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4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7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对GALC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引起早发型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Krabbe病)1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4月龄,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拒奶,精神差,嗜睡,抽搐,发热”入院。头颅MRI显示双侧小脑半球、双侧内囊后肢及双侧侧脑室旁对称性异常信号,胼胝体菲薄,髓鞘化形成进程落后于同龄儿水平。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患儿GALC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NM_000153.4):c.[908+1G>A];[194G>A],分别来源于患儿父亲和母亲,c.908+1G>A已见报道,c.194G>A为首次报告。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高效、精准的确诊Krabbe病,协助临床对该病进行鉴别及诊断。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报道2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病人及其家系NF1基因检测结果。方法 应用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例NF1病人及其家系进行NF1基因测序,明确那不然致病基因型,并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和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2例均检测到基因突变,1例为33岁孕6周女性,NF1基因整体杂合缺失,其丈夫和胎儿未检测到相同的基因突变;1例3岁男孩,为移码突变,基因型为c.6408delA,为新发突变。结论 我们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NF1基因变异,发现1个新发突变位点,扩充了NF1基因的致病性突变位点。另外,对胎儿进行NF1基因检测,可能是避免NF1患儿出生的一个措施。 相似文献
54.
胎儿生长受限(FGR)是较严重的妊娠合并症,不仅对胎儿在妊娠期的健康造成威胁,使其围生期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还对胎儿出生后产生重要影响,使其成年后远期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近年来研究发现,DNA甲基化改变在FG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就DNA甲基化在FGR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加以综述,通过分析引起FGR的异常DNA甲基化危险因素及DNA甲基化与FGR胎儿成年后疾病的相关性改变,对DNA甲基化与FGR发生、发展的可能的相关机制进行探讨,为FGR的生物学发展和成年后疾病风险度的评估研究提供重要线索,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CNV-seq分析技术对毛发-鼻-指(趾)综合征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患儿外周血白细胞DNA,并用PCR-Free的方法扩增,应用CNV-seq技术进行测序.结果 CNV-seq技术明确检测两例患儿为8号染色体q23.3-q24.11和q23.3处缺失,关键基因为TRPS1,最终确诊为... 相似文献
56.
<正>特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疾病,又被称作女性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1]。早孕期该疾病有99%染色体单体胚胎会自然流产,活产女婴中的发病率约为1/2 500[2]。特纳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身材矮小、颈蹼、乳头间距增宽、卵巢子宫及其他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多数患者月经异常,一般智力正常但其智力平均水平比健康同龄人低10~15分[3-4]。部分特纳综合征患者有卵巢组织且功能正常,30%~40%特纳综合征患者出现性发育,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利用不同检测方法对1例孕中期三倍体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探讨三倍体的形成原因及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采集胎儿羊水,利用羊水细胞培养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利用拷贝数变异检测(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分别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和染色体倍数检测。结果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68,XX。CNV-seq检测结果显示46,XN(70%)和46,X,+10 (30%)嵌合。CMA检测结果显示为arr[hg19](1-22)×3,(XX)×1 (60%)和arr[hg19](1-22)×3,(X)×1,+10 (40%)的嵌合。结论 CMA检测不仅能够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而且也可进行染色体数目异常和单亲二倍体的检测,相比CNV-seq更适用于产前遗传病检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佩梅病(PMD)被误诊为脑性瘫痪的原因、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曾误诊的PM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2例患儿出生后均因运动发育落后曾误诊为脑性瘫痪。临床依据患儿发育落后呈渐进性发展伴眼球震颤,头颅MRI显示脑白质发育落后,髓鞘形成不良,基因突变显示PLP1基因重复半合子致病突变,通过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分析,确诊2例患儿均为PLP1基因重复半合子突变导致的先天型PMD;两大家系中11名男性有类似精神神经症状,其中9人已死亡;家系中多名临床表型正常的女性为携带者,其中对2例携带者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发现胎儿均存在PLP1基因重复突变,其中1胎儿为女性携带者,出生后随访1年未见异常,另1胎儿为男性,已终止妊娠。结论 临床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呈渐进式发展,同时弥漫性脑白质受累,以及存在多名类似精神神经症状患者家族史的患儿应首先考虑PMD可能;PMD临床表现多变,基层临床及儿保医师对PMD的临床及头颅MRI影像学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基层医院缺乏遗传代谢疾病检测手段是导致PMD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对1例Ⅰ型半乳糖血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GALT突变检测及结合患者表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应用高通量测序目标序列捕获技术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可疑致病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 Trio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患者的GALT基因变异位点c.829T>C(p.S277P)和c.970C>G(p.P324A)为复合杂合变异,父亲为变异位点c.829T>C(p.S277P)的携带者,母亲为变异位点c.970C>G(p.P324A)的携带者。二者均为错义突变,目前未见文献报道,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 通过检测1例Ⅰ型半乳糖血症患者及其家系,发现GALT基因2种未见报道的新突变,扩充了GALT基因致病突变谱,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