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77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癌病人外周血及骨髓AFP mR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检测AFP mRNA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外周血和骨髓中的表达,探讨AFP mRNA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Nested-RT-PCR),检测71例HCC、36例肝硬化、9例肝血管瘤、11例肝转移瘤、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AFP mRNA和19例HCC、15例血液病骨髓AFP mRNA。结果 71例HCC外周血中38例AFP mRNA表达阳性(53.5%),肝硬化、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和正常对照均为阴性。HCC外周血AFP mRNA检出率与血清AFP值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肝外转移等临床参数有明显相关(P<0.05)。19例HCC骨髓中9例AFP mRNA表达阳性(47.4%),15例血液病为阴性。骨髓AFP mRNA检出率与血清AFP值、肝内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明显相关(P<0.05)。外周血和骨髓AFP mRNA的表达呈一致性(P<0.05)。结论 血循环AFP mRNA可作为CC微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HCC病人外周血和骨髓AFP mRNA的表达与复发转移显著相关,且HCC病人外周血和骨髓AFP mRNA的表达呈一致性,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2.
患者 男性 ,35岁。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 ,肝功能失代偿 ,终末期肝硬化”入院。 2年前因肝炎后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行切脾手术。CT及B超提示 :肝硬化伴腹水。化验检查 :丙氨酸转氨酶 77U/L ,碱性磷酸酶 181U/L ,总胆红素 2 4 5 μmol/L。乙肝表面抗原 (+) ;核心抗体 (+) ;丙肝抗体 (- )。血常规 (BRT) :白细胞(WBC ) 4 2× 10 9/L ,血红蛋白 (Hb)10g/L ,红细胞压积 (HCT) 2 6 1% ,血小板计数 (PLT) 95× 10 9/L。于 2 0 0 1年 5月2 4日在全麻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 ,术中不转流 …  相似文献   
43.
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前供肝体积评估100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中术前移植肝估测体积(GV)与术中实测质量(GW)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活体右半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获得术前基于螺旋CT三维重建的GV和GW的数据,比较分析GV与GW、GV和受者标准肝体积(SLV)之比(GV/SLV)与GW和SLV之比(GW/SL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GV(772.8±114.8)mL和GV/SLV0.624±0.082分别大于GW(654.7±86.7)g、GW/SLV0.529±0.060(均P=0.000);而且GV与GW、GV/SLV与GW/SLV均呈正相关(均P=0.000)。结论基于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所估测的GV值大于术中实际获取GW值,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活体肝移植中移植肝的体积评估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4.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已成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不能或不适于手术切除的患者.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6例肝血管瘤患者,其方法为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行动脉造影,观察肝血管瘤的造影表现,确认其供血动脉,将微导管超选至供血动脉,注入平阳霉素和超化碘油混悬液进行栓塞,直至透视观察瘤体周边碘油沉积完全.随访截止2012年9月,观察患者瘤体体积及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所有患者术前造影动脉期即可见团块状或爆米花样染色,持续至延迟期仍可见,呈“早出晚归,树上挂果”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术后肿瘤明显缩小,患者症状缓解.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可为外科手术切除之外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5.
人体原位肝脏移植26例的并发症防治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肝脏移植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6例肝脏移植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5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1例,肝后下腔静脉扭曲狭窄1例,门静脉吻合口成角扭曲狭窄1例,胆管狭窄2例,急性排斥反应7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HBV再感染4例,肝癌肝内复发4例,肺转移3例,颅内出血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感染20例次,均给予相应治疗,结论 肝脏移植病人术后应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了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和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发症发生后应采取各项积极正确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6.
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困难。对于进行性上腹不适、脂肪泻和新发糖尿病的患者,应行胰腺增强CT和肿瘤标志物筛查。发现可疑胰腺肿块,建议超声内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胰液肿瘤标志物、脱落细胞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甚至穿刺活检,以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胰头癌侵犯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时,主张整块(en-block)切除后行血管端端吻合、自体血管或异体血管重建;对于肠系膜上动脉受累,可切除后以自体大隐静脉重建。胰腺癌临床诊治困难,预后不佳。如何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提倡胰腺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MDT),不断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47.
WWOX基因在肝细胞癌及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WWOX基因在肝细胞癌(HCC)和切缘中的表达状况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肝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WWOX基因蛋白产物表达水平,用TUNEL法检测76例肝细胞癌的细胞凋亡水平,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和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WWOX基因蛋白产物在HCC中定位于细胞核,在癌旁组织中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浆.肝癌组织中WWOX基因蛋白表达指数为(35.2±20.1)%,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并与肝癌的细胞凋亡率下降、PCNA增高、肿瘤较大、门脉分支浸润、低分化高恶性度以及术后复发等指标有关(P<0.05).肝癌切缘ww0X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有关(P<0.05),而与1 cm以上切缘距离无关.结论 肝癌组织和手术切缘存在低WWOX表达和定位异常,并可能与影响肿瘤进展、预后的生物学行为有关.肝癌组织和手术切缘WWOX表达水平测定有望成为评估肝癌进展等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有用指标之一,并有助于确定较为安全的根治切除分子切缘.  相似文献   
48.
开卷寄语     
迎春纳福,过年求吉祥!首先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各位读者,衷心祝福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庭幸福!回首我们共同走过的2010年,我们充满喜悦,充满自豪,在各位领导和朋友的热心帮助、指导下,在各位读者、作者的全力支持下,《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走过了稳步发展的2010年,迎来了充满生机和挑战的2011年。  相似文献   
49.
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血脂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药通过对羟甲基戊二酰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临床相对优良的安全性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0.
梁廷波  梁靓  郑树森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5):3236-3239
肝移植的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动物实验到目前临床上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性手段,期间经历了许多对相关基础理论和技术上的认识和突破.然而,随着临床上受体数量的不断增加,供体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受体在等待供肝期间死亡.为了缓解供体不足这一状况,劈裂式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LDLT)等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肝的数量[1,2].但与全肝移植相比,以上这两种肝移植方法往往存在移植物体积过小的问题.肝脏体积的缩小会引起肝前门脉入肝血流量的相对或绝对增加及肝后肝静脉系统的流出不畅,从而继发门脉高压状态.短暂或持续的门脉高压状态对供肝来说无疑都是一个机械性损伤因素.移植肝的有效体积不足可引起术后高胆红素血症、难治性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INR)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胃肠道出血、继发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称为小体积肝综合征(SFSS).Ku等早在1995年就认为小体积肝移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对于手术的预后是一个较大的影响因素,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临床医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作者拟对这一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