胞单克隆增殖的罕见肿瘤,临床分型包括浆细胞性骨髓瘤,又称多发性骨髓瘤(mutiple myeloma,MM);骨孤立性骨髓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及冒烟型骨髓瘤,不分泌性骨髓瘤,骨硬化型骨髓瘤,双克隆及三克隆型骨髓瘤,且后者均可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变异型[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0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0例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和波形蛋白(Vim)阳性,上皮膜抗原(EMA)9例阳性,6例CD34阳性,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各在1例肿瘤中见局灶阳性,不表达结蛋白(Des)、肌红蛋白(MG)、FRAg、CD31、HMB45。结论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分化未定免疫表型复杂的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好发于肢体远端。  相似文献   
8.
肛肠疾病围手术期护理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包括:肛裂、外痔、内痔、混合痔、肛周脓肿、直肠癌等)的最佳方法。而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细心护理对这些疾病的痊愈、康复、疗效及减少病人痛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MMP-26和MMP-7在胃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26与MMP-7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Envision对120例胃腺癌(60例贲门癌,60例胃窦癌)进行MMP-26和MMP-7表达的检测分析.结果 MMP-26的阳性表达率为46.7%,与患者年龄、组织分类中高分化癌,贲门部位均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1).MMP -7的阳性表达率为53.3%,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 P<0.05).结论 MMP-26的表达增高,提示胃腺癌的浸润和恶性程度较低,MMP-7为胃腺癌发生浸润、转移相关的重要分子学标志.同时检测MMP-7和MMP-26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胃肠道间质瘤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表达情况,探讨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11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的PDGFR-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非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的阳性表达率为65.5%(78/119),其中,极低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的阳性率分别为52.9%(9/17)、71.0%(22/31)、67.9%(19/28)和65.1%(28/43),但各组之间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R-α联合CD117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测,特别是对一些CD117表达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不能作为胃肠道间质瘤分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