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0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抑郁症是全球10种主要致残性疾病(功能损害)之一,目前对抑郁症仍然存在识别率低与治疗率低的现状.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具有疗效方面的有效性,如果抑郁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缓解,相当比例能够达到临床痊愈[1].  相似文献   
3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white matter integrity by us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in first-episode, medication-naive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ethods Fifteen first-episode, medication-naive depressive patients and fifteen healthy controls underwent DTI scan.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of white matter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sing voxel-based approach.Resul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geriatric depressive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FA in left anterior cingulate (cluster size = 106 voxels, t = 3.21 ), right anterior cingulate ( cluster size =60 voxels, t = 2.71 ), right subgenual cingulate ( cluster size = 63 voxels, t = 3.37 ) and left brainstem ( cluster size = 62 voxels, t = 3.25 ) ( level of significance was uncorrected single-tailed P < 0.01, threshold of cluster size > 50 voxels).Conclusion Decrease of white matter integrity in bilateral anterior cingulate and right subgenual cingulate are present in the early stage of geriatric depression.Lesions of neural pathways by way of these region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geriatric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舒肝解郁胶囊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肝解郁组和氟西汀组四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并用旷场、糖水消耗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的行为学改变,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凋亡,应用蛋白印记分析检测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舒肝解郁组大鼠自发活动显著增加;糖水消耗量、糖水偏爱率显著升高;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大鼠海马CA3区细胞结构破坏显著改善,凋亡细胞数及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0.01);氟西汀组与舒肝解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促进抑郁大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和/或新生;减少大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阻止脑神经细胞的凋亡;疗效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精神症状特征,以加强精冲科、神经科临床医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症状的理解和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的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抗脑神经抗体、脑脊液变化及抗双链DNA等实验室指标及出现的精神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62%(62/104)的SLE伴神经精神症状,其中30.77%(32/104)合并有精神症状,表现为类精神分裂症症状者12例;类情感性精神障碍者25例;类神经症症状者17例.精神症状出现时间在发现患SLE后2 d到5年不等,SLE或NPLE中有无精神症状亚组间抗脑神经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精神症状组较高.结论 在SLE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但症状没有特征性,出现时间变异大,可能与神经免疫损伤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与抗脑神经抗体相关.  相似文献   
35.
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共病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抑郁症和焦虑症障碍的共病率,以及对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入组对象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SDS)和临床大体量表(CGI)评估.观察流行病学资料,焦虑和抑郁症状群、自杀状况.用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检查提纲中有关焦虑障碍的诊断清单评定患者合并的焦虑障碍.结果 共入组508例患者,首次抑郁发作为269例(53.0%),294例(57.9%)有过自杀观念,55例(10.8%)曾有自杀行为.45例(8.9%)伴精神病性症状.HAMD量表总分平均为(32.6±7.7)分;HAMA量表平均为(21.0±7.3)分,其中78.5%患者大于14分.抑郁症患者焦虑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68.9%(350例),16.7%共病多种焦虑障碍.焦虑障碍种类分布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为56.1%.焦虑对抑郁症的临床严重程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在共病与非共病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36.0%患者同时伴有躯体疾病.结论 抑郁症与焦虑共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现象,合并的焦虑障碍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1/3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13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6周,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的相关因素。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在精神疾病家族史、伴有焦虑症状、自动思维量表(ATQ)总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迟滞因子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焦虑抑郁因子分和总分、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的D分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伴焦虑症状和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对疗效影响显著(OR=5.651~6.509)。结论:某些因素影响抗抑郁药的疗效,可以作为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比较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7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服用7种药物之一、病程≤5年稳定期的122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1年的维持治疗,以治疗中断率、中断前治疗时间并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抗精神病药的总体有效性,采用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每间隔3个月评估1次.结果 随访1年,1227例患者中共有541例(44.1%)患者中断治疗.7个药物组间治疗中断率(P=0.283)及中断前治疗时间(P=0.4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95例(40.3%)患者完成1年随访并达到临床痊愈标准,临床痊愈率在7个药物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1,P>0.05).7个药物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3%~9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45,P>0.05),但镇静作用(χ2=100.836)、锥体外系不良反应(χ2=68.074)、月经紊乱(χ2=71.295)及体质量增加(χ2=13.527)等不良反应在不同药物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0.05).结论 7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的临床疗效相当,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38.
精神科物理治疗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年来精神科物理治疗新方法(包括迷走神经刺激、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磁惊厥、深部脑刺激等)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对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强迫症等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9.
40.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迄今为止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的了解十分有限[1].80年代Crow据其临床表现、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及脑结构的影像学特征将精神分裂症划分为Ⅰ型(阳性)和Ⅱ型(阴性),临床上Ⅰ型患者经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效果显著,Ⅱ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2].两型患者均存在典型的认知缺陷,但对此两型患者认知所陷产生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有的研究发现Ⅱ型患者多存在脑结构的异常,如脑室扩大等,故认为Ⅱ型患者的认知缺陷主要是脑结构异常所致[3];而对Ⅰ型患者认知缺陷的原则大多认为与额、颞叶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主要作用于DA-D1和5-HT2受体,此两类受体被认为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4].本研究(对随机分组的Ⅰ、Ⅱ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8 周后,以WSCT量表分析其对认知缺陷的影响,发现氯氮平对两型患者认知功能缺陷的怍改善均有显效,认为Ⅱ型患者认知功能缺陷产生的原因与脑室扩大无关.)本研究以46 例精神分裂症为研究对象,试图初步了解氯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