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淮莲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4,(6)
缓激肽(BK)被认为参与可引起各种组织反应的炎症过程,如周围血管扩张及血管通透性增高。本研究旨在考察BK在缺血性脑水肿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用动脉夹夹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检测血浆及脑组织BK水平、脑含水量及能量代谢产物(ATP、乳酸及丙酮酸盐),血浆及脑组织BK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另外,缓激肽合成抑制剂抑肽酶和黄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BT1)被用于该模型以检验这两种药对脑水肿和能量代谢产物的影响。 脑含水量、脑组织及血浆BK水平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缺血后3小时内渐升高,再通后30分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长时间应用辣椒素(capsaisin)后,对单次辣椒素和其它刺激,机体可出现脱敏(desensitization),但对多次辣椒素和其它刺激,脱敏持续时间将如何变化呢?本文观察了这一现象。试验在37位健康志愿者(男19位,女18位)上进行。试验分三组。在第一组试验中,测试受试者舌尖背侧对33W辣椒素的反应性10次,共三轮,两轮之间间隔15分钟。发现第二轮和第三轮的第一次测试时,辣椒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但随着每轮中刺激次数的增加,对辣椒素的敏感性逐渐恢复到未脱敏水平「“刺激诱导的恢复(stimulus-inducedrecovery,SIR)”],… 相似文献
3.
4.
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现多样,以眩晕为突出表现而无其他症状的MS发作少见,现报道1例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MS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5.
我们最近收治1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停药后发生颅内静脉窦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临床少见,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5岁,因"头痛10d"于2012-6-6收入院.入院10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左颞顶部明显,呈持续性胀痛,不剧,伴发热及头昏沉感,体温波动于37 ~ 38.2℃,不伴恶心呕吐、肢体抽搐、意识障碍或肢体麻木无力.入院7d前头痛无明显缓解,就诊于风湿免疫科,行相关检查后考虑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复发,给予强的松片15mg qd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入院4d前头痛加重,夜间疼醒,头部CT示不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收住院.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量细胞毒技术和高压电泳后免疫固定方法检测了25个脑梗塞病人家系和25个正常家系各成员的HLA-A、B、C、Bf、C4A、C4B抗原,通过家系分析和对比,发现病人组HLA-I单体型A24-C10-48频率及HLA-A11、B48、C7、C10基因频率增高(P<0.05或<0.01),HLA-B35、CS基因频率减低(P均<0.01)。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大鼠脑内Ⅱ型磷脂酶A2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改良Zieve法及RNA斑点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大鼠脑内磷脂酶A2(PLA2)活力及Ⅱ型PLA2mRNA表达的变化,旨在了解脑缺血后脑内PLA2活力的变化及参与脑缺血病理过程的PLA2类型。研究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大鼠脑内PLA2活力显著增高(P<0.05);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脑内Ⅱ型PLA2mRNA表达水平很低,脑缺血组大鼠脑内Ⅱ型PLA2mRNA表达明显增强。结果提示:Ⅱ型PLA2参与了脑缺血病理过程,有必要进一步研究Ⅱ型PLA2mRNA表达抑制剂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G4相关疾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我院收治的IgG4相关疾病合并急性
脑梗死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岁的中年男性首因支气管哮喘、肾功能不全、唾液腺
和泪腺肿大、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等诊断为IgG4相关疾病,10个月后患者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障碍、面 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搜索既往报道的IgG4相关疾病累及颅内动脉的表现,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
脑梗死、颅内动脉扩张性病变等表现。结论:IgG4相关疾病可累及颅内动脉,取得受累动脉的病理可支持诊
断。但颅内动脉活检标本往往难以获得,需结合全身表现及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早期亚低温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早期亚低温治疗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可减轻患者残障程度并有利于功能的恢复。亚低温可以降低颅内压,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提高脑血氧饱和度,稳定细胞膜,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少多巴胺含量,减少细胞内钙超载。亚低温通过改变P53、Bcl-2基因、即刻早期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神经营养因子、热休克蛋白等基因的表达保护缺血脑组织。亚低温治疗适用于脑缺血后24~48h以内,体温降低至30~35℃为宜,维持时间不超过1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侧脑室注射重组血管生长素腺病毒(Ad-ANG)后血管生长素(ANG)在正常大鼠脑内的表达情况及对大鼠脑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14个亚组,分别经侧脑室给予Ad-ANG、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Ad-GFP)及生理盐水(NS组),观察大鼠体重、行为等一般情况,分别于注射后1d、3d、7d、14d、4w及8w取脑,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并进行ANG及vWF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结果 (1)体重:术后第1、3、7天Ad-ANG组及Ad-GFP组与NS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1,P<0.05),Ad-ANG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Ad-GFP组(P<0.05).(2)重组腺病毒表达:Ad-ANG组及Ad-GFP组大鼠均于术后第1天始见侧脑室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第3天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14d荧光基本消失.(3)ANG阳性细胞数:术后第1、3、7、14天,Ad-ANG组大鼠脑内ANG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Ad-GFP组及NS组(P<0.001),Ad-ANG组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4)微血管计数:Ad-ANG组显著高于Ad-GFP组及NS组(P<0.001);Ad-GFP组显著高于NS组(P<0.05);Ad-ANG组脑内微血管计数4w内持续增加,各亚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4w以后无显著变化.(5)HE染色:术后第3天开始Ad-ANG组与Ad-GFP组侧脑室、蛛网膜下腔、软脑膜血管周围可见一过性少量单核细胞浸润.结论 侧脑室注射Ad-ANG能在大鼠脑内有效表达并促进大鼠脑内血管生成,能引起大鼠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过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大鼠-过性体重减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