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38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比较汶川地震后受灾程度不同地区初中生的抑郁水平及创伤后症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儿童版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CIES-R)、儿童抑郁量表(CDI)测量工具,对来自受灾程度不同地区的341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受灾严重地区的初中生在PTSD症状上显著高于受灾一般地区的初中生,但在抑郁症状上显著低于受灾一般地区的初中生;在回归分析中,发现自尊和生活事件的学习因子对抑郁和创伤后症状的预测作用较大,但两者的预测作用相反。结论:不同受灾地区初中生的抑郁水平和创伤后症状不同,受灾严重的地区抑郁症状较轻,但PTSD症状较重。  相似文献   
62.
既往研究支持羞耻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相关,且羞耻能预测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近十年来学者们对羞耻在PTSD的发病与症状维持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本文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四种理论进行介绍和总结。包括:基于羞耻和内疚的创伤理论,认知理论的观点,创伤性羞耻的时程差别理论和自传体记忆的观点。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自传体记忆和临床疗效学研究两个方向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63.
北京,宁夏两地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异同及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分别对北京和宁夏银川市的高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共有北京的汉族学生234人,宁夏的汉族学生368名和回族学生289人参加了本研究。结果:除宁夏汉族学生的父母对子女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外,北京和宁夏的汉族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基本一致。两地汉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宁夏回族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差异主要表现为:(1)回族学生的父母对其子女有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倾向;(2)汉族学生的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拒绝与否认倾向。作者最后对上述差异与民族特点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4.
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管理状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欧洲是现代心理治疗的诞生地,在20世纪,更是见证了现代心理治疗的迅速发展,也在该领域的管理上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确立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发展模式。但同时,欧洲也是一个国家众多,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多样的地域,这一特点也反映在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的发展上,因而不同欧洲国家对该领域的管理,甚至在对心理治疗和咨询行业本身的界定以及对该领域的从业者的界定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羞耻倾向的影响,以及羞耻倾向与自尊、社会和自我倾向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名大学本科学生施测了羞耻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SOAM)、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IOAM)、自尊量表(SES)和社会反应量表(I-E)(测查心理控制源倾向)。结果:羞耻倾向与自尊水平有显著负相关(r=-0.3562,P<0.001);与心理控制源倾向有显著正相关(r=0.1736,P<0.05);而羞耻倾向与两种成就动机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羞耻倾向有明显影响;羞耻倾向与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倾向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大学生的家庭绘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绘画具有简便性、非威胁性、控制起来比较轻松、含有大量的可解释性的内容,它已作为一种媒介来表达个体的恐惧、愿望的实现、幻想等[1] 。绘制家庭这种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已完善发展出“画一个家庭测验”(Draw A FamilyTest) [2 ] 。本次研究要求被试画一张现实的家庭和一张理想的家庭,通过两张画的比较可以比较清晰地呈现被试对家庭关注的重点,通过对被试绘画的分析,展示了被试家庭关系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并为家庭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象与方法一、被试选择本研究被试为大学生3 0名…  相似文献   
67.
大学生羞耻感对社交焦虑影响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大学生中尝试验证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方法:对21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隔六周的前后测.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纵向研究方法,检验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是否存在及影响的程度。结果:所建构的自回归模型拟合指标理想.作为自变量的羞耻感和因变量社交焦虑呈正相关的关系.羞耻感的降低有利于减轻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个性羞耻维度对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较其他羞耻感因素更加显著。此外,在行为羞耻和人际敏感因素间有一定程度的直接相关。结论:验证了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作用.为进一步探索羞耻感和社交焦虑问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支持证据。对探索羞耻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提供了更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8.
美国重大灾难及危机的国家心理卫生服务系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灾难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1].当人们面对突发灾难导致的困境,其原有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支持系统难以应对时,就会产生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进而可能导致社会性的心理恐慌或个体的各种心理问题[2].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咨询师的决策风格与其伦理决策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高校心理咨询师89名,采用一般决策风格问卷(GDMS)调查咨询师的决策风格、自编伦理情境问卷(包括胜任力与无伤害、保密与青少年伦理、双重关系与避免非法利用、知情同意、隐私权与保密性、价值中立6个情景)调查咨询师的伦理决策行为。结果:咨询师GDMS的4个维度得分依次为理智型(20.2±2.8)、依赖型(16.3±3.9)、直觉-冲动型(14.2±2.6)和逃避型(11.9±4.4)。咨询师对“保密与青少年伦理”、“双重关系与避免非法利用”、“隐私权与保密性”、“价值中立”4个情境的态度较一致(同意或不同意比例为71.9%~98.9%),“胜任力与无伤害”、“知情同意”2个情境的态度差异较大(同意比例分别为46.1%和56.2%)。年龄与理智型、依赖型和逃避型得分呈负相关(r=-0.27、-0.29、-0.29,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依赖型在“胜任力与无伤害”、“保密与青少年伦理”、“隐私权与保密性”3个情境正向预测咨询师的态度(OR=0.84、0.72、0.81,均P<0.05)。结论:对于伦理情境的决策,咨询师表现出较强的伦理意识和较为一致的伦理态度;依赖型得分高的咨询师更容易受他人意见影响。  相似文献   
70.
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于2008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由世界心理治疗学会(The World Council for Psychotherapy,WCP)主办的世界心理治疗大会是心理治疗领域国际范围内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