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嗜银颗粒病     
嗜银颗粒病(AGD)是晚发性痴呆原因之一,可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神经病理发现神经元突起可见较小纺锤状嗜银颗粒(AG)。AG一般见于内嗅区、海马CA1区、杏仁核皮质下复合物、下丘脑外侧结节核,以颞叶前内侧最多。AGD病人可见认知功能下降,逐渐出现痴呆,行为异常,人格改变,情感和情绪不稳。AGD轻度认知功能改变以及受累部位类似阿尔茨海默病,二者临床难以区分。神经影像可见颞叶、额叶前部萎缩或非特异性脑萎缩。  相似文献   
32.
普拉格雷是噻吩吡啶类口服抗血小板药的一个新成员.大鼠单次口服普拉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分别约为噻氯匹定的10倍和氯吡格需的100倍.普拉格雷口服后30 min即可见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并持续72 h,提示其起效迅速H作用持久.普拉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独治疗.在心血管病患者中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普拉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优于氯吡格雷.因此,普拉格雷是一种高效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形成药,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和其他缺血性血管病的有效于段.  相似文献   
33.
检测了5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ALP、免疫球蛋白、补体及ENA多肽抗体。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自身免疫病患者的ALP活性升高(P<0.05),IgG显著升高(P<0.01),IgA、IgM升高(P<0.05),C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方法:与ELISA相比较,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该法检测HBsAg最低限是1pg/ml,敏感性是ELISA法的800倍,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应用此方法对51例乙肝患血清中的HBsAG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7.6%(9/51),结论:此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对乙肝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检测在以间质性肺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肌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被误诊为间质性肺炎、过敏性血管炎的皮肌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结合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的特点及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皮肌炎因常合并间质性肺病而被误诊,实验室可检测到自身抗体阳性,其中以抗核抗体(ANA)和Jo-1抗体阳性较为常见,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Jo-1抗体阳性也可出现在抗核抗体阴性的皮肌炎患者。结论对不明原因肺损害患者应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除了ANA以外,还应做抗核抗体谱的检测。  相似文献   
36.
梅毒检查已成为临床上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已在各医院普及。为使各医院的检验工作者能对各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正确评估,本文阐述以下几种检测方法的操作注意事项及方法学评价。1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将高纯度梅毒特异抗原包被于微孔反应板,待测血清中如存在抗梅毒抗体,即可与  相似文献   
37.
两种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最初在类风湿(RA)病人血清中发现,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全身性硬化、肝硬化等多种疾病。本文比较了检测RF的两种方法:半定量的胶乳凝集试验和定量的免疫激光比浊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Alzheimer病患者脑脊液Tau蛋白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Alzheimer病(AD)患者脑脊液(CSF)tau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 法检测11例AD、13例血管性痴呆(VD)和13例对照者CSF tau蛋白水平.结果 AD患者CSF tau蛋白水平与VD、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分别P<0.01和P<0.05).CSF tau蛋白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早期CSF tau蛋白水平升高可用于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39.
触觉失认     
触觉失认指病人感觉功能相对完整和适当的认知功能保留,但以手接触不能识别原来熟悉的、可正常感知的实体。触觉性形状感知发生破坏如全面性空间能力、触觉性空间能力、手法形状探索、甚至米制长度的精确感知。该证具有手的特异性,仅见于手的掌面。具有形状特异性主要是形状感知障碍而非定位感知障碍,表明“what”、“where”之间触觉过程联系的中断。  相似文献   
40.
远隔性小脑出血(remote cerebellar hemorrhage,RCH)罕见,迄今报道约100余例。RCH可见于多种神经外科手术后,如动脉瘤夹闭、颞叶切除、肿瘤切除、血肿清除等,以额颞叶或额叶手术常见。RCH一般出现在手术远隔部位,一般分布在单侧或双侧小脑沟、蚓部,也常见小脑上部出血。RCH病死率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