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基因rs4808793位点多态性与承德地区汉族人群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法(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的方法对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GDF-15基因rs4808793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在心肌梗死组中,CC、CG、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8%、42.9%、5.4%,在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50%、43.3%、6.7%;两组受试者rs4808793位点的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X^2=0.142,P=0.932)。结论:本研究未发现GDF-15基因-3148C/G位点中CC、CG、GG三种基因型与承德地区汉族人群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有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郝玉明,李星海综述陶桂华审核高血压病是一个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调节的葡萄糖的吸收利用障碍。从理论上讲,胰岛素抵抗可由于受体数...  相似文献   
33.
老年心肌梗塞核素心室显像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心肌梗塞核素心室显像的特点崔炜,王秉臣,郝玉明,杨新毅,高友恭对109例心肌梗塞(MI)患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研究,以了解老年MI患者左室功能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60岁的老年MI患者43例,年龄63.70±3.58岁,男...  相似文献   
34.
脉压差变化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其降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随着高血压病程进展,会逐渐出现动脉粥样硬化(AS)和靶器官受损的临床表现,尤其对心脑血管影响较大.一般传统上认为收缩压(SBP)是一个较舒张压(DBP)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因子,尤其在年龄50岁以上的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1,2]>.随着对脉压差(PP,SBP与DBP之差)与临床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PP增大也是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增大的标志之一<'[3]>.  相似文献   
35.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levosimendan and dobutamine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refractory to conventional medications. Methods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into this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ositive-controlled and parallel-group study to receive either levosimendan or dobutamine therapy. In the levosimendan group, an initial loading dose of levosimendan of 12 μg · kg was infused over 10 min, followed by a continuous infusion of 0. 1 μg · kg~(-1)·min~(-1) for 1 h and then 0. 2 μg · kg- ~(-1) · min~(-1) for 23 h. In the control group, dobutamine was infused for 1 h at an initial dose of 2 μg · kg~(-1)·min~(-1) without a loading dose, followed by a continuous infusion of 4 μg · kg~(-1) · min~(-1) for 23 h. Hemodynamic responses at 24 h were evaluated by echocardiography (in both groups) and Swan-Gans catheter (in the levosimendan group). Clinical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medications. Results A total of 225 patients from 12 medical centers were evaluated; 119 assigned to levosimendan and 106 assigned to dobutamine group. The effectiveness rate was 31.9% (38 patients) in the levosimendan group and 17. 9% ( 19 patients) in the dobutamine group (P <0. 01 ). At 24 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as improved by 6. 4% in the levosimendan group, compared with 4. 6% in the dobutamine group ( P > 0. 05 ). Stroke volume (SV) was increased by 11.1 ml in the levosimendan group and 2. 8 ml in the dobutamine group respectively (P < 0. 05). Dyspnea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provement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levosimendan therapy group compared to dobutamine group. There were less adverse effects including hypokalemia, hypotension and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in the levosimendan group than in the dobutamine group ( P < 0. 05 ). Conclusion Levosimendan was well tolerated and superior to dobutamine for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refractory to conventional medications.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拮抗剂早期干预对心功能和神经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40例,口服卡托普利12.5~25mg,每日3次;缬沙坦(D1)组40例,口服缬沙坦80mg,每日1次;缬沙坦(D2)组40例,口服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1、6、12、18个月对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同时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浓度。结果治疗12、18个月,缬沙坦D1、D2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心功能各项指标(除外缬沙坦D1组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用药18个月缬沙坦不同剂量组间比较,D2组较D1组上述指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两组和卡托普利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治疗6、12、18个月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缬沙坦两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6个月时开始降低,治疗12个月时卡托普利组逐渐升高,缬沙坦两组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一样,早期应用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其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卡托普利,且随着剂量增加疗效增强。  相似文献   
37.
冠心病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凝血与溶血系统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凝血与溶血系统改变 ,探讨HP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选择HP阳性冠心病患者和HP阴性冠心病患者各 6 0例 ,测定凝血系统主要指标———纤维蛋白原 (Fb)和溶血系统指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PAI) ;(2 )对HP阳性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1)HP阳性冠心病组的Fb(3.5 8±0 .36 )g L高于对照组 (HP阴性冠心病组 ) (3.2 5± 0 .48)g L ,P <0 .0 5 ;t PA(0 .6 8± 0 .11)KIU L低于对照组(1.0 8± 0 .12 )KIU L ,P <0 .0 5 ;PAI(8.76± 1.19)KAU L低于对照组 (7.98± 1.2 5 )KAU L ,P <0 .0 5。 (2 )HP阳性冠心病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变 ,Fb(3.0 4± 0 .2 4)g L ,P <0 .0 5 ;t PA(0 .85± 0 .17)KIU L ,P<0 .0 5 ;PAI(7.98± 1.2 5 )KAU L ,P <0 .0 5。结论 冠心病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引起凝血和溶系统指标改变 ,增加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摘要】目的 观察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再灌注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心脏事件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将151例发病3h内开始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分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组52例(PCI组)和阿替普酶溶栓组99例(溶栓组),记录并比较2组发病4d内WBC与心脏事件变化。结果 PCI组治疗后2d、4d的WBC及心脏事件均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d的WBC与心脏事件呈正相关(r=0.226,P<0.05)。结论 急诊PCI术后的WBC与心脏事件明显降低,STEMI后WBC升高程度与近期心脏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39.
张国茹  郝玉明  李燕  刘晓英  胡喜田 《临床荟萃》2009,24(20):1787-178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改变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其临床意义和发生原理目前仍存有分歧。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9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评价下壁心肌梗死时是否伴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慢性充血性心衰和心肌代谢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慢性充血性心衰时主要的心肌代谢紊乱及其研究进展。心肌细胞Ca2+代谢紊乱、β受体、G蛋白改变均能导致心脏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