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究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睡眠状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与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脑梗死病史的住院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的睡眠参数,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失眠率及失眠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数据高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低于对照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失眠率为92.4%,对照组患者的失眠率为63.2%,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睡眠状况较差,失眠率较高,睡眠结构紊乱,故在临床中应及时采取措施干预以改善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TGFBI gene mut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otype and phenotype of a Chinese family with atypical Reis-Bückler corneal dystrophy (RBCD). Methods Four patients, two non-carrier relatives of the family were enroll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addition to ophthalmologic examinations, PCR amplification and DNA sequencing of exons 4, 11, 12, and 14 of the TGFBI gene were carried out. Exon 14 was also sequenced in 100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A G to A transition at eodon 623 in all affected members was identified. This mutation resulted in a substitution of glyeine (GGC) to aspartic acid (GAC) at the protein level. None of the healthy family members, or any of the 100 control subjects carried this mutation. Conclusion The G623D mutation of the TGFBI gene caused an atypical Reis-Buckler corneal dystrophy in this family. This mutation is reported in Chinese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血病肺部浸润化疗前后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收集20例白血病肺部浸润并行化疗患者的CT资料,结合病理分析HRCT表现.结果 病变以多形性多见(17/20):小叶间隔增厚17例,毛玻璃样变16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5例,结节13例,实变6例.治疗转归:①治疗有效18例,表现为病灶消失5例、减少11例及不变2例,其中毛玻璃样变完全吸收率达81.3%(13/16),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结节及实变消失率分别为47.1%(8/17)、53.3%(8/15)、53.8%(7/13)、33.3%(2/6);②治疗无效病灶增大2例,均为实变发展而致;③继发霉菌感染3例.结论 白血病肺部浸润具有多形性的HRCT表现及不同的化疗转归,其中毛玻璃样变治疗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Onyx 18胶结合弹簧圈栓塞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例自发性CCF患者应用Onyx 18胶结合弹簧圈栓塞的手术过程、随访结果,并讨论其疗效。结果 1例采用颈外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海绵窦入路成功栓塞CCF,瘘口完全闭塞,出院时症状消失,完全治愈;另1例采用颈外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海绵窦开口入路成功栓塞CCF,术后造影评估:瘘口次全闭塞,出院时症状改善,院外行颈总动脉按压,随访2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2例均随访6个月,未见症状复发。结论经颈外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途径,较易到达海绵窦内,海绵窦内栓塞为闭塞CCF瘘口的理想部位,Onyx 18胶能在海绵窦中形成良好弥散,结合弹簧圈的应用有利于瘘口的闭塞,减少危险吻合的发生率。海绵窦内栓塞空间较大,需要材料较多,费用昂贵,海绵窦瘘口处栓塞并结合术后颈总动脉按压同样能治愈部分单纯CCF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成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 2008-12~2009-08在潍坊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其中服用阿司匹林127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119例作为治疗组,电话及门诊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0.9...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模型猪睡眠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以低压氧方法建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模型小型猪的睡眠生理。方法12只成年雄性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A)、对照组(B)。A组置于双室低压氧舱一室,仓内压力约53·9kPa,氧浓度10%~11·2%;B组置于低压仓二室,舱内压力为海平面气压,氧浓度21%。两组每天均入仓6h,连续22天。第23天,小型猪行睡眠监测,记录其胸、腹部运动,呼吸气流,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5项指标,软件分析数据得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通气指数(HI)、平均SpO2。之后处死小型猪,取其咽部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A组与B组比较AHI(16·1±8·3vs2·3±1·6)、HI(4·3±3·1vs1·3±1·0)、SpO2(86·7±3·6v94·5±1·8)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上皮组织增生伴角化,黏膜下层水肿、纤维组织增生,肌肉萎缩、横纹不清,肌间脂肪增生B组咽部黏膜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下层薄,肌层横纹清,肌间脂肪少。结论低压氧方法建立的OSAS模型小型猪睡眠生理变化规律与人OSAS患者类似。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老年病人年龄高、病程长、病种复杂,在治疗过程中血管细、弹性差致使穿刺成功率低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使治疗难以顺利进行,临床凋查表明: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病人痛苦,延长静脉穿刺间隔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又减轻了临床护:七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对70例解脲支原体感染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IL-2、sIL-2R水平进行检测,为解脲支原体感染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赵黎明  李连 《医学综述》2008,14(23):3634-3637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虽然新的治疗方法如经皮血管介入成形术及使用罂粟碱应用较普遍,但临床治疗仍局限于三高治疗及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本文将就目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加以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1 124例次肾移植回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肾移植的经验 ,提高长期存活率。方法 总结 1978年 7月至 2 0 0 1年 10月的 112 4例次肾移植经验。分析术前准备、组织配型、供肾质量、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  1、3、5年人 /肾存活率 ( % )分别为 :83 .1/70 .3、74.6 /6 8.6和6 2 .6 /5 6 .1。淋巴毒试验 >2 %和 <2 %的肾移植群体中 ,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AR)、加速性排斥反应 (HAR)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 335例术前行HLA血清学分型的患者 ,与 5 5 0例单纯行淋巴毒试验比较 ,前者肾移植中HAR发生率明显减少 ;在 2 0 0 0年以后的 130例肾移植中 ,AR和HAR发生率较早期 5 5 0例均有所下降。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型、供肾质量以及手术技巧的掌握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减少并发症、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给药和长期随访是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