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0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吗氯贝胺治疗抑郁症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比较吗氯贝胺和丙米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0 7例抑郁症分成 3组。吗氯贝胺双盲组 (吗氯贝胺组 ) 2 5例 (男性 16例 ,女性 9例 ;年龄 36a±s 10a) ,予吗氯贝胺 2 0 0mg ,po ,bid。丙米嗪双盲组 (丙米嗪组 ) 2 6例 (男性 14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6a± 12a) ,予丙米嗪 10 0mg ,po ,bid。吗氯贝胺开放组 (开放组 ) 56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39a± 13a)予吗氯贝胺 2 0 0mg ,po ,bid ;均 4wk为一个疗程。结果 :吗氯贝胺组有效率 96% ,丙米嗪组 96% ,Ridit分析P >0 .0 5,开放组 9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丙米嗪组高于吗氯贝胺组。结论 :吗氯贝胺与丙米嗪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同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92.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多中心对照研究   总被引:63,自引:5,他引:58  
目的 :评价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DSM 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为期 6wk的观察。结果 :经 6wk治疗 ,米氮平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 78%和 64% ,氟西汀组为 90 %和 55% (P >0 .0 5)。治疗 1wk后 ,米氮平组的有效率高于氟西汀组。 2组HAMD和MADRS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 1wk后 ,米氮平组HAMD总分和睡眠紊乱因子分的减分较氟西汀组明显。米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是眩晕或 (和 )头昏等 ,与氟西汀组相比 ,米氮平组嗜睡发生率高 (P <0 .0 5)。结论 :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 ,且有改善焦虑及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393.
目的 探讨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符合DSM-Ⅳ和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技能训练组(综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综合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技能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入组时和3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然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的差异.结果 ①综合组完成52例,对照组完成56例.综合组训练3月后比训练前IPROS总分(t=7.68,P<0.05)及生活能力(t=4.22,P<0.05)、社交能力(t=3.98,P<0.05)、讲究卫生(t=3.85,P<0.05)、关心兴趣(t=4.26,P<0.05)4个因子评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工作能力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05).对照组IPRO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3月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综合组入组时和3月后ADL的躯体生活自理量表(t=4.65,P<0.05)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量表(t=4.86,P<0.05)、SDSS(t=8.84,P<0.05)评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入组时和3月后各量袁评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服药依从性综合组(完全依从63.5%,部分依从15.4%,不依从21.1%)和对照组(26.8%,35.7%,3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86,P<0.01).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比较,综合组复发率17.3%,再住院率11.5%,对照组复发率39.3%,再次住院率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x2=24.872,P<0.001;再住院率比较,Fisher精确概率,P<0.001).结论 综合技能训练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提高依从性,降低其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394.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米氮平(商品名:瑞美隆)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分别对服用瑞美隆和氟西汀的9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估和比较这两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6周治疗,瑞美隆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5%.和63%,与氟西汀组(90%,5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8~0.39,P&;gt;0.05)。而两组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0.52~3.94,P&;lt;0.01)。治疗1周后,瑞美隆组的有效率(63%)高于氟西汀组(31%),差异有显著性(χ^2=9.41,P&;lt;0.05)。与氟西汀组相比,瑞美隆组嗜睡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χ^2=5.55,P&;lt;0.05)。氟西汀组失眠、兴奋或激越等副反应发生率高于瑞美隆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44,P&;lt;0.05)。不同起始剂量瑞美隆和氟西汀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无显著差异(t=1.57~2.09,P&;gt;0.05),但起始量15mg/d的瑞美隆的嗜睡和眩晕或头昏副反应发生率低于30mg/d者(χ^2=5.35~9.52,P&;lt;0.05)。结论:瑞美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且有改善焦虑及睡眠作用,治疗宜从低剂量开始。  相似文献   
395.
目的探讨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8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年体重增加≥7%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85例与研究组服用相同的抗精神病药物1年但体重增加<7%的患者。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法测定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结果2组患者瘦素基因-2548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A型明显增高,GG型明显降低,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对照组。A/A型患者体重增加的危险性较A/G和G/G基因型者高1.71倍(OR=1.71),而前者治疗后体质量指数增加量明显高于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04)。结论瘦素基因-2548A/G多态性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96.
弥散张量成像在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目前在活体直视脑白质主要纤维柬三维结构的唯一方法。国内外已将其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本文就DTI在精神分裂症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7.
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阻滞多巴胺 (DA)和 5 -羟色胺 (5 -HT)两种神经递质的受体而发挥药物效应 ,DA和 5 -HT受体基因的变异和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是产生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 DA和 5 -HT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反应的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8.
在PubMed,Ovid,Springer,Proquest和Elsevier中搜索近期发表的关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联苯芦诺及其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联苯芦诺属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又具有“非典型”特征,对多巴胺D2和5-HT1A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对5-HT2A、5-HT2c、H1、M1、α1和α2受体几乎没有亲和力.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症状和情感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与H1、M1、α1和α2受体相关的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有较好应用前景的药物.  相似文献   
399.
米那普仑(Milnacipran)作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具有相对独特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其抗抑郁治疗具有起效快、临床治愈率高,有良好的耐受性,长期服用可减少复发等特点,已经被多个国家、地区和学术组织的治疗指南推荐为抑郁症一线治疗药物。为进一步发挥其治疗优势,规范临床应用,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业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特提出本指导建议,为广大临床医师了解米那普仑适用性、安全性、特定人群应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0.
Goldberg等研究表明 ,75%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且属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核心症状。其中 ,轻度损害含感知持巧 (perceptualskill)、延迟性记忆(delayedmemory)、比较命名 (confrontationnaming) ;中度损害含延迟性回忆 (delayedrecall)、瞬时记忆广度 (im mediatememoryspan)、工作记忆、注意力分散和视觉运动技巧 (visuo motorskill) :严重损害含连续学习 (seriallearning)、运动速度 (motors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