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PD)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 387例需手术治疗的PD患者按年龄、手术方式、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毁损电极粗细 4项进行分组 ,探讨上述因素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二次手术近期疗效显著 ,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 (PVP)毁损术是应用最多的术式 ;双侧丘脑腹中间 (Vim)核毁损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10 0 % ) ;5 5岁以上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 9 70 % )明显高于 5 5岁以下的患者 (12 6 6 % ) (P <0 0 5 ) ;二次手术间隔时间在半年以内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41 6 7% )高于间隔半年以上者 (P <0 0 5 ) ;1 8mm电极的治疗效果 (98 0 1% )好于 1 1mm电极 (96 6 1% ) ,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却高于 1 1mm的电极 ,达 2 8 4 8% (P <0 0 5 )。结论 分期双侧PVP毁损术相对安全 ;分期一侧PVP加对侧Vim核毁损可减少并发症 ;术前选好手术适应证、术中控制毁损灶大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次手术应以单靶点毁损为宜 ,时间间隔宜在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2.
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但术后血肿易复发、颅内继发性血肿和积气等[1] 。 1997~ 2 0 0 2年 ,我们采用扩大硬膜切口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30例 ,避免了以上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0例中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2 3~ 81岁 ,平均 5 3岁。有明确外伤史 2 4例 ,多为轻微头部外伤。伤后距手术平均 2 5个月。临床表现分别为头昏、头痛、对侧肢体力弱、感觉异常、语言不流利或反应迟钝等。术前头颅CT平扫 ,表现为单侧脑凸面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新月形或双凸镜形占位影 ,最厚层面厚度为 1 …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方法对58例Ⅱ~Ⅳ级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进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均一次性清除脑内血肿,8例血肿破入脑室者行手术清除血肿加侧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果术后血肿全部消失者48例;血肿复发1例,无1例死亡。平均住院22d,出院时对侧下肢肌力Ⅰ级以下者9例,其余均为Ⅱ级以上。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4.
脑深部病变术后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般采用静脉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但对脑深部病变术后发生的严重感染,用常规方法难以奏效,尚须结合脑室持续灌洗及腰大池引流治疗,方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我科1997-06~2002-06治疗脑深部病变术后感染18例,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同期共行颅脑手术834例。发生脑深部术后感染18例,占2.1%。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8.9岁。术后住院15~76d,平均34d。原发病为透明隔巨大囊肿1例,侧脑室室管膜瘤2例,三脑室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贵州小型香猪来源的组织工程皮肤自体及同种异体移植后种子细胞生长情况,为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猪的组织工程皮肤并于移植后第1、4、8周采集标本,BrdU单抗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后种子细胞存活情况。结果猪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8周 BrdU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笔者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自体及同种异体移植后种子细胞存活良好。本实验为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初步总结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与技术经验。方法对25例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药物治疗无效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脑血管造影及TCD随访。结果25例患者血管狭窄部位均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术前狭窄为(88.2±4.4)%,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狭窄下降为(12.3±4.5)%。临床随访无TIA再发作,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TCD检查脑血流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提高药物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精确定位和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对26例颞叶癫痫患者应用长程视频脑电进行术前监测定位和皮层电极、深部电极进行术中定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病灶+颞叶切除或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结果26例患者根据脑电图,18例患者根据MRI检查定位了致痫灶。术后无病死和严重并发症,服用抗癫痫药物减少;随访6~18个月,1级16例,2级6例,3级4例。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和MRI检查是定位癫痫灶可靠的检查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正>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曾经颅脑的"禁区"在不断地深入,一些先进的技术在神经外科得到不断的引进和应用,如:神经影像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等。但对于功能区的神经外科手术,上述技术仍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如何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正常脑功能,以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是神经外科发展的一个难题。唤醒麻醉技术,通过手术中在患者清醒下电刺激技术进行脑功能区定位,是目前尽可能切除功能区病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性肺结核分析。方法选取本院9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和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对比其两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PEF(7.65±1.02)L/s、FEVI(1.65±0.31)V/L、FEVI%(88.32±1.52)%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0.
1995-1 2~ 1 998-1 2我院为 4 0 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或脑瘤病人施以开颅手术治疗 ,术后发生颅内感染 1 2例 ,占 2 .96%。对其中 5例经常规方法治疗无效者采用置双管灌洗引流治疗。现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情况 男 7例 ,女 5例。年龄 5~ 66岁 ,平均 4 2 .3岁。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 6例 ,脑膜瘤 2例 ,胶质瘤 2例 ,四脑室髓母细胞瘤 1例 ,四脑室胆脂瘤 1例。幕上 1 0例 ,幕下 2例。颅内肿瘤病人术前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中放置硬膜外或硬膜下引流管。1 .2 诊断标准 术后意识清楚或病情好转后再次加重 ,或出现新的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