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评价食管部分切除贲门胃底重建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后生命质量.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26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食管胃黏膜吻合贲门胃底重建术172例,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黏膜吻合术加贲门胃底重建术;B组:全层围巾式吻合54例.均参照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C30和自制量表对患者术后3个月以上生命质量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回访率A组82.6%(142/172),B组77.8%(42/54).A组在体力功能和情感功能维度得分高于B组(P〈0.05),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症状方面得分低于B组(P〈0.05).结论食管胃黏膜弓上吻合贲门胃底重建术后患者体力功能和情感功能优于全层吻合组,吞咽困难、反流症状少于全层吻合术,生命质量高于全层吻合组.  相似文献   
52.
包皮过长和包茎是男性青少年的常见病,常规包皮环切术式是多步骤操作,需要20~30min,我院自1996年以来应用一钳法行包皮环切术105例,疗效较好。 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3~61岁,平均23.6岁。未婚者78例,已婚者27例。单纯包皮过长者72例,包茎者21  相似文献   
53.
睾丸扭转或称精索扭转,是泌尿外科急症,常被误诊或延误手术时间,致睾丸坏死而被切除。我院1956年3月至1976年10月间,收治睾丸扭转3例及附件扭转1例,报导于下。病例报告例1 男,20岁。于1956年3月29日洗澡后突发左阴囊及腹股沟部剧痛,1小时后小腹亦痛,伴恶心呕吐,颜面苍白,出汗,痛哭不止。左阴囊肿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薄氏腹穴商曲皮下浅刺配合针刺落枕穴治疗落枕的疗效。方法:7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治以落枕穴针刺,B组在针刺落枕穴基础上,再配合薄氏腹穴商曲穴皮下浅刺。观察首次治疗和5次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治疗前、首次治疗后、5次治疗后局部疼痛、强直的程度变化,并记录针刺过程中患者的不适和可能的针刺意外。结果:薄氏腹穴配合落枕穴针刺,首次治疗后疼痛程度、强直程度、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纯落枕穴针刺(P0.01);5次治疗后,B组强直程度的降低大于A组(P0.05),其余指标的组间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针刺不适和针刺可能的意外,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薄氏腹穴商曲皮下浅刺配合针刺落枕穴能迅速缓解落枕患者局部疼痛和强直,且没有特殊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期治疗效果。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Kellgren/Lawrence诊断标准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4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对随机入选的38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期后对应分为A,B,C和D四组,采取膝关节内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采用WOMAC,VAS量表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来比较、分析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4组WOMAC评分及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A组100%,B组94.90%,C组66.67%和D组59.57%.A组和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和B组,C组和D组之间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几丁糖能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膝骨性关节炎Ⅰ期和Ⅱ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Ⅲ期和Ⅳ期,分期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临床合理使用医用几丁糖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慢性活动型肝炎目前尚无满意的疗法,对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更缺乏理想药物。以往曾报道肝炎灵(山豆根注射液)治疗慢性活动型肝炎改善肝功能有显著的疗效。1983~1984年我们首先观察肝炎灵对HBV复制指标阳性的患者35例(共观察38个疗程),发现本品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降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对101例食管癌、贲门癌采用食管黏膜延长胃浆肌层包套吻合术基础上吻合口加覆大网膜。结果无一例吻合口瘘发生,亦无手术死亡。结论该术式可行。  相似文献   
58.
目的:Micro-CT观测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速率和牙槽骨结构的改变。方法:选用75只4~6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组1:牙槽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CO+TM),组2:传统正畸(TM),组3:单纯牙槽骨皮质切开(CO),按照时间点(加力4、7、14、21、28 d后)处死实验动物并进行Micro-CT扫描,测量牙移动距离;三维重建后测量牙颈部、根中部、根尖部3个平面张力侧及压力侧共6个区域的牙槽骨骨密度及骨体积。结果:1)牙移动距离:初期TM组高于CO+TM组,在第14、21、28天时,CO+TM组明显高于TM组(P<0.05)。速率:4~7 d时TM组大于CO+TM组,之后小于CO+TM组,组间比较P<0.05。2)骨密度:4、7、21、28 d时远中骨密度CO+TM组与CO、TM组比较持续下降,TM组则先下降后上升,CO组稳定于0左右(P<0.05)。3)骨体积:CO+TM组近中骨体积始终呈下降趋势,TM组近中骨体积自加力4 d后持续缓慢升高。结论:牙槽骨骨皮质改良切开术辅助正畸可以在术后14~28 d内增加正畸牙移动距离;牙槽骨远中侧骨密度降低明显,压力侧骨体积下降,张力侧骨体积上升,骨改建活跃,区域性加速现象在21 d时最明显。  相似文献   
59.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了采用正常人体的CT数据构筑三维模型研究皮质骨厚度的空间分布的方法。 目的:根据髋骨皮质骨三维厚度分布规律对髋臼区域的皮质骨厚度进行分区。 方法:使用Mimics对8名健康志愿者髋骨CT图像进行分割提取皮质骨并建立几何模型。以A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语言PCL编写皮质骨厚度测量的新算法。获得厚度数据后根据各厚度范围皮质骨分布面积的大小,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测得的厚度范围进行分组。 结果与结论:髋骨皮质骨厚度介于0.44~4.00 mm,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发现可分为0.44~1.133 mm、1.133~1.826 mm及1.826~4.00 mm 3组,按照这3组厚度范围对髋骨模型进行渲染后发现整个髋骨的皮质骨的较厚部位可分为明显的三组皮质骨束,第1组沿弓状线延伸至耻骨联合,第2组从臼顶延伸到髂结节,第3组分布在坐骨大切迹上下。说明在髋臼区域皮质骨较厚的部位可大致分为3组,其部位与应力集中点点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HSP70-hom(2437 T/C)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人群分布特点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样本HSP70-hom单核苷酸多态性。总计1291例(男446例,女845例),其中高血压组359例(男138例,女221例),对照组455例(男134例,女321例),另外排除糖尿病、肝、肾、心脏病、肿瘤史者等477例。结果 HSP70-hom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人群分布情况为基因型CC 6%、CT 38%和TT 56%,等位基因C 25%和T 75%,在男女性别之间3种基因型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96,P=0.029),等位基因的分布也具有显著差异(χ~2=3.97,P=0.046)。男性高血压组和男性对照组CC+CT和TT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显著(χ~2=4.25,P=0.039),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29),而女性高血压组与女性对照组CC+CT和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SP70-hom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男性高血压发病有关,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是其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