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因脑卒中引发的运动功能障碍是限制中老年人步行能力和诱发跌倒的主要因素[1]。跨越障碍是卒中者回归社区需面对的步行任务之一,研究显示因跨越障碍而引发的跌倒发生率高达21%[1-2]。成功安全地跨越障碍不仅需要精确控制摆动腿的运动轨迹,同时还需对侧提供稳定单支撑,以及近端环节(骨盆、躯干及上肢摆动)的协调配合[3]。不同于健康人群的简单屈膝和屈髋跨越障碍,  相似文献   
32.
背景:肝细胞自身增殖能力有限,近几年关于各类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成功报道很多,包括胚胎干细胞、骨髓细胞、胰腺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及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等。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生长分化因子体外联合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10/2006-04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 材料:胎儿脐带血来源于顺产及剖腹产的健康孕妇,由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胰酶-EDTA消化传代。取传至第3代细胞,按5×104/cm2接种,48 h后去除原培养基,PBS洗涤后,第1阶段用含地塞米松、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ITS的F12培养基诱导2周,第2阶段用含地塞米松、肝细胞生长因子、致瘤素M、ITS的F12培养基继续诱导2周。 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RT-PCR检测肝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培养的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系标志CD34,CD45,CD14;亦不表达CD54,CD49f,HLA-DR;部分表达内皮细胞标志CD106;强表达CD29,CD44及CD13。诱导4周后,甲胎蛋白、白蛋白、ck-18及tat基因均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浆中甲胎蛋白、白蛋白、ck-18均呈阳性;细胞胞浆中出现脂滴及糖原的沉积,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出现双核细胞,初步具备了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结论:联合应用地塞米松、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致瘤素M及ITS等多种生长分化因子,可在体外成功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3.
尽管目前建立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没有满足人类对新型的更加安全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的需求.在这个领域FFA1受体已成为近年来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靶标.FFA1受体不仅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促使胰岛素分泌,同时能作用于场内分泌细胞促使肠促胰岛素分泌.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数据表明,FFA1受体激动剂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潜力药物.  相似文献   
34.
缪明星  陆琰 《中南药学》2013,(7):510-513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滴眼液对兔眼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损伤家兔眼浅层角膜、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采用1.5%、1%阿奇霉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并与0.3%氧氟沙星滴眼液比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1.5%、1%阿奇霉素滴眼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显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和P〈0.01),且效果优于0.3%氧氟沙星滴眼液。结论 1.5%、1%阿奇霉素滴眼液是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5.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腺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验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在体外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并探索其诱导条件.方法: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产妇脐血,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脐血中的有核细胞,进而采用贴壁筛选法获得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后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表皮生长因子、β-巯基乙醇、高糖、激活素A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定量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及其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结果与结论:经过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形态变圆而且聚集成团;诱导后细胞的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而且细胞能分泌少量胰岛素,并对糖刺激具有反应性.在体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36.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及其分化诱导条件.方法 分离脐血有核细胞,将其置于MesencultT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利用贴壁法进行纯化、扩增.扩增后的脐血MSC用表皮生长因子(EGF)、β-巯基乙醇和高糖进行诱导.采用RT-PCR、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定量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及其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移植到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体内,观测其在体内的降糖作用.结果 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变圆且聚集成团;RT-PCR分析显示,细胞表达部分胰岛相关基因;细胞的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而且细胞能分泌少量[(0.37±0.06)mU/L]胰岛素,并对糖刺激具有反应性,刺激指数为1.76;诱导后的细胞移植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结论 脐血MSC具有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对比腹股沟疝气采取充填式无张力及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7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给予传统疝修补术,试验组(n=35)给予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各项手术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效果可靠,能优化手术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放射性一得标记的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66mTc-MAA在核医学科已广泛应用于肺灌注显像及周围静脉血管造影。由于99mTcMAA的颗粒直径约10~100mp(90%为10一40mp),静脉注射后,它可以通过血流灌注到肺动脉系统,一过性嵌顿在肺毛细血管床(肺毛细血管平均直径约spo)。99mTc-MAA沉积在肺各部位的量与该局部血流灌注量成正比,因此被用于肺灌注显像,同时99InTcMAA也易被吸附而沉积于血栓的表面,所以也用于周围静脉血管造影,以显示血栓的部位,且可以同时观察肺灌注显像,诊断是否合并肺梗塞。我科自1992年5月至1996年5月,共有2…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优化人足月胎盘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um cells,hAEC)的体外培养方法并现察hAEC的干细胞标志的表达情况.取健康产妇足月剖宫产术后的羊膜,采用胰酶多次消化获取hAEC,分别应用10% FBS的DMEM、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条件及添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条件对其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培养后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对培养细胞的干细胞多能性标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类似胚胎干细胞培养条件的基础上添加10 ng/ml EGF可提高hAEC原代细胞的贴壁率和增殖能力,与广泛应用的10% FBS的DMEM培养条件相比,在此培养条件下细胞传代能力显著增强,传至5代仍保持上皮细胞表型,细胞形态在传代过程中改变不明显,并且表达胚胎干细胞全能性的表面标志SSEA-4同时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培养后的hAEC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结论:采用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有利于hAEC在体外的扩增和传代,EGF对其增殖和传代有促进作用,培养的hAEC表达胚胎干细胞多能性标志.  相似文献   
4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迟作华  张洹  陆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0-22,i0001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最佳的分离方法。方法:留取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04-10/2005-06健康供者的骨髓10份,分别采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法,氯化铵裂解红细胞法,全骨髓法四种方法分离骨髓有核细胞,观察四种方法在细胞出现伸展的时间,原代培养的时间方面的差异,流式细胞仪对培养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表面标志检测。结果: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羟乙基淀粉沉淀法10份标本全部培养成功,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法10份中有9份得到间充质干细胞,氯化铵裂解红细胞法10份中仅1份得到间充质干细胞,全骨髓培养法10份中有3份得到间充质干细胞。②羟乙基淀粉沉淀法细胞出现伸展和原代培养的时间短于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法[羟乙基淀粉沉淀法:(54.0&;#177;3.0)h,(12.4&;#177;1.4)d;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法:(74.0&;#177;5.2)h,(14.6&;#177;0.9)d,P〈0.01]。③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表达CD13,CD29,CD44.不表达造血细胞的标志CD45,CD34。结论:经比较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明显优于其他分离方法,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建议使用此种物理沉降方法分离骨髓有核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