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利用fMRI导航结合皮质电极描记切除功能区及其附近癫痫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癫痫灶起源于功能区及其附近的癫痫病人的手术经验。病人术前发作频率(2.63±1.68)次/月。术前利用fMRI检查确定功能区位置并与导航图像进行融合,术中使用皮质电极描记标记出癫痫波的位置,通过导航系统了解功能区与癫痫波起源的关系。在保留功能区皮质的基础上,将病灶和癫痫波起源处皮质切除,而位于功能区皮质上的癫痫波起源处则给予小功率皮质热灼。结果皮质发育不全8例,灰质异位症2例,脑外伤后局部皮质软化1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癫痫发作完全消失9例,术后3-6d内发作1次2例,随后未再出现癫痫发作。术后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脑电图显示基本正常。结论fMRI导航结合皮质电极描记切除起源于功能区及其附近的癫痫灶是一种微侵袭的手术方法,在切除癫痫灶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的最佳靶点及毁损灶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患者的资料,其中慢性疼痛7例.精神疾病64例;扣带回靶点选择为:X:5mm,Y:侧脑室尖后10~20mm,Z:侧脑室上2 mm,并根据磁共振三维定位影像确定及调整靶点及毁损范围;用温控射频仪制作毁损灶,电极直径1.6mm,尖端裸露4mm,毁损温度75℃,时间100 S,毁损灶大小15 mm×10 mm×10 mm.全部患者分别于术后3 d及2月行影像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复查显示毁损灶完全位于扣带回前部;2例发生短暂性尿失禁,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7例慢性疼痛术后疼痛缓解满意,64例精神疾病手术后结果为优3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22例,无效4例. 结论 利用磁共振导向行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手术可以清晰的辨认出扣带回形态及周围结构,最佳的靶点毁损范围为胼胝体顶向后10~25 mm,扣带回底向上高10 mm,宽10 mm.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段学习记忆障碍程度与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立体定向方法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不同时间段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程度;利用钙离子探针Fluo-3/AM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段海马神经元内[Ca^2+]i的变化。结果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记忆障碍,随发作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发作2月后达到高峰。颞叶癫痫发作后右侧海马神经元内[Ca^2+]i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6h达到高峰,发作2月内保持在较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注射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3月后则有下降并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趋势;对侧海马神经元内[Ca^2+]i的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注射生理盐水组,但低于右侧海马神经元内[Ca^2+]i的荧光强度。结论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的学习记忆障碍随发作时间延长而加重,发作2月后达到最严重,与海马神经元内[Ca^2+]i变化具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生理脱毒期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线索诱发作业下与伏隔核存在异常功能连接的脑区及其在戒断复吸中的作用.方法 生理脱毒期阿片类药物依赖组和健康对照组各18例,在观看与阿片类药物依赖线索相关视频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选取左、右侧伏隔核为感兴趣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确定与双侧伏隔核存在功能连接的脑区.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生理脱毒期阿片类药物依赖组的伏隔核与前额叶(46,29,-9)、岛叶(31,25,-7)、后扣带回(4,-59,19)、楔前叶(4,-63,22)、枕叶(6,71,16)、舌回(11,-37,-8)和距状回(3,-45,7)的功能连接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与丘脑(-8,-13,2)、前扣带回(-2,44,20)功能连接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生理脱毒期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线索诱导下的伏隔核存在功能异常,这可能是其容易复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颞叶癫痫的发作与海马等边缘系统的病变密切相关,而海马等结构又参与了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形成。最近有关颞叶癫痫发作后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十分复杂的,本文从学习、记忆的解剖基础、突触修饰理论、长时程增强、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等方面,对颞叶癫痫发作后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热灼术治疗起源于中央区的癫(癎)的疗效.方法对27例以癫(癎)为首发表现的起源于中央区的癫(癎)病人采用立体定向开颅手术,切除病灶前先行皮层电极描记,确定癫(癎)波的范围,然后在显微镜下切除病灶,再次描记确定残余的癫(癎)波的位置,并使用皮层热灼术进行皮层热灼,直到癫(癎)波消失为止.结果27例病人中胶质瘤13例,脑囊虫病7例,脑膜瘤3例,皮层发育不全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炎症1例.手术中在切除病灶前使用皮层电极描记出癫(癎)波,病灶切除后在病灶周围仍残余有癫(癎)波,使用皮层热灼术热灼后癫波消失.27例病人手术后25例未再有癫(癎)发作,2例手术后一周内有癫(癎)发作一次,以后未再有癫(癎)发作.26例病人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加重,一例短期内出现偏瘫加重,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立体定向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热灼术治疗起源于中央区的癫(癎)是一种侵袭性小、疗效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海马局部给药建立颞叶癫痫模型方法及其行为、形态学、脑电和影像学改变。方法 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大鼠海马局部注射海人酸fKA)建立颞叶癫痫模型。观察其行为学、形态学、脑电和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 KA注入海马后模型大鼠麻醉清醒后有典型癫痫发作表现:凝视、湿狗样抖动、口的咀嚼运动、点头、肢体阵挛等,随后表现为阵发性旋转,并身体立起、向上窜跳、跌倒、四肢抽搐,约8h后发作停止,逐渐恢复到正常大鼠状态。以后每周发作1-2次,主要为Ⅳ~Ⅴ级。同时有额叶皮层和海马的癫痫放电脑电图及病理、影像学表现。结论 大鼠脑内局部注入KA后癫痫发作明显,其行为表现、海马病理改变、脑电及影像改变类似人类颞叶癫痫.可作为较好的研究颞叶癫痫的工具。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中的功能连接方法,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丘脑的功能连接改变及意义。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19例,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检查中颅内均未发现明显致痫病灶,发作间期及发作期长程视频脑电图提示双侧大脑半球棘波及棘慢波;同期招募19例健康对照者。采集静息态 fMRI 数据,分别以左、右丘脑为感兴趣区(ROI)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了解难治性癫痫患者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功能连接增高和减弱的区域。结果以左侧丘脑为 ROI 做功能连接分析,难治性癫痫组与双侧梭状回、右侧舌叶、双侧楔叶及双侧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强,而与双侧尾状核、左侧壳核及左侧杏仁核的功能连接强度减弱;以右侧丘脑为 ROI 做功能连接分析,难治性癫痫组与双侧距状回、双侧楔前叶及左侧直回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强,而与双侧壳核、双侧尾状核、双侧杏仁核及右侧脑岛的功能连接强度减弱。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丘脑功能连接异常,丘脑可能参与了“癫痫网络”的构成。  相似文献   
89.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楔前叶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23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及23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rs-f MRI检查,采集数据后采用功能连接的方法,分别计算以左侧楔前叶和右侧楔前叶为感兴趣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运用双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发现两组的显著性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左侧楔前叶与双侧顶下小叶、双侧岛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和双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减弱(均P0.05);癫痫组左侧楔前叶与双侧海马旁回、双侧额上回、左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增强(均P0.05)。癫痫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顶下小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减弱(均P0.05);癫痫组右侧楔前叶与双侧楔叶、左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增强(均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楔前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默认网络"功能的抑制可能是癫痫患者意识及认知等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甲基苯丙胺滥用及成瘾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既往对于药物成瘾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鸦片、吗啡、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甲基苯丙胺等新型毒品的研究则相对缺乏.本文回顾近年来甲基苯丙胺成瘾的研究进展,从神经生物学和功能性神经影像学角度对甲基苯丙胺成瘾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