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三例巨大脑膜瘤,一例重量为470克,另二例各重500克,介绍了手术方法。对于肿瘤累及上矢状窦的手术处理方法,作者是切除肿瘤后,再仔细刮除残余肿瘤组织并将矢状窦壁的粗糙附着面广泛电灼,以破坏和消灭残余瘤组织,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72.
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最基本的剂型,既容易制备,又便于发挥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故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汤剂的缺点也更加明显和突出,如必须临时制备、不易保存、不方便患者服用等,使汤剂在中医临床应用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市3个农村社区40岁及以上T2DM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及血生化指标的检测、CIMT测量、其他体格检查以及一般人口学资料的问卷调查.以HbA1c为血糖控制指标,分析其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本次分析共纳入720名T2DM患者,平均年龄为(59.06±7.50)岁,中位糖尿病病程6.3年.相关性分析显示CIMT与HbA1c呈正相关(rs =0.182,P<0.001).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 <6.5%)、控制一般组(6.5%≤HbA1c <8.0%)和控制不良组(HbA1c≥8.0%)CIMT增厚率分别为21.98%、28.94%和38.11%(x2=13.78,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史、血压、血脂、糖尿病用药及病程因素后,HbA1c仍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R=1.18,95% CI:1.07~1.31);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不良仍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R =2.17,95% CI:1.34~3.5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CIMT显著相关;HbA1c≥8.0%可能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且作用独立于血压、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74.
钱捷 《护理研究》2009,23(36):3382-3383
肝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但移植界多年来一直面临尸体供肝来源短缺的难题.为缓解受体需求和供体短缺之间的矛盾,20世纪末活体肝移植应运而生.在外科技术层面上,活体肝移植相对于尸体肝移植更加复杂、技术难度更高."两供一受"活体肝移植是指用两个供体的双左叶或一左叶一右叶供肝形成人活体肝移植手术,适用于体重较重的病人[1,2].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对比不同厚度的2种材料制作的贴面修复左上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情况,为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提取左上颌第一磨牙的Micro CT数据,按不同厚度(0.6和1.0 mm)及不同材料[IPS e.maxCAD (LD)和Lava Ultimate (LU)]建立贴面修复左上颌第一磨牙的4个有限元模型,分别为LD0.6、LD1.0、LU0.6和LU1.0,模拟口内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向载荷F1和侧方载荷F2,记录各载荷时贴面、牙体组织和粘接层的最大主应力(MaxPS)和最小主应力(MinPS)的大小及分布情况,对MaxPS和MinPS进行百分比量化的定量分析,并用威布尔分析计算各模型的失效概率。结果 1)仅釉质达到该材料的拉伸强度;2)在各组中,LD组的贴面所受到MaxPS和MinPS绝对值显著大于LU组的,变化量分别为11.4%~34.7%和-18.2%~-9.5%;而LD组的牙体组织以及粘接层的MaxPS和MinPS绝对值小于LU组的,变化量分别为-187.1%~2.4%和-1.4%~16.9%。当修复体厚度由0.6增加为...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中国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基因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PBXl)3’端非翻译区的结构变异进行分析及功能研究。方法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Ryrosequencing)对273名正常人,633例狼疮患者标本进行rs3185695基因分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Pyrosequencing以及报告基因活性测定等方法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基因表达研究,分析PBXl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rs3185695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中国人群中rs3185695次要等位基因A在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11.4%和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次要等位基因A与SLE发病相关。rs3185695为A/G杂合子的cDNA样本中PBXl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量明显低于G/G纯合子,带有A等位基因的转录本水平明显低于G等位基因。rs3185695A等位基因的重组质粒报告基因的活性明显低于G等位基因。结论中国人群中PBXl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rs3185695A与SLE发病关联,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G→A的变异能下调PBXl基因的表达,继而调节其调控通路下游基因的转录水平,参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建立白塞病(BD)外周血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谱,探讨BD致病基因.方法 应用Affymetrix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研究3对未经治BD和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建立差异表达基因谱;从中选取B细胞淋巴瘤6(BCL6)、白细胞来源的精氨酸氨基肽酶(LRAP)、可诱导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G)和膜表面金属蛋白内切酶(MME)4个基因,设立BD组、健康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和类风湿关节炎(RA)组,采用实时定量一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其表达水平.结果 ①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BD外周血白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谱,包含差异表达基因146个,其中上调基因89个,下调基因57个.②上述4个基因表达水平在BD活动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缓解期下降;其中BCL6、MME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SLE组和RA组.结论 ①本研究为在基因水平上进一步揭示B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②首次证实了上述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与BD的活动性有关;分析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调控BCL6、ICOSLG和LRAP表达水平,可能是一个新发现的致病环节;MME基因可能成为利于BD诊断的检测标记.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肝脏和肾脏内同型半胱氨酸甲基代谢途径中重要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应激所致机体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障碍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应激模型;HPLC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肝脏及肾脏甲硫氨酸合成酶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的活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束缚应激大鼠肝脏和肾脏细胞内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代谢途径中的甲硫氨酸合成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及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活性比对照组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其血浆辅酶含量与对照组比呈现减低趋势。结论慢性应激所引起的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内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途径重要代谢酶活性降低,是引起应激机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独行菜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Ⅰ)、尿嘧啶核苷(uridine,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e,Ⅲ)、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Ⅳ)、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甘油(glycerol,Ⅷ)。结论 化合物Ⅰ~Ⅴ、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0.
目的调查献血者在献血前的应激程度,了解其应激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天津市2个献血点的献血者中随机抽取51名献血者,并同时选取55名未献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通用的应激状况调查问卷(The Stress Test)对上述人群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次调查获有效问卷106份,经分析显示,献血者应激水平明显高于非献血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既往献血史均对献血者的应激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结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既往献血史均是影响献血者应激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