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目的 探索基于CT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的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31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92例)和验证组(39例),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是否发生早期复发。通过逐层勾画肿瘤边缘对肿瘤进行三维分割并进行特征提取,共提取1218个影像组学特征。具有潜在预测价值特征的筛选选用LASSO算法。基于筛选出的特征,logistic回归应用于肝移植术后预测模型的构建。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对模型预测患者是否会早期复发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筛选出8个具有潜在预测价值的特征,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AUC为0.82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4%、74.7%;在验证组中AUC为0.85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8%、86.7%。结论 术前增强CT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的模型,对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3.
椎间盘退变是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DDD )的病理基础。组织工程技术着眼于利用生物学技术修复或者重建椎间盘生理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有望为DDD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种子细胞、细胞支架、细胞因子是椎间盘组织工程技术的三架马车,细胞支架为细胞生长、增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三维立体培养、可注射性细胞培养支架等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就椎间盘细胞培养的支架材料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4.
失神性癫痫持续发作诱导丘脑C-fos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神性癫痫持续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采用C -fos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法在γ -羟丁酸诱发的大鼠失神性癫痫持续发作模型上 ,观察癫痫持续发作后不同时间丘脑各核团中C -fos基因表达的分布状况 ,用C -fos基因阳性细胞密度作定量研究指标。  结果 失神性癫痫发作后 1 0min ,双侧丘脑室旁核内可见到低密度C -fos阳性细胞 ;3 0min时 ,高密度C -fos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外侧缰核、室旁核、菱形核和丘脑板内核群。  结论 外侧缰核及丘脑中线和板内核群极可能涉及失神性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人工气腹造影CT操作方法及技术要点,为临床规范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01至2019-11行人工气腹CT造影检查的患者331例,均行规范化人工气腹造影后对患者腹部进行平卧位,左、右侧卧位及俯卧位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结果 331例患者均能较好地显示腹腔内脏器与腹膜之间的关系,其中影像诊断结果中正常43例,异常288例,术后结果中正常28例,异常303例,经Kappa一致性检验,气腹造影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765,P<0.05)。结论 人工气腹造影CT技术方法安全可靠,实用性高,熟练掌握可获得较好的显影效果,为腹腔内疾病诊断尤其是腹腔内粘连提供了很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探索脑脊液乳酸含量(cerebrospinal fluid lactate,CSF-Lac)联合细胞学指标所建之模型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细菌性脑膜炎(post-neurosurgical bacterial meningitis,PNBM)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神经外科有创操作术后连续转...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估常见临床因素对术中基于CT自动配准的主动红外线光学导航系统临床精度的影响。方法 在临床手术室环境下,以腰椎等比例Sawbone模型作为体模,采用标准手术体位和设备位置,以3D NAV导航系统的术中CT自动配准导航模式模拟临床导航操作验证多种临床因素对导航精度的影响。模型表面嵌入多枚钛合金标记珠,使用导航软件分别测量钛珠在CT图像中和导航系统中的坐标,计算坐标距离作为导航临床精度。然后在无影灯照射、手术床位姿、导航相机位姿三种临床因素下测量导航临床精度,并与初始状态的精度比较。结果 初始状态导航临床精度为0.64 mm±0.30 mm;无影灯照射手术区后,导航临床精度为0.63 mm±0.25 mm;手术床降低10 cm和左倾15°时,导航临床精度分别为0.61 mm±0.21 mm和0.63 mm±0.21 mm;相机分别向左侧和向上旋转到示踪器恰好可见的位置时,导航临床精度分别为0.65 mm±0.30 mm和0.62 mm±0.21 mm;相机分别移动到距示踪器1 m和2 m的位置时,导航临床精度分别为0.64 mm±0.24 mm和0.67 mm±0.28 mm。在各因...  相似文献   
29.
赵经纬  王强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2):1086-1088
      作为确立并不久的重症医学的一部分,神经重症医学,更是一个新兴的亚专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重症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脑肿瘤及其他神经系统相关重症患者。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很多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结论存在相悖的现象。这使得初入该领域的年轻医生有时在临床实践中无所适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近年流行的循证医学理念进行反思,强化科学精神,并通过引入证据链概念,帮助神经重症专业的年轻医生解读纷繁复杂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最终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0.
床旁脑电图早期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床旁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早期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malignant MCA infarction,mMCAI)的可能性和准确性.方法 对35例发病48 h内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hemispheric infarction,MHI)患者行床旁EEG检测,盲法判读EEG指标,并分析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按发病7 d内是否发生mMCAI,分为mMCAI组和非mMCAI组,比较两组患者EEG指标以及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出现时,发生mMCAI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并计算其预测mMCAI的准确性.结果 35例MHI患者中mMCAI组20例,非mMCAI组15例,两组间EEG指标[梗死对侧枕部α节律解体、梗死对侧广泛性慢波、梗死对侧优势频率波低波幅、区域性无δ波减弱(regional attenuation without delta,RAWOD)模式、EEG反应性消失]、临床指标(恶心伴呕吐)和影像学指标(梗死范围超过整个MCA供血区、透明隔层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3~5 mm)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出现梗死对侧枕部α节律解体的患者发生mMCAI的风险最高(OR=22.67,95% CI3.89~132.10),预测mMCAI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5.0%,阴性预测值为80.0%,优于其他EEG指标以及临床和影像学指标.结论 床旁EEG指标能早期预测mMCAI,而且预测准确性优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