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五年来,人们已经在动物脑内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的病理改变进行了一些研究,然而很少人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病理和超微结构进行评估。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0例脑出血患者采取非功能区漏斗式入颅,在入颅路径过程必须切除的脑组织中,把远离血肿的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发病12h以内),靠近血肿旁1cm脑组织作为实验组。按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将实验组分为6h以内组6例,6~12h组7例,12~24h组5例,24~48h组3例,48~72h组3例,3~4d组3例,5d组2例,8d组1例。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脑组织普通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脑组织形态和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6h以内脑组织有轻微损伤。6h以后脑组织损伤逐渐加重。24~48h损伤达高峰,光镜显示脑细胞和纤维水肿明显,细胞形态不完整,核固缩,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电镜显示神经元细胞核变空染色质聚集,线粒体肿胀,嵴变短或消失,核糖体减少,次级溶酶体增加,细胞变空,细胞膜不完整,胶质细胞核固缩。72h以后损伤逐渐好转,5d时损伤与6~12h组相似,8d时基本好转,与6h以内组基本接近。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伤早期就有病理改变,损伤高峰在24~72h,与一般脑出血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可能与血肿周围组织的继续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补体激活与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对30例脑出血患者(实验组)在手术时于血肿旁约1cm处取少许脑组织,按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将实验组分为<6h组(6例),6~12h组(7例),12~24h组(5例),24~72h组(6例),>72h组(6例)。从前2组中选7例患者(对照组)在手术入颅路径上远离血肿处取少许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观察补体C3和补体抑制剂(Clusterin)的表达与炎性细胞的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患者C3表达高峰在12~72h(P<0.05~0.01),Clusterin表达于12~72h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炎性细胞浸润从6~12h逐渐明显,12~72h达高峰(P<0.05~0.01);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于24~72h后增生明显(均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于12~72h达高峰(P<0.05~0.01),后逐渐降低。RT-PCR显示:TNF-αmRNA的表达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和IL-6mRNA表达于12~72h达峰值(均P<0.01)。相关因素分析显示:C3表达与炎性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及与细胞因子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2~0.80;P<0.05~0.01),而Clusterin与上述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补体激活与炎性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3.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大约90%的患者会出现各种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卒中后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不仅有脑的功能重组,还有脑组织对早期恢复的反应性、延迟康复等因素。大脑组织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是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理论基础。中风后临床症状的自然病程反映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网络在损伤后具有适应损伤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三项免疫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检测60例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30例神经系统非炎症性疾病患者及20例神经系统正常人的脑脊液IgG-Alb比率、IgG指数和IgG合成率,发现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之三项免疫指标均数及阳性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支持该类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68.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局部血流量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 动态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和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1997年2月至1999年4月住院的1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3d内首次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显像(SPECT)检查,其中67天例于发病10 ̄15d行第2次SPCT检查,25例于20 ̄25d行第3次SPECT检查。图像的处理和临床评分采用盲法分析。结果 (1)在急性期(3d内)血肿周围存在局限性缺血(100%),丘脑、内囊出血引起的远隔区域缺血最明显(20% ̄100%,10% ̄69%),基底节区其他部位出血次之(7% ̄50%),脑叶出血最少(3%)。血肿越大1临床表现越重,局部和远隔部位缺血越明显(14% ̄81%,19% ̄61%);(2)引起缺血的高峰期在10 ̄15d,临床表现随着缺血的改善而好转。结论 SPECT对脑出血患者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69.
实验性脑出血的缺血性损害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实验性脑出血后在血肿周围和相邻及远隔区域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及病理生理的变化,其中尤以在这些区域发生迅速、明显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而导致缺血性损害为重要特征,这一改变使大量脑组织细胞外钙离子向细胞内转移,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早期及时清除血肿并不能扭转这种变化。钙通道阻滞剂(尤其尼莫地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这种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70.
喻良  黄雨兰  郭富强 《华西医学》2002,17(4):565-565
病例 ,男 ,48岁。因“颅内肿瘤”X刀治疗后 9月 ,反复右侧头痛伴右睑下垂、视物成双4月第二次入院。入院前 9月 ,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左枕部持续性胀痛 ,伴恶心。院外头颅MRI诊断左颞枕胶质瘤。行X刀治疗后症状消失。入院前 4月 ,患者受凉后出现右颞及眼眶持续性胀痛和呕吐。院外头颅MRI示既往肿瘤及水肿已消失 ,经抗感染治疗一周无好转 ,并出现视物成双 ,上睑下垂 ,再次查头颅MRI仍无异常 ,脑血管造影正常。遂于 2 0 0 0年 1 1月 6日来我院住院诊治。既往无偏头痛、高血压、糖尿病及反复鼻衄史。入院查体 :BP1 35/ 75mmH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