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0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背景: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是探索其病因的主要方法之一,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设计:病例-对照,对比观察.单位: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象:选择2003-03/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男女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94例为患者组,男95例,女99例;年龄15~59岁.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按与患者组年龄,性别相当的条件招募的健康者187人为对照组,男88人,女99人;年龄18~42岁.本人及家庭无精神病史.两组对象均为湖南汉族(同民族的遗传同质性比较好)人群,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研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本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方法:①评定精神病性症状的有无及各项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量表(7项),阴性症状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7项评分:1为无,7为极重度).评定于患者人院当天,在病房内完成.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纳入对象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基因型的分布频率.③各组间频数比较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的分布频率.②不同基因型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得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194例,健康者18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组的C/T基因型分布频率(26.8%)明显高于对照组(5.9%)(x2=32.71,df=1,P<0.01).患者组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14.4%)明显高于对照组(2.7%)(x2=36.19,df=1,P<0.01).②基因型为C/T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分别为59~121分;9~42分,平均(20.08±6.16)分;8~41分,平均(19.02±9.13)分;22~68分,平均(36±8.02)分.基因型为C/C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分别为58~121分;7~39分,平均(19.2±5.88)分;8~40分,平均(19.02±8.98)分;22~68分,平均(36.4±8.32)分.两基因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C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较健康者高.而基因型为T/C和C/C的患者在PANSS阴性,阳性症状和心理社会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Reel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儿童孤独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32例汉族孤独症患者和283名汉族正常对照,其中有165个孤独症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父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Reelin基因上4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736707、rs2229864、rs362691、rs2073559),进行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及以核心家系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Reelin基因的4个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36707-rs2229864位点的TC单体型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1,P=0.04),但经置换检验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TDT分析未发现在亲代和子代间4个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单体型的显著不平衡传递(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Reelin基因与汉族儿童孤独症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3.
抑郁症是全球10种主要致残性疾病(功能损害)之一,目前对抑郁症仍然存在识别率低与治疗率低的现状.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具有疗效方面的有效性,如果抑郁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缓解,相当比例能够达到临床痊愈[1].  相似文献   
44.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white matter integrity by us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in first-episode, medication-naive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ethods Fifteen first-episode, medication-naive depressive patients and fifteen healthy controls underwent DTI scan.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of white matter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sing voxel-based approach.Resul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geriatric depressive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FA in left anterior cingulate (cluster size = 106 voxels, t = 3.21 ), right anterior cingulate ( cluster size =60 voxels, t = 2.71 ), right subgenual cingulate ( cluster size = 63 voxels, t = 3.37 ) and left brainstem ( cluster size = 62 voxels, t = 3.25 ) ( level of significance was uncorrected single-tailed P < 0.01, threshold of cluster size > 50 voxels).Conclusion Decrease of white matter integrity in bilateral anterior cingulate and right subgenual cingulate are present in the early stage of geriatric depression.Lesions of neural pathways by way of these region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geriatric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精神症状特征,以加强精冲科、神经科临床医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症状的理解和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的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抗脑神经抗体、脑脊液变化及抗双链DNA等实验室指标及出现的精神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62%(62/104)的SLE伴神经精神症状,其中30.77%(32/104)合并有精神症状,表现为类精神分裂症症状者12例;类情感性精神障碍者25例;类神经症症状者17例.精神症状出现时间在发现患SLE后2 d到5年不等,SLE或NPLE中有无精神症状亚组间抗脑神经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精神症状组较高.结论 在SLE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但症状没有特征性,出现时间变异大,可能与神经免疫损伤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与抗脑神经抗体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13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6周,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的相关因素。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在精神疾病家族史、伴有焦虑症状、自动思维量表(ATQ)总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迟滞因子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焦虑抑郁因子分和总分、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的D分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伴焦虑症状和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对疗效影响显著(OR=5.651~6.509)。结论:某些因素影响抗抑郁药的疗效,可以作为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7.
精神科物理治疗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来精神科物理治疗新方法(包括迷走神经刺激、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磁惊厥、深部脑刺激等)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对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强迫症等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8.
49.
米那普仑(Milnacipran)作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具有相对独特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其抗抑郁治疗具有起效快、临床治愈率高,有良好的耐受性,长期服用可减少复发等特点,已经被多个国家、地区和学术组织的治疗指南推荐为抑郁症一线治疗药物。为进一步发挥其治疗优势,规范临床应用,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业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特提出本指导建议,为广大临床医师了解米那普仑适用性、安全性、特定人群应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迄今为止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的了解十分有限[1].80年代Crow据其临床表现、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及脑结构的影像学特征将精神分裂症划分为Ⅰ型(阳性)和Ⅱ型(阴性),临床上Ⅰ型患者经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效果显著,Ⅱ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2].两型患者均存在典型的认知缺陷,但对此两型患者认知所陷产生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有的研究发现Ⅱ型患者多存在脑结构的异常,如脑室扩大等,故认为Ⅱ型患者的认知缺陷主要是脑结构异常所致[3];而对Ⅰ型患者认知缺陷的原则大多认为与额、颞叶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主要作用于DA-D1和5-HT2受体,此两类受体被认为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4].本研究(对随机分组的Ⅰ、Ⅱ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8 周后,以WSCT量表分析其对认知缺陷的影响,发现氯氮平对两型患者认知功能缺陷的怍改善均有显效,认为Ⅱ型患者认知功能缺陷产生的原因与脑室扩大无关.)本研究以46 例精神分裂症为研究对象,试图初步了解氯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