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4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和羞耻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所占的比例为45.8%。反社会人格障碍、羞耻感各分量表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08-0.33;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羞耻感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GFI=0.94,AGFI=0.88,NFI=0.93,RMSEA=0.1)。结论: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比例较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能与个体在童年期受到虐待和忽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羞耻感有关。  相似文献   
32.
羞耻和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个体对羞耻与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情绪调节的差异,以及高低特质羞耻者对羞耻与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调节特点.方法:采用方便取样,500名大学生填写羞耻体验量表(Experience of Shame Scale,ESS)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结果:个体在羞耻情绪和一般负性情绪时使用的认知调节策略有显著差异;高羞耻和低羞耻者倾向于使用不同的认知调节策略,而且这种差异大体一致地存在于调节羞耻情绪和一般负性情绪时.结论:个体对羞耻情绪的认知调节不同于对一般负性情绪的认知调节,特质羞耻者有其独特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33.
目的:在调查我国心理咨询/治疗师现状的基础上,了解我国未来心理咨询/治疗师的人力资源的需求,为科学地制定培训人员计划及对心理咨询/治疗师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19个省或直辖市的130个机构的心理咨询/治疗相关工作部门的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单位负责人对心理咨询/治疗师的当前工作状况和未来需求的预期情况。结合国外标准和中国实际需要,通过有关专家关于人力资源需求的咨询,采用文献收集法、调查法和人力/人口比值法对未来的心理咨询/治疗师需求进行数值预测。结果:根据专家提供的单位专业人员情况的变化,计算得知专业人员年增长率12%;根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每10000大学生配备的心理咨询/治疗师为1.891,按照专家估计的14.27%的增长率,2015年将增长到4.232人。综合估计结果显示,每10000居民配备的心理咨询/治疗师目前为0.38,按照12%增长率,到2015年将增加到0.92人;而对于大学的配备则与专家估计较为相似。结论:我国在短期内尚难以实现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咨询/治疗师配备标准。了解我国现状和期望要达到的目标,有利于加强政策规划以及合理最优化使用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才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自我概念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考察羞耻感在这个关系中的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羞耻感量表(ESS)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某高校4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我概念的正向因子与抑郁、羞耻感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负向因子与抑郁、羞耻感呈显著正相关;羞耻感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概念、羞耻感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羞耻感在自我概念与抑郁间的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概念、羞耻感对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低自我概念可能导致高羞耻易感性,使个体更易陷入抑郁。  相似文献   
35.
笔者在进行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伦理的培训中,在给学生进行督导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心理治疗师(咨询师)、正在实习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报告来访者送礼的事例,这是让治疗师常常感到难以处理的情境。  相似文献   
36.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因素有很多,抽取关于家庭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从家庭角度理解青少年抑郁并提示可行的治疗。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w 1970-01/2005—10关于家庭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的文章,检索词为“adolescent,depression,family,parenting”,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手工检索与青少年抑郁及其家庭方面内容相关的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的家庭方面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37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18篇,选择19篇文献用于综述,并采用了3本相关书籍的内容。资料综合:家庭可以从不同方面对青少年的抑郁产生影响:父母的遗传影响青少年的抑郁倾向;父母的生育年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青少年的情绪有着负性的影响;家庭的应激事件和青少年抑郁有着密切的相关;父母抑郁,特别是母亲抑郁,会使得青少年抑郁的风险大幅提高;父母以负性教养方式为主,缺乏正性的情感支持,则青少年抑郁发生的可能会增加。.结论:家庭可以从许多方面对青少年抑郁产生影响。提示针对家庭的干预可能有助于减少青少年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如果将心理咨询的伦理和交通法规作对比,那真的再合适不过了。当你学开车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交通法规很枯燥?当你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司机,开车走遍大江南北时,会不会因为上班赶时间而违规超车?会不会占用不该走的车道?会不会偶尔闯个小路口的红灯?违反咨询伦理或违反交通法规与技术是否娴熟无关,与属于新手还是专家无关。它与你的伦理意识、文化、内心的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38.
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在地震灾区初中学生中的信效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在中国地震灾区初中生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在汶川地震发生6.5个月后,在一般地震灾区方便选取428名11~16岁的初中学生,统一填写了CRIES和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使用SPSS13.0和AMOS4.0分析量表信效度,并且对四种假设的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修订版CRIES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24,2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8,各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0.36~0.5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包含侵入、回避和高唤醒3个相关因素的模型拟合度最高(χ2/df=1.927)。其中侵入和回避2个因素的条目载荷较高(0.40~0.67),高唤醒因子部分条目载荷水平一般(0.40),且其与侵入因素的相关较高(r=0.70)。受试的侵入得分(1.78±1.16)最高,其次为高唤醒(1.63±1.02),回避得分(1.20±1.13)最低。结论: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评估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一种较好工具。  相似文献   
39.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修订想法行为混淆量表(Thought-Action Fusion Scale,TAFS),并考察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对样本1的378名大学生施测TAFS、贝克抑郁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Frost完美主义问卷、多元个人传统性量表,以检验量表的效度,并随机选取其中42名学生,在初测4周后进行了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对样本2的273名大学生施测TAFS、白熊压抑量表、帕多瓦量表,以验证强迫观念认知模型的跨文化有效性.结果:对样本1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TAF量表的3个因素(道德、可能性-自我和可能性-他人),3个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51%(各条目在所属因子的因素负荷为0.418~0.847);对样本2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三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df =2.25,CFI=0.92,TLI=0.90,RMSEA=0.07,SRMR=0.06).TAFS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重测信度为0.67;3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0.83和 0.86.效标效度分析表明TAFS总分和TAF可能性分量表均与抑郁(r=0.19、0.27)、完美主义(r=0.25、0.27)、迷信信念(r=0.25、0.26)呈正相关,均P<0.05;TAF可能性分量表与特质焦虑呈正相关(r=0.22,P<0.05);TAF道德分量表与以上量表均无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证实了以下模型:想法行为混淆导致思维压抑,而思维压抑导致强迫症状(χ2/df=1.285,CFI=0.988,GFI=0.990,TFL=0.982,RMSEA=0.035).结论:想法行为混淆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测量对强迫症症状的发展及维持起作用的两种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40.
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及习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随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被试为大一新生,依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得分,随机选择了得分最高的25%部分中的24人作为高焦虑组,得分最低的25%部分中的23人作为低焦虑组。实验采用点探测视觉搜索任务,以威胁性词语为刺激材料,刺激呈现8次,分析刺激每次呈现时高低焦虑组被试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结果:当刺激首次呈现时只有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与0相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34,P<0.05)。方差分析显示在刺激呈现的前三次,随着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只有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F=5.44,P<0.01.注意偏向值分别为:13.1±27.3,2.5±27.0,-10.0±27.9),对刺激呈现的后五次高低焦虑组个体的注意偏向值变化均不显著。结论:随着词语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高焦虑被试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表现出习惯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