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从1998年至今,应用中指指浅屈肌腱移位术重建桡神经损伤后指总伸肌功能12例,优良率达91.7%,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正卵黄囊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生殖细胞的生殖细胞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发于卵巢、睾丸及骶尾部,主要沿身体中线分布,发生于其他部位少见,颅内及椎管内者极为罕见。我们收治1例颅内及椎管内髓外卵黄囊瘤患者,报道如下。患者女性,28岁。因"腰腿痛1月余,加重1周"于2016年11月28日收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曾于1个月前因腰痛伴右下肢疼痛,来我院就诊,初步检查后考虑"肌筋膜炎",给予对症治疗,效果较差,伴随双下肢进行性肌  相似文献   
63.
骨折合并脑外伤时表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脑外伤合并骨折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变化情况,并与单纯脑外伤、单纯骨折患者以及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脑外伤后表皮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骨折愈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单纯脑外伤、单纯骨折及骨折合并脑外伤三组患者分别于伤后1、3、7、14d抽取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清,检测EGF的含量,并与正常人对照,检测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结果单纯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伤后第3天血清EGF含量升高,1周时为正常组的2倍,2周时达3倍。脑外伤合并骨折组伤后第3天血清EGF明显升高,为正常组的5倍,1周可达到7倍,其各个时间段与单纯骨折组或单纯脑外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合并脑外伤时血清的EGF含量明显增加,EGF可能参与骨折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估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5月—2009年8月我院诊治的40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病人,行前路手术者18例,后路手术者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术式都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结果,术后随访除1例全瘫病人无任何恢复外,其他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及症状缓解,两种术式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和COBB角的改善,前路和后路手术均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对NIH3T3细胞成熟化所起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NIH3T3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TNF-α组(B组)及TNF-α+Anti-TNFRSF1B组(C组).细胞制成 2×108/L的细胞悬液后,接种于25 cm2培养瓶中,待细胞呈汇合状态时,换用无血清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12~16 h.然后A组换用含体积分数0.02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继续培养;B组换用含100 μg/L TNF-α的培养基培养;C组先加入浓度为50 μg/L的Anti-TNFRSF1B作用1 h后,倒出培养基后再加入含100 μg/L TNF-α的培养基继续培养.然后采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Ⅰ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Ⅰ型胶原蛋白和MMP3蛋白的表达.结果 B、C组 MM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A组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13.413~5.076,P<0.05);B组较C组升高,差异也具有显著意义(t=4.441~5.076,P<0.01);B、C组Ⅰ型胶原的表达较A组降低,差异也均有显著性(t=-4.950~5.808,P<0.05),B组较C组降低,差异也均有显著性(t=-4.950~-3.823,P<0.05).结论 TNF-α可促进NIH3T3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66.
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8年11月~1994年12月,应用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89例。损伤原因为:摩托车撞击伤63例,机器牵拉伤21例,直接损伤5例。损伤类型为:上臂丛型47例,下臂丛型13例,全臂丛型2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周~6个月。神经移位方式主要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选用相应的移位方式。术后随访时间为1.5~6年。疗效最佳为膈神经移位,有效率达82.9%;其次为副神经,达66.7%;颈丛运动支达55.2%;肋间神经达48.3%;健侧C7神经根移位与患侧尺神经吻合,神经再生率达96.6%。作者认为,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尤其是对上臂丛根性撕脱伤,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7.
由于外伤、肿瘤切除、筋膜间隔综合征切开减压以及组织移植等原因造成的肌腱膜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肌腱膜组织缺损往往伴有肌疝的发生,大部分肌疝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的即使没有功能障碍,其局部凸起也多不被病人所接受。因此,大多数肌腱膜缺损的病例需要治疗,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现将肌腱膜缺损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串珠素在大鼠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1周组、2周组、4周组、6周组和对 照组。实验组(1周组、2周组、4周组及6周组)大鼠制作腰椎椎板切除模型,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或6周行二次手术取硬膜外瘢痕;对照组大鼠取椎板后肌 肉组织。行HE染色观察实验组硬膜外瘢痕组织的形成情况;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nvision法)观察串珠素在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的细胞来源;以Western blot法 和RT-PCR法检测硬膜外瘢痕组织中串珠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随观察时间延长瘢痕组织逐渐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串珠素在瘢痕组织中 的成纤维细胞胞质中呈阳性表达。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1周组、2周组、4周组和6周组中串珠素有明显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周组、2周组和4周组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周组和4周组比较,串珠素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串珠素与硬膜外瘢痕组织的形成有关,硬膜外瘢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串珠素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9.
①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对36例经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用Matta复位标准测量,解剖复位18例,满意14例,不满意4例。平均随访36.2月,临床疗效优良28例,中等6例,差2例。④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适用于髋臼前柱及前壁骨折,也适用于部分双柱骨折及“T”形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70.
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邹云雯  王铁丹 《青岛医学院学报》1997,33(3):197-198,F002
目的 观察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修复四肢肌腱、韧带缺损及周围神经损伤共51例。手术方法:对肌腱缺损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修复术,对周围神经损伤和关节韧带损伤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功能重建术,对跟民地人发角蛋白人工腱“8”字缝合修补加固术。缝合方法均用可吸收缝合线行编织缝合、术后患肢用石膏制动28-42d,术后随访时间为60-390d,结果 51例手术全部成功。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