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帕金森病人GPi、Vim及STN的电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的苍白球内侧部 (GPi) ,丘脑腹外侧中间核 (Vim)及丘脑底核 (STN)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 54例PD手术中 ,应用美国FHC公司生产的微电极记录系统 ,记录GPi、Vim和STN不同部位的电活动。结果 PD病人的丘脑内和基底节不同结构部位的电活动频率、幅度、放电方式和背景噪声均有显著差异 ;Vim中可记录到与震颤同步的高频放电 ,GPi、STN可记录到一致稳定的放电活动。结论 利用GPi、Vim和STN不同部位的电活动特性 ,可以为立体定向治疗PD手术中的精确定位 ,提高疗效 ,降低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骑跨大脑镰脑膜瘤的方法。方法根据骑跨大脑镰脑膜瘤的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骑跨大脑镰脑膜瘤36例。结果手术切除按Simpson分级,Ⅰ级33例,Ⅱ级3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8~48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明显提高骑跨大脑镰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残死率。  相似文献   
123.
患者男,20岁.因"头痛1年,加重伴行走不稳2个月"入院.查体:双眼球水平震颤(+),双手指鼻试验(+),闭目难立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眼底检查双侧视乳头水肿.  相似文献   
124.
帕金森病的UPDRS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的评分及分级方法常用的有Webster评分法和Hochn-Yahr分级法。我科自1998年10月~1999年12月在Webster评分法和Hochn-Yahr分级法基础上使用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UnifiedParkinson'sDiseaseRatingScale)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评分,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例,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47~70岁。患有帕金森病3~14年,服药疗效差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而接受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手术选用Vim核或PVP作为毁损靶点,手术后患者震颤、僵直及运动缓慢症状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震颤、僵直完全缓减10例,…  相似文献   
125.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来确定与网络游戏成瘾相关脑区的功能定位.方法 12例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患者,根据不同个体的网络游戏成瘾内容编制相应的网络游戏视频录像作为刺激内容,同时编制生活视频录像作为对比刺激.实验时通过计算机播放并将图像传递给被试者进行刺激,同步使用3.0Tesla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平面回波序列的fMRI检查,采集后的数据使用AFNI进行处理分析,将功能性图像叠加在标准化的解剖图像上.随机抽取相同年龄段的无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志愿者12名,采用上述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fMRI检查,并与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对比.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和正常无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对生活视频录像和网络游戏视频录像刺激均出现相应的脑区激活,但是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对网络游戏内容表现的更加敏感,在双侧枕叶、颞叶、顶叶、扣带回、隔区、前额叶、海马、尾状核等部位出现的激活远远超过对照组.结论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对网络游戏内容刺激出现很强的脑区激活,其中枕叶、颞叶与网络游戏的画面刺激相关,顶叶(颞顶枕联合皮质)与信息的加工和整合相关,而扣带回、隔区、前额叶、海马和尾状核等可能参与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上述脑区共同构成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奖赏系统".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双侧海马置入深部电极脑电监测对颞叶癫痫的定侧定位价值。方法对15例无创影像及脑电检查难以定侧定位的颞叶癫痫患者,在MR定位引导下行立体定向双侧海马深部电极置入,视频脑电监测描记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根据监测结果对癫痫灶进行定侧定位,行个体化癫痫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正规口服抗癫痫药物并随访。结果术后随访最长44个月,最短8个月,平均21个月。疗效满意8例(54%),显著改善5例(33%),良好2例(13%)。术后1例出现视野缺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双侧海马深部电极置入及脑电监测,微创、安全、准确,是难治性颞叶癫痫定侧定位的可靠的方法,对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海洛因成瘾者默认网络的功能影像学改变。方法 14例海洛因成瘾者(海洛因成瘾组)和14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海洛因成瘾组和对照组的默认网络进行组内及组间分析,以了解成瘾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改变的脑区。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海洛因成瘾组默认网络的额上回内侧(t=-2.61)、前扣带回(t=-3.32)及楔叶(t左=-3.49,t右=-3.40)的功能连接减弱,后扣带回(t=4.55)、楔前叶(t左=4.31,t右=3.54)以及角回(t左=2.57,t右=6.39)的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结论 静息态下海洛因成瘾者的默认网络存在功能连接异常。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卒中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后复发的再次手术方法. 方法 21例垂体腺瘤卒中患者首次手术经鼻蝶入路全切除肿瘤,术后9个月~5年内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时仍经鼻蝶入路,术中准确定位、充分扩大磨除蝶窦前壁和鞍底骨质,先将鞍内卒中的陈旧性血性液体缓慢排空,再由浅入深将肿瘤反复刮除干净,使得鞍膈充分下陷以争取全切除. 结果 大部分复发肿瘤质地较软、血供丰富,其中17例仍伴有卒中;再次手术18例全切除,3例呈侵袭性生长只作大部分切除,术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术后15例临床症状改善,复查激素水平好转;5例有暂时性尿崩,3例有垂体功能低下表现,经服药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使用肌肉和脂肪填塞后消失.再次手术后随访3个月~5年,仅1例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在二次手术后1年又出现残余肿瘤明显增大,行第三次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其余未见肿瘤复发或残余肿瘤增大. 结论 垂体腺瘤卒中经鼻蝶入路术后复发,再次经鼻蝶入路仍然能够达到较高的全切率,术中准确定位、充分扩大鞍底骨窗、将卒中周边的肿瘤反复刮除以获得鞍隔充分下陷,是获得肿瘤全切以及改善症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9.
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神经内外科的一个难题。 1875年Jackson提出局灶性癫痫的发生与颅内致痫灶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理论后 ,1886年Horsley对一位由于颅骨骨折而引起癫痫的患者进行了最早的大脑皮层切除术 ,并且使该患者的癫痫发作明显减少[1] 。在这以后 ,许多神经科医生都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来确定致痫灶 ,用手术的方法来切除致痫灶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但是 ,对于癫痫致痫灶的定位仍然是比较困难的。Penfield在 2 0世纪初期 ,通过X线定位的方法来发现致痫灶 ,并且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治疗难治性癫痫。最初的X线定位的方法有颅骨的X线摄片、…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问学习、记忆障碍程度与海马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右侧海马注射红藻氨酸诱发颡叶癫痫发作,观察其行为学表现、脑电图变化,Morris水迷宫评价不同时间段学习、记忆障碍程度,以及海马、皮质病理变化。结果 注射红藻氨酸大鼠出现颞叶癫痫发作,随发作时间延长出现不同程度学习、记忆障碍,定位航行实验示逃避潜伏期延长,空间搜索实验示原平台象限内游泳时问百分比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作后2个月达到高峰。右侧海马锥体细胞逐渐出现变性、坏死,由CA3区向CA4、CA2、CA1区扩展,2个月达到高峰;对侧海马锥体细胞也出现变性、坏死。但程度明显低于注射侧。结论 大鼠颡叶癫痫发作后,其学习、记忆障碍程度与海马变性、坏死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