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38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本文对社交焦虑个体注意偏差的有关研究进行回顾 ,介绍了此类研究主要运用的两种实验范式 :Stroop色词命名任务和点探测任务 ,总结了前人在社交焦虑注意偏差研究领域提出的两种理论假说 :过度警觉假说和回避假说 ,并从多个角度对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进行探讨。最后讨论了此类研究的临床意义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2.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羞耻感等因素影响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建构青少年社交焦虑的羞耻感模型,探索以羞耻感为主的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327名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羞耻感、社交焦虑、自尊、父母教养方式、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羞耻感对社交焦虑重要影响作用的假设。结果:模型中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回归权重为0.6,在社交焦虑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占首要地位,其次为人格因素,权重为-0.35,教养方式、自尊通过羞耻感、人格间接影响社交焦虑。结论: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重要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3.
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大学生羞耻感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建立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方法:178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其中男生86人,女生92人,平均年龄21岁。所有被试填写了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初步建立了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关系模型。同时通过模型比较确定了羞耻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关系模型中的部分中介地位。  相似文献   
44.
研究发现,55.7%的个体在青春期有社交焦虑的体验,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率也达到1%左右。高特质焦虑组大学生占总人数20.3%,其中社交焦虑个体占了较大的比重。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羞耻感可能是  相似文献   
45.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5,自引:13,他引:165  
本文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9名高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艾森克人格问卷所测查的人格维度神经质(N)、精神质(P)得分分别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定、过度干涉与保护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提示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考查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银川市一所重点高中的368名汉族学生和289名回族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1)回族学生的父亲对其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但与此同时又对其子女也有更多的处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倾向;而汉族学生的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拒绝与否定倾向。(2)回族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恐怖的得分上明显高于汉族学生。(3)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与两组学生在SCL-90的多项得分均具有明显相关。结论:汉族与回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父母养育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7.
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状况。方法:采用SCL-90问卷和自编《心理健康知识调查表》,对北京市6所大学共44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比较关心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了解,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些误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状况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和是否看过心理门诊的大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8.
渐进式放松与气功治疗失眠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了使用气功和渐进式放松两种程序治疗大学生失眠的疗效。研究采用睡眠行为量表对69名被试冶疗前、治疗中的憎况进行了评估,并于治疗后的第三周、第六周、三个月分别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表明:两种程序对改善被试的睡眠情况有同样显著的效果,主要为入睡情况的改善,在治疗后3个月的追踪中发现这种疗效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相似文献   
49.
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的修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结合Hewitt和Flett的完美主义心理问卷和临床经验,对Frost完美主义问卷(FMPS)进行修订。方法:由350名大学生被试对项目增订后的问卷进行填写,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问卷包含50个项目,四个维度(分量表),分别是担心出错、个人标准、条理性和父母要求。因素分析表明,四个维度解释总方差的42.31%,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37~0.79之间。分量表分半信度为0.73~0.88,同质性信度为0.80~0.91,重测信度为0.68~0.80(P<0.01)。与FMPS相比,修订问卷增加了15个项目,合并了FMPS的两个维度,使得问卷结果统计和对结果的解释更为简洁。结论:修订后的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具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适合在大学生人群中使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自我控制与预谋/冲动攻击之间的关系,同时发掘与自我控制相关的其他因素。方法:对206名男性服刑人员施测自我控制量表、预谋/冲动攻击量表和填写个人信息。结果:自我控制量表总分与预谋攻击呈显著负相关,与冲动性攻击没有显著相关。自我控制得分对预谋攻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能力越高预谋攻击行为越少,但自我控制和冲动攻击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