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报道起源于左后分支的室胜早搏(PVC)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经验。方法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且频发PVC的患者(男5例,女3例),其中5例伴有阵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年龄19—54(42.7±10.6)岁。其中3例患者行常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5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在左后分支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处给予温度控制下射频导管消融。结果8例患者术前均以体表心电图定位起源于左后分支处区域,其PVC或左心室室速的体表心电图均为典型特发性左心室室速(ILVT)表现(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心电轴左偏,QRS时限≤160ms)。其中,QRS波I导联6例呈rS,2例呈Rs;aVL导联呈qR;II、Ⅲ、aVF导联呈rs。胸前导联多在V,~V,处移形,由R转为Rs或rs。在消融成功部位(最早激动点)消融导管均记录到融合有浦肯野电位(PP)的V波,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20—48(33.0±10.2)ms,8例患者行射频消融即时成功。术后3~15(8.1±4.2)个月复查,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PVC均小于10000/24h。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起源于左后分支处的PVC,在消融导管标测到PVC最早激动点并融合有PP时可成功消融PVC。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术前MRI检查在乳腺癌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6例(77个乳腺)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术前均进行了乳腺MRI检查,根据MRI提供的信息制定手术方案并实行手术。结果根据MRI提供的信息,对77个乳腺中的15个实行了保乳手术,62个实行了乳腺全切术;经病理证实MRI诊断了4个假阳性病灶,从而导致本可以保乳的3个乳腺实行了乳腺全切术。结论尽管MRI诊断存在假阳性会导致术式选择不合理,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乳腺癌术前MRI检查能够提供可靠的信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应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在皮肤激光美容科中采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皮肤激光美容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2)与实验组(n=32),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38%、生活质量(72.24±5.23)等改善情况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应用在皮肤激光美容科中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患者119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组患者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给予替格瑞洛组患者替格瑞洛加阿司匹林的双抗治疗12个月,在术后第1、3、6、9、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2个月2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7%和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3,P>0.05)。12个月内替格瑞洛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事件发生率为26.8%,氯吡格雷组为4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19,P<0.05)。随访期间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发生TIMI小出血或TIMI轻微出血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16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32,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发生TIMI主要出血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相较氯吡格雷可有效减少冠心病三支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率。替格瑞洛相较氯吡格雷使患者TIMI小出血和轻微出血的风险增加,但不增加TIMI主要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5.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筛选方法从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基质细胞中特异性地分选多系分化持续应激细胞(multilineage-differentiating stress-enduring,Muse),并探讨Muse细胞移植治疗大鼠亚急性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捐赠的脐带华通胶剥离剪碎、胶原酶/胰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足量间充质基质细胞,应用免疫磁珠特异性筛选SSEA3+的Muse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体内实验:使用NYU-Ⅲ代大鼠脊髓损伤打击仪建立垂直打击脊髓损伤模型,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对照组)、C组(Non-Muse细胞移植组)和D组(Muse细胞移植组)。A组大鼠接受标准化的椎板切除手术,但不进行脊髓打击;B、C、D组大鼠均接受标准化的脊髓打击损伤,10 g撞击杆于12.5 mm高度自由落下。脊髓损伤造模后2周进行细胞移植,A组大鼠仅打开伤口不接受移植操作,B、C、D组大鼠分别接受PBS注射、Non-Muse细胞移植、Muse细胞移植,每只大鼠脊髓接受四点注射法,共4×105个细胞。自脊髓损伤造模术后1 d及1、2、3、4、5、6周分别进行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造模术后6周(即细胞移植后4周)处死动物,用免疫荧光染色研究大鼠脊髓内移植细胞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显示脐带间充质基质细胞CD105+、CD90+和CD73+的百分比均达到99.5%以上,且CD45、CD14表达均低于0.5%,而SSEA3阳性率仅有1.46%。MACS特异性筛选后的细胞群有92.0%同时表达SSEA3和CD105,且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SEA3呈典型的膜染色、形态特别。动物实验:A组动物在各个时间点的BBB评分均为21。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BBB评分情况:细胞移植后6周,C、D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2),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组内配对t检验表明,C组第4周与第3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D组第4周与第3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且第6周与第5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说明大鼠运动功能持续改善。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use细胞和Non-Muse细胞均由注射点向损伤区迁移,但Muse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多于Non-Muse细胞,且在损伤区均匀分布。结论:特异性免疫磁珠筛选是获得高纯度Muse细胞的良好高效的方法,Muse细胞可在大鼠损伤脊髓内大量存活4周并向损伤区迁移,且能持续改善大鼠运动功能,Muse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一种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6.
<正>患者,男,2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7年,加重1个月于2016年8月26日来我院脊柱外科就诊。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以下肢为重,起步及迈步时自觉下肢沉重,手部精细活动受限,同时伴有右侧肢体麻木及胸腹部束带感,无大小便障碍,就诊于当地医院后行X线检查被诊断为股骨和肱骨骨软骨瘤,曾于2007年接受左股骨和左肘截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基因TXN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肺癌患者292例,相同地区、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体检健康对照307例,针对筛选出的TXN基因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基因频率与肺癌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吸烟在其中的影响.结果 3个TXN基...  相似文献   
38.
患者女,14 岁,以"发现足踝部、足部渐大性肿物1 年"为主诉入院.患者1 年前无意间发现右踝部、足部多个小肿物,大小约1 ~3 cm 不等,触之较软,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疼痛、瘙痒、感觉异常,无分泌物,未予以重视.近2 个月来,自觉肿物逐渐增大,久坐后出现右踝部、足部疼痛,遂求诊我院.  相似文献   
39.
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宁  赵英杰  罗娅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46-1748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炎性假瘤患者的CT征象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较典型的CT表现为:病变多位于肺外周部分,平直征、桃尖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毛刺与棘突征、均匀强化是其常见征象。肺炎性假瘤容易误诊为肺癌。结论全面分析CT征象能提高肺炎性假瘤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0.
黄丽丹  赵英杰  李振龙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53-1255
目的:探讨双b值对比法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行肝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病例(肝癌44例.转移瘤4例,血管瘤40例,囊肿18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分为良恶性两组(恶性组48例,A组;良性组60例,B组).均行b值为500和800 s/mm2的DWI扫描,测量肝脏病变的信号强度值,计算相对信号比R500、R800(R=病灶信号/背景信号),观察不同b值时病变的信号变化情况△R(△R=R800-R500).采用X2检验分析采用△R值诊断良恶性病变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R≥0.25有42例(PA组),△R〈0.25(PB组)有66例,其中PA中有4个为良性病变(均为血管瘤),PB中有10个为恶性病变(2个转移瘤,8个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6,P〉0.05).结论:双b值对比法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