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脑积水是严重的三大并发症。本文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观察,得出脑脊液置换对SAH具有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一些禁忌证及不良反应,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58例经颅脑CT/MRI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为7.05%,好发于心房纤颤、大面积梗死、溶栓、降纤、抗凝患者;影像学上表现为非血肿型占86.21%,血肿型占13.79%.结论 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溶栓、降纤、...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丹红注射液治疗,并以52例随机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4.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方法分析9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确病因者90例(93.75%),病因不清者6例(6.25%)。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家族史、TIA、高血脂、饮酒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以早发性动脉硬化为主,其次有栓塞性血管病、血管狭窄等。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相似文献   
25.
肝豆状核变性12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肝豆状核变性 (HLD)是铜代谢障碍引起的家族性疾病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特点好发于青少年 ,以肝、脑尤其基底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约为 1/ 10 0万 ) [1] 。现将 1995~ 2 0 0 1年我院神经内科及儿科收治的 12例HLD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为 6~15岁 ;病程 1个月~ 4年。 12例均符合以下条件 :1.临床表现符合HLD :如锥体外系表现 ,肝损害 ,肾损害 ,溶血症状 ,精神症状 ;2 .实验室检查 :血清铜蓝蛋白 <0 .2 g/L ,尿铜 >10 0μg/ 2 4h ;3.裂隙灯证实眼K F环存在 ;4 .有阳性家族史 ,符…  相似文献   
26.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正确的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对改善患 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 展,删弥散成像(DWI),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快 速、准确诊断成为可能。现将我院子2003-02-2003-12收治 的1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磁共振弥散成像结果报道 如下。  相似文献   
27.
TCD在诊断眩晕症120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8.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达拉奉作为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已广泛用于临床脑保护治疗,并证实有效。现将2005年3月-2006年2月,作者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VCTDSA和DSA技术对于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同时有VCTDSA和DSA检查资料的脑血管畸形。观测脑血管畸形的部位、大小,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颅内血管盗血现象。结果与DSA比较,VCTDSA能检出AVM和AVF的病灶、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大小,及引流静脉,但对颅内血管的盗血改变不敏感。结论 VCTDSA可对脑血管畸形进行诊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或等于DSA。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病灶类型及其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及脑MRI、DWI、MRA影像资料,其中进展组71例,非进展组69例.结果 2组脑梗死类型均可见流域性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腔隙性梗死,进展组以分水岭脑梗死(45.1%)、纹状体内囊梗死(46.5%)为主,非进展组以流域性脑梗死(44.9%)为主,2组脑梗死病灶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29,P<0.01).结论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易表现为进展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