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9篇
  2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特点是病程长,治愈率低,并发症多,预后差。由于目前缺乏特效药,多数乙肝患者的心理变化复杂,心理压力大,而这些心理问题会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对病情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对乙肝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作用 。我科对40例乙肝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实施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的工作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并核实2009―2012年张家港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HIV抗体筛查的资料及HIV/AIDS病例个案资料。结果 4年共筛查检测514 560人,检出HIV阳性157人,阳性检出率为3.05/万。检出率最高的为自愿咨询检测(VCT),其次为羁押人员、高危人群、PITC、常规筛查。2009―2012年经PITC途径筛查的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4/万、3.99/万、2.48/万、0.59/万。晚发现病例比例PITC途径与其他途径无显著性差异,PITC途径发现的HIV病例至调查时尚无死亡报告。结论通过行政推动,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PITC是切实可行的。PITC具有覆盖面广、依从性高、可操作性强的优点,但也存在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3.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多家医院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后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我国多省市蔓延。总结分析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优化对其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组织国内移植专家针对SOT受者肺部感染的特点并结合目前新冠肺炎的特点,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规范撰写本文,供我国移植科医师借鉴。本管理策略会随着人类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认识的不断深入,随时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14.
溯本求源分析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依据其脾肾阳虚、肝气不足、阳虚生风、血瘀动风的基本病机,自拟温阳逐瘀定帕汤以温补脾肾、逐瘀定风之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并附临床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比较标准双剂巴利昔单抗与单剂巴利昔单抗在肾移植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的121例患者。按接受巴利昔单抗的方式分为两组。标准双剂巴利昔单抗组(双剂组),53例,按产品说明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4日静脉注射巴利昔单抗20 mg;单剂巴利昔单抗组(单剂组),68例,术前应用巴利昔单抗20 mg。监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和人、肾存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第5日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均为P0.05),同时与单剂组相比,双剂组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受抑制(均为P0.05);与术后第5日相比,术后第15日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但仍较术前明显降低(CD3、CD4、Ig M、Ig A),部分指标显示持续抑制水平,较术后第5日仍持续下降(CD8、Ig G)。双剂组和单剂组患者的DGF发生率分别为8%、7%,随访1年内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2%,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剂组和单剂组患者的1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4%、98%,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3%、9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肾移植中应用单剂或双剂巴利昔单抗同样有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相当。围手术期检测免疫功能可以有效指导个体化免疫诱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了解江苏省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治疗1年后CD4+T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基线和治疗随访1年时均有CD4+T细胞检测结果记录的HIV/AIDS患者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31日。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基线和随访1年时均有CD4+T检测结果记录的HIV/AIDS共3 290例。81.4%为江苏省籍,男女比例为4.36∶1,平均年龄(39.7±12.1)岁。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入组时基线CD4+T细胞计数均数为185.81个/μl。治疗1年后的CD4+T细胞均数为312.20个/μ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基线CD4+T高、在疾控中心治疗和临床Ⅰ期的HIV/AIDS患者,其CD4+T较基线增长值≥100个/μl的比例低。结论:江苏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对免疫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应继续规范、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17.
正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病灶浸润腹膜下深度大于或等于5mm的内膜异位症,最常发生于骶韧带、子宫直肠窝和直肠阴道隔,可侵犯直结肠壁及阴道穹窿~[1-2]。当病灶侵犯直肠阴道隔时,多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和性交痛,以及周期性大便带血等症状~[3]。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在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切除内膜异位症病灶。预防性横结肠造瘘口多在术后3~6个月回纳,有利于直肠吻合处的愈合,预  相似文献   
118.
背景与目的: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研究虽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研究数据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与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的EMT特征差异.方法:Real-time 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和SW620 E-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配对结直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石蜡组织标本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HE染色观察30例配对结直肠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形态以及SW480和SW620的细胞形态.结果:SW480与SW620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均以后者为高;E-cadherin和vimentin在结直肠癌与其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P=0.660).部分淋巴结转移癌中E-cadherin的表达高于结直肠癌(4/30),且vimentin表达比结直肠癌弱,甚至表达缺失(6/30);结直肠癌与其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SW480和SW620两者形态类似.结论:结直肠癌对比其淋巴结转移癌、SW480对比SW620发现EMT特征无显著差异,推测是由于淋巴结转移癌和SW620发生TEMT.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姜黄素组,每组8只,在肾组织缺血45 min后完全恢复组织灌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增高,光镜下可见肾小管损伤明显加重,Western blotting显示NF-κB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肾功能指标明显减轻,NF-κB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能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ochran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钬激光碎石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200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人分别独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的筛选、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共166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住院时间方面,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0.07,95%可信区间(CI)为(-0.12,0.26),P=0.48]。与钬激光碎石术相比,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手术时间较长[WMD=7.36,95%CI(1.32,13.41),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比值比(OR)=2.23,95%CI(1.14,4.37),P〈0.05],而碎石成功率[OR=0.33,95%CI(0.21,0.52),P〈0.01]和结石清除率[OR=0.38,95%CI(0.27,0.54),P〈0.01]均较低。结论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两种术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相比,虽然在住院时间上相似,但在其他方面钬激光碎石术均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