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68例 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降血糖和维生素B1、维生素B12 肌注 ,观察组加用丁咯地尔静滴 ,疗程 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血象、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血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MCV和SCV的改善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 5 ) ,治疗前后两组间血糖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咯地尔是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及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2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使用淫羊藿苷进行干预。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分析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MMP-9、MMP-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ZO-1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9、MMP-2蛋白明显增加;淫羊藿苷干预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提高,海马区MMP-9/MMP-2表达减少(P0.05),ZO-1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淫羊藿苷高剂量干予后明显。结论淫羊藿苷能通过抑制MMP-9/MMP-2表达,减轻血脑屏障破坏,从而改善AD症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Bingswanger病(Bingswanger’s disease,B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BD患者行BAEP检查,并与27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和30例健康自愿者作对照,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BD组和单纯LA组BAEP异常率分别为55.6%和87.9%。各波潜伏期及间期BD组分别为Ⅰ(1.754-0.16)ms,Ⅲ(4.30&;#177;0.28)ms,Ⅴ(6.484-0.31)ms,Ⅰ~Ⅲ(2.554-0.24)ms,Ⅲ~Ⅴ(2.184-0.23)ins.Ⅰ~Ⅴ(4.734-0.26)ms;单纯LA组为Ⅰ(1.724-0.18)ms,Ⅲ(4.054-0.24)ms,Ⅴ(6.024-0.28)ms.Ⅰ-Ⅲ(2.334-0.22)ms,Ⅲ~Ⅴ(1.974-0.20)ms.Ⅰ~Ⅴ(4.304-0.23)ms;正常对照组为Ⅰ(1.704-0.16)ms,Ⅲ(3.87&;#177;0.20)ms.Ⅴ(5.694-0.22)ms,Ⅰ~Ⅲ(2.164-0.16)ms,Ⅲ~Ⅴ(1.82&;#177;0.16)ms,Ⅰ~Ⅴ(3.984-0.18)ms。Ⅲ、Ⅴ波潜伏期及各波间期BD组和LA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5.57~26.2,P&;lt;0.01),BD组较单纯LA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q=7.81~14.6,P&;lt;0.01);三组间Ⅰ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0.9~2.38,P&;gt;0.05)。结论:BAEP的异常反映了BD患者脑干功能损害,并可作为BD患者脑干功能损害检查的敏感指标及与单纯LA鉴别诊断的一个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相关因素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老年单纯2型糖尿病组(单纯DM组)38例、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损害组(DM并脑缺血组)34例及正常对照组3l例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简易智能量表(MMSE)检测。结果MMSE评分单纯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并脑缺血组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P300的N2、P3潜伏期(La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P3波幅(Amp)较对照组降低(P〈O.01);DM并脑缺血组N2、P3潜伏期较单纯DM组延长(P〈0.01),波幅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3潜伏期与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HB)及合并缺血性脑损害正相关,P3波幅与患者年龄、病程、GHB负相关,N2潜伏期与患者年龄、病程、合并缺血性脑损害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可引起老年患嚣认知功能损害,其中糖尿病病程、GHB及合并缺血性脑损害是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P300检测可作为老年糖尿病认知损害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配偶焦虑、抑郁状况与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45例帕金森病且配偶健在的患者,利用欧洲癌症研究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及其配偶的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状况进行分析,按照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程度分成无焦虑-抑郁组(16例)、轻度组(12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7例)。专科及心理医生对帕金森病配偶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干预后,再次使用量表对各组患者及其配偶分别进行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况评估,分析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状况与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干预后,无焦虑-抑郁组及重度组患者配偶SAS和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患者配偶SAS评分分别为(48.29±4.52)、(62.81±5.92)分, SDS评分分别为(45.78±5.13)、(61.57±7.01)分,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的(54.34±6.21)、(69.24±5.78)、(53.04±7.35)、(68.43±7.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相似文献
2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表现、脑脊液(CSF) 及影像学改变的差异,探讨2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要点方法对25例CNM和67 例TBM患者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CNM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中、低度发热,神经损售的表现出现较晚,视乳头水肿及脑疝多见:TBM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高热多见,神经损害的表现出现较早,腱反射减弱TBM CSF白细胞计数及蛋白质较CNM高,氯化物较CNM低,葡萄糖较CNM高,CNM颅内压多明显升高,细胞分类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影像学改变也有不同的特点,TBM 脑膜收变较CNM明显,脑积水多见且较重;CNM患者MRI可见血管周围腔隙扩大结论CNM和TBM 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的差异,这些特点是CNM和TBM鉴别诊断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纳洛酮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亚低温(肛温)33±0.5℃处理(24~48h),分别于治疗后第2、4周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NDS和G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纳洛酮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比单用纳洛酮更有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首次CT检查时间与梗死面积大小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常规头颅CT扫描,根据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大小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型并进行相应CT检查时间对照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382个病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组患者3小时内CT检查率为12.57%,6小时内为28.27%;其中脑梗死面积≥3cm组患者3小时内CT检查率为38.81%,6小时内CT检查率为79.10%;面积1cm-3cm组患者3小时内CT检查率为14.42%,6小时内为34.62%,面积≤1cm组患者3小时内CT检查率为3.32%,6小时内为9%。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按临床表现轻重分组统计:重型组患者3小时内CT检查率为36.62%,6小时内为64.79%,中型组3小时内CT检查率为15.56%,6小时内为35.87%,轻型组3小时内CT检查率为3.62%;6小时内为13.24%。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病灶≤1cm组病例中6小时内得以CT检查者,其病灶多位于脑干及基底节区。结论:超急性期脑梗死首次CT检查时间在6小时内较低,其影响因素有病灶范围,症状体征轻重及病变发生部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动脉内溶栓联合高压氧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溶栓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动脉内溶栓+高压氧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溶栓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77.08%比93.75%,P=0.021);NIHSS[(8.10±3.45)分比(5.36±2.11)分]及mRS[(2.58±0.80)分比(1.81±0.76)分]评分显著降低(P均=0.001);血清sICAM-1[(237.31±18.04) ng/ml比(220.25±16.40) ng/ml]水平显著降低,血清CGRP[(27.02±6.06) pg/ml比(35.24±6.13) pg/m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两组间两周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动脉内溶栓与高压氧治疗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认知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30.
阳洪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0):1694-1695
目的观察系统性治疗措施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方法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系统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且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3个疗程后,系统性治疗组疗效(痊愈15%,显效47.5%,有效25%,总有效87.5%),优于常规治疗组(痊愈5%,显效25%,有效35%,总有效65%);治疗前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个疗程后系统性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常规治疗组均低(P〈0.05)。结论系统性治疗措施是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治疗方法,能显著控制卒中后抑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