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学术背景:随着桡骨远端骨折三柱理论的提出,以及各种固定材料不断的出现,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内外固定植入体、人工假体、骨替代物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热点。 目的:通过对各种植入体、植入材料的比较选择,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处理桡骨远端骨折,使每一位患者、每一种骨折类型能够达到微创、解剖复位、相对稳定的最佳效果。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0-01/2006-12相关的文献,检索词“distal radius,fracture,treatment”,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到临床观察及基础研究文章882篇,综述类文章159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文献标准为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上相关的临床观察及基础研究文章169篇,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非相关文献及综述872篇。未发表的文献均未列入统计。 文献评价:对所得文献进行提炼,按上述标准纳入31篇。 资料综合:①石膏、夹板外固定曾经一直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标准方法。②近年来,随着腕部生物力学及显微解剖学的发展,以及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与重建要求的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出现了不同的治疗方法。③经皮穿针复位内固定植入体主要适用于关节外骨折。④外固定支架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桡骨短缩畸形可以通过外固定支架得到矫正。⑤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置入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由内固定材料设计上的改进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所引起的。⑥人工腕关节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为因腕关节严重创伤、关节僵硬和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新方法。⑦桡骨远端骨折常存在干骺端骨缺损,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治疗时常需要进行骨或骨替代物移植,可注射的磷酸钙骨水泥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个新选择。 结论:任何一种单独的方法都不能处理全部的桡骨远端骨折,对每一位患者、每一种骨折类型,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植入物及植入材料,采用多种联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2.
不同细胞接种密度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时合理的细胞接种数量.方法:取孕20周自然流产的人胚胎椎间盘细胞为种子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glycolic acid.PLGA)材料为支架分别构建细胞接种密度为0(A组,空白对照组)、104个/150μl(B组)、105个/150μl(C组)、106个/150μl(D组)的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48h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8周后取材行形态及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学观察,生化测定Ⅰ、Ⅱ型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观察BrdU(5-bromo-2-deoxyuridine,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细胞.结果:人胚胎椎间盘细胞可与PLGA支架在体外及裸鼠体内实现良好的复合并初步发挥生理功能.8周时,实验组复合物维持了良好的外形,有效阻挡了外源纤维组织长人支架内部.细胞-支架复合物内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C组及D组细胞-支架复合物中胶原蛋白及糖胺多糖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胚胎椎间盘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与PLGA支架完成良好的立体结合,细胞可顺利完成贴附及增殖.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时比较理想的细胞接种密度应不低于105个/150μl.  相似文献   
53.
患者,女性,23岁,因右锁骨间断疼痛、肿胀3个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发现右胸锁关节处有一包块,质地较硬,触之不痛。后出现右肩部及胸锁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呈持续性钝痛,夜间较为明显,右上肢活动受限。外院给予局部封闭及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近日再次再现上述症状,给予口服止痛药及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本院骨科。  相似文献   
54.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路器械复位内固定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为观察后路器械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复位作用,自1986年1月至1995年12月,作者应用爱德华和沈氏经后路复位内固定器械治疗爆裂骨折64例,分别观察骨折复位,椎管形态和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显示2周内和2周以上手术组伤椎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7.8%和52.1%恢复到正常的95.5%和90.3%,水平移位分别由术前的17.3%和18.7%达完全复位,后凸畸形角由术前26.1°和23.4°分别恢复以术后的  相似文献   
55.
经后路椎管间接减压与神经功能恢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伴不全截瘫经后路器械矫形固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与椎管间接减压的相关性。方法 :本组共78例,男53例,女25年龄18 ̄59岁,平均29岁。按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B级34例,C级29例和D级15例。结论:经后路椎管间接减压可使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得到有效恢复,并以2周内实施手术为佳。  相似文献   
56.
脊髓震荡又称“脊髓休克”的概念有所不妥。前者是脊髓损伤病理分类中的一个类型 ,后者是多种脊髓损伤病理状态下的一种特殊临床现象。脊髓损伤按病理损伤程度可分为 :(1)脊髓震荡 ,(2 )脊髓挫裂伤 ,(3)脊髓断裂伤。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不完全性损伤 (包括半横贯损伤 ,又称Brown Se qurd综合征 )和完全性损伤。脊髓休克是脊髓组织遭受外部突然劣性刺激失去了高级中枢的调节或脊髓神经细胞发生超限抑制 ,使脊髓功能暂时丧失 ,反射活动处于无反应状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 ,感觉丧失 ,生理及病理反射消失 ,外周血管扩张 ,…  相似文献   
57.
膝关节lysholms评分等级评价膝关节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lysholms评分等级的正确使用。方法对150例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和术后患者对自己膝关节满意情况分为4个等级,与使用lysholms评分评出4个等级以及调整的lysholms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ysholms等级评分和患者主观满意度Spearman相关系数γs1=0·86(P<0·05)。调整的lysholms等级和患者主观满意度等级相关系数γs2=0·90(P<0·05)。将某一个项目出现最差得分的13例剔除,余下137例所得lysholms等级和患者主观满意度等级相对关系γs3=0·93(P<0·05)。结论当某一症状严重时,应调整lysholms评分等级,以合理保证lysholms评分和患者主观满意度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人体腰椎标本保留后部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结构在位移及载荷两种不同加载模式下对腰椎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6具急性脑死亡新鲜青年男性T12~S2尸体标本,每个标本在位移及载荷加载两种模式下依次完成以下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完整状态、L4~5椎板间大开窗减压固定、L4~5全椎板切除减压固定。通过摄像系统非接触式测量融合相邻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位移加载模式下,全椎板切除组屈曲ROM较椎间大开窗组显著增加,而在后伸、侧弯及旋转方面两组无显著性的差别。结论位移和载荷加载模式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存在差异性。与保留PLC结构的椎间大开窗减压方式相比,破坏PLC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方式可以导致相邻节段屈曲ROM显著增加,并提高相邻节段在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状态下ROM,其远期出现融合相邻节段失稳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9.
下腰椎不同融合方法的即刻与疲劳后稳定性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观察下腰椎后路不同融合方法的即刻与疲劳后稳定性。方法:9具新鲜L1~S1尸体标本分别头尾端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模拟人体行屈伸、左右侧弯及旋转活动,观察L4~L5节段运动范围(ROM),随后进行各种模拟手术并安装内固定,依次测定失稳腰椎、CD内固定(CD)、CD加椎体间植骨(CD-骨块)、CD加TFC(CD-TFC)状态下L4~L5的ROM值。随后在868Mini-MTS多轴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对三种术式腰椎进行1500次疲劳加载,再观察L4~L5节段的ROM。结果:①失稳腰椎与正常腰椎比较在各运动方向上ROM均明显增加;②单纯CD内固定即刻稳定性好,但疲劳后呈不稳趋势,在屈伸及左右旋转方向明显失稳;③CD-骨块、CD-TFC稳定性好,疲劳后仍能维持良好的稳定性;④CD-骨块与CD-TFC疲劳组比较在屈伸及左右侧弯时ROM无明显差异,但CD-TFC在抗旋转方向优于CD-骨块组。结论:单纯后路短节段CD内固定和/或椎体间植骨融合均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但单纯后路短节段CD内固定抗疲劳性差,辅以椎间支撑(植骨或TFC)可有效提高抗疲劳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编辑同志: 我因腰腿疼痛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说我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请问,哪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好? 84627部队 谭志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