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4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微信使用方式的心理咨询师对微信的伦理边界和关系问题的行为和态度。方法:通过"问卷星"收集194名心理咨询师(工作微信组18人、私人微信组61人、在临床心理工作中不使用微信组115人),采用自编微信关系议题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微信的边界设置、咨询过程中微信使用的伦理问题及微信其他功能导致的伦理问题3部分。结果:在微信边界设置上,使用工作微信的心理咨询师比另外两组心理咨询师更多的在朋友圈发布私人状态照片和视频(P0.01)。在咨询过程中虽然有41%的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及其相关活动中使用微信,但只有不到10%的心理咨询师使用工作微信,不使用微信的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从微信其他功能突破边界的态度更为接纳(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咨询师使用微信面临的多重关系问题,使用工作微信的咨询师需要划清工作微信的边界,而使用私人微信的心理咨询师更需要提升在微信上的边界问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2.
北京市中学生进食障碍检出率研究的结构式会谈结果报告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初步调查进食障碍在北京市女中学生中的发病情况,方法:在对261名女中学生的问卷筛查的基础上,对38名在节食状况测查表和进食障碍症状调查问卷中得高分的被试(占总数15%)进行了结构式的会谈调查,会谈问题由进食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结果:在面谈中发现4例与贪食症有关的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的个案,即非典型性进食障碍的检出率为1.1%。  相似文献   
113.
大学生羞耻量表的修订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 :编制羞耻量表 ,并得到该量表的大学生常模。方法 :984名大学生填写了本量表 ,其中有效问卷 946份 ,男 45 6人 ,女 490人 ,平均年龄 2 0 49± 2 10岁。结果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样本数据和原模型拟合较好 ,说明原模型适用于中国人群。本量表同时提供了两种总分 ,一个包括所有项目 (羞耻量表 ,简称SS) ,另一个未包括家庭因素的项目 (羞耻体验量表 ,简称ESS)。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发现 ,分量表的信度多数大于 0 77(除了家庭因素的信度略低 ) ,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有关要求 ;通过和SCL 90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效度检验表明 ,量表的效度理想 ,对性别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量表的大学生常模 ,量表适用于中国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4.
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研究青少年归因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儿童归因方式问卷(CASQ)对269名14 ̄16岁的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与具有乐观归因方式的青少年相比,具有悲观紧因方式的青少年回忆出较少的父母的温暖,较多的母亲的拒绝、否认和父亲的惩罚;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女孩比男孩回忆出更多的母亲的惩罚;悲观的紧因方式与父母的过度保护无明显关系。结论:青少年的归因方式与早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考察国内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对专业机构建构的看法及其现实情况。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全国不同省市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及管理者共1543人,使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调查其对专业机构的人员构成情况、管理方法和工作检查与评估的主观理想情况和现实情况,并对其做比较。结果:(1)心理健康工作者对机构人员构成上的主观理想情况和现实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在主观理想模式中,不同专业工作者对心理咨询师的理想人数的看法不同,心理咨询师认为的理想咨询师人数(3.6±2.4)多于通科医生(2.5±2.1)和心理辅导员(3.0±2.4)。不同专业工作者对理想治疗师人数的看法也不同,精神科医生理想看法的数量(3.0±2.4)高于通科医生(1.6±.9)和心理咨询师(1.9±1.3)。在现实模式中,不同专业机构的实际人员配置上,咨询师或治疗师比例和测量人员比例不尽相同,心理咨询专业工作者所在机构的咨询或治疗师人数(5.5±5.8)多于精神科医生所在机构(5.0±4.0),而精神科医生所在机构的测量人员多于咨询师所在机构的测量人员[(2.3±1.6)vs.(1.8±1.5)]。(2)心理健康专业工作人员对专业机构建构的管理方式和专业工作评估方面存在理想和现实层面上的明显差异,在督导、案例讨论、对疗效进行评估等方面现实状况均落后于被试的理想状态,如有87.3%的人希望有督导,而现实中只有28.0%的人有督导。结论:国内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对专业机构管理和建构的人员构成、管理方法和工作评估等方面存在理想模式和现实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检验食物渴求特质问卷在中国女大学生样本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北京两所高校447名女大学生为施测对象,以中文版食物渴求特质问卷(FCQ-T)为工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四个月后对其中61人重测。以荷兰进食行为问卷(DEBQ)、进食障碍问卷贪食分量表(EDI-bulimia)和节食成功感知量表(PSRS)为工具考察问卷的效标效度。结果:修订后的FCQ-T有6因子,31个条目。各因子之间呈中等相关(0.40~0.74),各因子与总分之间呈高相关(0.70~0.86)。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结构拟合度良好(χ2/df=2.835,RMSEA=0.086,NFI=0.93,GFI=0.76)。中文版FCQ-T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其总分与贪食和问题进食行为总分呈正相关(r=0.65、0.70,P0.001),与节食成功感知负相关(r=-0.19,P0.001)。C-FCQ-T全量表内在一致性系为0.96,各因子内在一致性也较好(α=0.78~0.92)。除生理因素因子的重测信度较低外(r=0.40),其余因子及总分重测信度较好(r=0.63~0.83,P0.001)。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FCQ-T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中国女大学生样本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7.
在经历了汶川地震后,受灾民众不仅遭受了经济和心理上的影响,还面临着很多生活上的改变[1-4]。研究发现,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会出现睡眠紊乱[5-6],以及对烟酒等物质使用上的变化[7-9]。本研究在震后3个月,对彭州板房区的受灾民众可能出现的睡眠、娱乐、吸烟及饮酒等生活改变进行  相似文献   
118.
心理创伤、共情缺陷与反社会人格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童年期心理创伤经历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共情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90名服刑人员运用人格障碍问卷(PDQ)进行人格障碍筛查,对其中182名反社会人格障碍筛查阳性者运用个性障碍访谈(PDI)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人际关系指数(IRI)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4个维度共情进行测量。结果:①服刑人员报告童年期遭受性虐待阳性率最高(47.10%),其次为躯体忽视(39.10%),情感忽视(23.4%),躯体虐待(14.20%),情感虐待最低(11.4%)。②童年创伤经历高分组在各型人格障碍上得分均明显高于低分组。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童年期创伤经历对自身体验的困扰和观点采择有明显影响。结论:童年创伤经历对共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明显影响,并对人格障碍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共情缺陷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思路与步骤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80年代初 ,在各专业杂志上发表的问卷和实地调查报告中研究者大多数采用平均数差异检验、相关分析或因素分析等传统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后来 ,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方法的使用逐渐增多。近十年来 ,作为一种对复杂的多变量关系进行研究的手段 ,结构方程模型 (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 ,SEM)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社会和行为科学的研究之中[1]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复杂的因果模型 ,又称协方差结构分析 (covariancestructureanalysis)因果模型(causalmodeling)。结构方…  相似文献   
120.
美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保密、保密的局限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保密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最重要的伦理原则之一,这一原则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思想,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建立也依赖于此.伦理价值观中除了无伤害这个终极原则以外,再没有一个伦理原则比保密更常被业内人士拿来反复讨论,也没有一个伦理原则像保密这样,打破它反而比遵守它会引发更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