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脑性盐耗损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一种中枢性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由于尿钠丢失,导致低钠血症和细胞外液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可以累积三个胚层的良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作者手术治疗了1例颈枕部NF患者,术中出现大出血,现将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30多年前发现右侧枕部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物,凸起于皮肤,逐渐长大.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术中单独监测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术后脊髓功能状态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椎管内肿瘤病例,评价单独SEP术中监测与术后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42例监测对象中,术中SEP报警25例,7例发生不可逆波形改变;以感觉变化为结局,SEP敏感性67%,特异性87%;以肌力变化为结局,敏感性50%,特异性87%;以上述任一功能改变为结局,敏感性57%,特异性91%。[结论]本研究为椎管内肿瘤手术中单独使用SEP监测的预后价值提供循证医学数据,支持SEP作为替代监测方式用于椎管内肿瘤术后运动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动静脉之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网,使动脉与静脉直接相连,形成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临床上最常见症状是颅内出血,可表现为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52%~7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脑动脉瘤患者分别选择显微手术夹闭以及血管栓塞术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68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显微手术夹闭组和血管栓塞术组,每组34例。血管栓塞术组患者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明显低于血管栓塞术组的20.59%(7/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预后良好率97.06%(33/34)明显高于血管栓塞术组的67.65%(2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血管栓塞术比较,显微手术夹闭方法的有效运用可减少脑动脉瘤患者的脑积水、颅内感染、血管痉挛、脑梗死、动脉瘤手术中破裂系列并发症,对于可以显著促进患者康复。但其作为开放手术之一,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创伤,如患者表现出较差手术耐受能力,则需要采取血管内栓塞术展开对应治疗。对此具体在实施脑动脉瘤疾病治疗期间,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表现以及综合情况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最终确保脑动脉瘤患者综合治疗水平获得显著提升,改善其预后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自六十年代以来,钛合金网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磁性,无腐蚀性,不受CT、MRI、X线检查的影响,质轻、强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颅骨缺损修补的首选材料。钛合金的弹性模量与骨组织接近,有利于将所受的载荷以压应力的形式传递到骨组织中去,有利于维持结合体的稳定性,临床多采用颞肌下修补。但颞肌下修补耗时较长,术中出血较多,术后渗血较多,容易损伤颞肌,尤其对于巨大颅骨缺损,减压术后时间较长者,头皮塌陷明显且存在与皮层粘连,分离颞肌困难,创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MD-2000型脑立体定向仪及计划系统,CT导向靶点直观定位,对6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丘脑腹中间核团(Vim)毁损治疗。方法局麻下安装框架,行颅脑CT2n3rn层厚扫描,将丘脑层面扫描数据输入计划系统,选取腹侧层面,行丘脑边界勾画Vim直观定位,制造直径约6毫米的毁损灶。结果临床效果显著,随访3个月~2年,总有效率98.5%o,复发率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4%,其中呃逆2例,嗜睡3例,颅内少量出血3例,对侧肢体肌力下降2例,死亡率0。结论CT扫描靶点直观定位法,精确度高,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优于以AC—PC线为参照定位法。手术计划系统坐标计算快捷、准确,可模拟毁损,便于校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后早期发生缺血性脑损害的情况,以评估支架成形术早期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连续人院的2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行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前、术后(72h内)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记录新发缺血性脑损害的情况,结合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手术情况等,评价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早期的安全性。结果支架成形术后72h内总体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7.2%(5/29,包括血尿、便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神经系统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6.9%(2/29例)。永久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0,无死亡病例。术后DW1检出的新发缺血性脑损害13例(44.8%),其中无症状者11例,有临床症状者2例。13例中,共检出新发缺血性脑损害病灶63个,其中55个位于靶血管供血区域(87.3%),8个位于非靶血管供血区域(12.7%);2个出现在(3.2%)支架覆盖血管相关穿支供血区域。13例中,5例病变为LMA分型中的Ⅱ~Ⅲ型径路,4例行球囊预扩张时发生移位。结论DWI检查在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应用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围手术期较为安全,但术后早期有一定比例的缺血性脑损害发生,并且与支架成形术相关操作以及病变本身的解剖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9.
渐变网格球扩支架治疗兔囊状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单纯使用新型渐变网格球扩支架治疗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采用弹性酶诱导方法,在右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制作动脉瘤模型,实验组载瘤动脉内植入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对照组不植入支架。观察3个月,复查造影并行统计学分析,并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对实验组支架植入前后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拟合动脉瘤内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实验组载瘤动脉内均成功植入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其中1个动脉瘤植入后即刻和3个月造影未见动脉瘤显影,其余5个动脉瘤显影较淡;3个月时,DSA显示支架位置均良好,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内狭窄;支架植人后时间-密度曲线与术前相比,对流相降低而弥散相增加。对照组1只动物造影前死于麻醉意外,其余5只观察3个月,动脉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病理显示:实验组1只不显影的动脉瘤血管内膜已完全覆盖支架,而另5只未愈合的动脉瘤颈部支架仍然裸露:对照组动脉瘤体厚薄不均匀。弹力层均消失。结论单纯使用渐变网格球扩支架可促进兔囊状动脉瘤愈合,且对载瘤动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