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王心群  邓学军 《华西医学》2010,(9):1592-159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复发及对左心房内径(LAD)、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阵发性房颤患者42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1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测定LAD、HsCRP水平,并随访治疗后12个月时房颤复发次数。结果替米沙坦组房颤复发次数及LAD、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抑制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重构,降低HsCRP水平,减少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22.
两侧颞叶相继出血后纯词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纯词聋首先由Kussmaul于1877年描述,是一种少见的听语言理解障碍,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听言语理解受损,而其它语言功能和阅读能力保留。对于其病理部位及发病机理长期以来还无统一认识。一个世纪以来国外文献报道不足百例,国内也鲜见。近来我们收治了1例两侧颞叶相继出血所致纯词聋,探讨其病理、发病机理及康复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3.
目的:研究左布比卡因重比重液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拟行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左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40例,均行腰一硬联合麻醉。2组腰麻用药分别为0.5%左布比卡因重比重液或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均为3 mL。记录2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和麻醉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左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62±s 26)s和(143±27)s,P<0.0l;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分别为(21±4)min和(18±4)min,P<0.01。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左布比卡因组(195±72)min,布比卡因组(218±78)min, 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程度、阻滞平面2组相似,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时,左布比卡因重比重液作为腰麻用药,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SU)院前急救模式救治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新发急性脑卒中患者204例,随机分为SU组98例、传统急救组106例,观察两组现场确诊率、延续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发病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SU组现场确诊率(99.0%)明显高于传统急救组(91.5%)(P<0.05),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SU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 SU院前急救模式能尽快明确诊断,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5.
背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在于中脑黑质的多巴胺神经元不可逆转的变性减少,而氧化应激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硝基丙酸为线粒体复合体-Ⅰ抑制剂,它可抑制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抑制能量代谢,但德国Riepe教授发现小剂量的3-硝基丙酸可以提高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它是否可以增强多巴胺神经元对神经毒素的耐受性尚不得而知。目的:认识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对帕金森病的预防及可能的机制。设计:对照观察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4—03/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C57BL小鼠48只,体质量18~20g,鼠龄二三个月,雌雄不限。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①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②单次3-硝基丙酸组:仅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1次。③多次3-硝基丙酸组:每隔5d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共5次。④神经毒素组:腹腔注射神经毒素,1次/d,共5次。⑤3-硝基丙酸单次预处理组: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1次,3d后腹腔注射神经毒素,1次/d,共5次。⑥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组: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每隔5d重复注射,共5次;3d后再腹腔注射神经毒素,1次/d,共5次。3-硝基丙酸和神经毒素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20mg/kg及30mg/kg。方法:各组小鼠实验前及最后一次注射神经毒素后3d,分别应用爬杆实验及悬挂实验对小鼠进行运动协调评分。各组小鼠在全部药物注射完毕后3d,迅速处死,测定中脑黑质丙二醛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动作行为评分比较。②各组小鼠中脑黑质组织丙二醛含量的比较。③各组小鼠中脑黑质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比较。结果:48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腹腔注射神经毒素后,小鼠爬杆实验,悬挂实验较对照组评分降低(P〈0.01);经过3-硝基丙酸单/多次预处理后,其评分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多次预处理组与单次预处理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腹腔注射神经毒素后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3-硝基丙酸单次预处理后,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与神经毒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后,丙二醛含量下降更为明显,与神经毒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多次预处理组与单次预处理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在单次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后,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多次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后,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神经毒素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3-硝基丙酸单次预处理后,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与神经毒素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后,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次预处理组与单次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可通过减少丙二醛生成,激发还原型谷胱甘肽合成,保护多巴胺神经元,达到预防帕金森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 A)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关的金属螯合蛋白酶 ,具有正向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作用 ,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 ,判断预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闭塞段近端注射地尔硫卓及肾上腺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状动脉介入(PCI)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82例诊断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卓组、地尔硫卓+肾上腺素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术中行血栓抽吸,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后分别于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及心肌灌注(TMPG)情况。结果支架植入前造影(初次)与手术结束前(末次)盐酸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组达到TIMI 3级血流显著高于地尔硫卓组(P0.05),其TMPG 3级比例也高于地尔硫卓组(P0.05),发生低血压及心动过缓事件少于地尔硫卓组。结论盐酸地尔硫卓联合肾上腺素在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方面较单纯使用地尔硫卓更有效,其具有减少急诊PCI术中低血压及心动过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复发及对左心房内径(LA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3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后测定LAD、CRP、IL-6水平,并随访6月房颤复发次数。结果:依那普利组房颤复发次数及LAD、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能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抑制左房重构,降低IL-6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