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6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大鼠严重创伤后早期下丘脑c-fos和CRH 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下丘脑c-fos蛋白和CRH mRNA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以大鼠右肺中部重度撞击伤加右股骨中段骨折为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方法观察大鼠下丘脑组织内c-fos蛋白和CRH mRNA表达变化。结果 伤后下丘脑c-fos含量30min达高峰,以后迅速下降;CRH mRNA表达的变化明显迟于c-fos的变化,创伤后下丘脑CRH mRNA含量于2h增加最为明显,然后持续增加,12h达最高。结论 严重创伤后早期下丘脑迅速增加的c-fos对CRH mRNA的上调可能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背景:异丙酚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从而保护脑缺血神经元耐受缺血性损伤。但是,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研究。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为缺血组(9只)、异丙酚组(9只)和假手术对照组(5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静脉输注异丙酚1.5mL/h,持续30min。每组取5只大鼠于再灌注24h取脑,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和坏死率。缺血组和异丙酚组各取4只大鼠,利用基因芯片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凋亡率和坏死率。②基因芯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7.01&;#177;0.79)%和(12.80&;#177;0.92)%]较缺血组[(10.89&;#177;0.80)%和(16.67&;#177;1.04)%]明显降低(P&;lt;0.01)。与缺血组比较,异丙酚组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 1,APAF1)、DEFT和STM-2三个凋亡相关基因下调。结论:异丙酚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PAF1,DEFT和STM-2三个凋亡相关基因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3.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倪明  杨明琪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03,25(3):155-157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动脉瘤位置及治疗方法。结果 10例中8例表现为颅内出血,2例表现为缺血症状;8个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位于基底节,1个位于椎动脉;其中6例(7个动脉瘤)行外科治疗,均获良好疗效。结论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累及Willis环的动脉瘤和累及侧支或烟雾病血管的动脉瘤。建议对Willis环周围的动脉瘤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基底节或侧支血管的动脉瘤可予对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4.
后颅窝血管畸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1990年收治的32例后颅窝血管畸形,29例经手术治疗。本组20例有颅内出血,其中3例反复出血;11例颅神经或小脑功能障碍。14例血管畸开于小脑半球,8例位于蚓部,5例位于桥脑小脑角,4例位于脑干。29例手术中6例切除血管畸形同时吸除血肿;3例栓塞治疗。手术死亡率为3%,手术致残率6%。  相似文献   
95.
八例脑血管造影后动脉瘤破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赖于脑血管造影。在造影后短时间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很少见。我院从1985年1月到1990年4月收治353例动脉瘤病人中,术前脑血管造影后有8例患者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该书为医生毕业后培训系统的一部分,自1974年开始出版《神经外科进展和技术标准》系列丛书。这部系列丛书旨在介绍神经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每卷第一部分由各领域的专家编写。在每卷的第二部分,包含了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提供的标准手术过程的详细描述以及神经外科领域  相似文献   
97.
98.
为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量 (CBF)的变化 ,对 63例成年脑血管畸形病人 :2 5例巨大脑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直径≥ 6cm) ,3 8例小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直径 <6cm)进行研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LDF)分别记录血管畸形切除前后及术后 2 4h脑血流数值 ,比较脑血流变化情况。发现 :巨大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比切除前明显增加 ,直到术后 2 4h仍然保持在高水平 ;而小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无显著变化。提示 :巨大血管畸形和小血管畸形在切除前后的脑血流变化是不同的 ,监测脑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变化有助于减少巨大血管畸形的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
微创神经外科学的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创神经外科学包括微骨孔入路 (亦称“锁孔入路”)、神经导航手术、神经内镜、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外科等技术 ,以及相关的显微神经解剖、神经干细胞和医学信息技术等基础讲究。其中 ,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放射外科已有过不少介绍 ,本文仅介绍微骨孔入路、神经导航手术和神经内镜  相似文献   
100.
微创神经外科学的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工程院前不久举办的“微创外科新概念研讨会”上,专家提出“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的升华”。神经外科作为外科学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进入微创时代。微创神经外科学包括哪些技术,有什么特点,发展前景如何?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