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原发性癫痫患者红细胞数,红细胞比容,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原发性癫痫患者手术前红细胞数,红细胞比容与正常组无差别(P〉0.0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与性别无关。结论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以导致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对这类患者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补充,可能会改善癫痫患者脑内缺氧的状态,缓解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Rho激酶对缺血性脑白质损害的影响及Rho激酶抑制剂对缺血性脑白质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缺血组和治疗组给予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处理;术后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腹腔注射,对照组和缺血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手术1个月后评价测定各组大鼠脑深部白质纤维密度、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以及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缺血组大鼠脑深部白质纤维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脑深部白质纤维密度较缺血组明显增高,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异常活化与缺血性白质损害相关,Rho激酶抑制剂可改善慢性低灌注状态下大鼠脑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慢性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血管单元的病理损害。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和缺血组25只。缺血组大鼠分别在缺血3、7、14 d、1、3个月时间段,各取5只灌注取脑,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的含量,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缺血早期神经元皱缩、肿胀,后期嗜酸性变和坏死。星形胶质细胞早期肿胀、断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胶质细胞开始增生,形成瘢痕组织,同时伴有血管新生。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5个时间段GFAP表达进行性增加;缺血3 d VEGF表达开始增加,7、14 d增加明显(P0.05),1、3个月VEGF表达虽有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3 d Laminin明显减少,7 d减少更明显,14 d、1、3个月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在不同时间段,神经元、GFAP、VEGF、Laminin呈规律变化。脑部缺血后不仅是神经元的变化,还有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的变化。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确定CAS斑块类型。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检测。结果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恢复期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在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最高,小梗死灶组最低;不稳定性斑块组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最高,无斑块组最低。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与CAS斑块性质有着密切联系,斑块稳定性越差,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比较北京与京外地区18~45岁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发病情况及两组人群对卒中的认识情况,达到提高一级预防青年卒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北京21所三甲医院卒中住院患者1214例,同期京外地区12所三甲医院卒中住院患者1056例。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生活习惯、常规危险因素、对卒中的认识、临床诊断及转归等。结果 (1)在所调查的人群中,北京地区青年卒中的比例低于京外(4.5%vs7.9%,P<0.05)。居住市区、在职人员、男性等在青年卒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北京地区分别为:60.0%,65.5%,81.8%;京外地区分别为:63.8%,59.0%,69.9%,P <0.05)。(2)北京地区青年卒中亚型的各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京外地区为: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3)北京和京外地区青年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前3位均为:高血压、吸烟、大量饮酒。(4)两组超过一半的患者发病当时即治疗(北京72.7%,京外56.6%,P >0.05)。两组患者接受溶栓、超过溶栓时间的比例、高危个体的知晓无统计学差异(北京地区分别为9.1%,29.1%,29.1%;京外地区分别为 4.8%,31.3%,16.9%,P >0.05)。北京地区和京外地区青年卒中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 vs 1.2%,P >0.05)。结论 (1)北京和京外地区居住市区的在职男性青年卒中在卒中中所占的比例较高。(2)高血压、吸烟和大量饮酒是两组青年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两组青年卒中的发病类型均以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为主。(4)两组青年卒中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均较低。(5)两组患者对卒中知识的了解均较少。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分为联合溶栓组(20例)、单用rt—PA组(22例)、单用尿激酶组(18例)及对照组(21例)。联合溶栓组静脉给予rt—PA20mg,尿激酶30万-50万IU;单用rt—PA组静脉给予rt—PA0.9mg/kg;单用尿激酶组静脉给予尿激酶1万~2万IU/kg(体质量超过75kg者按75kg给药),最大剂量150万IU;未溶栓病例为对照组。主要疗效指标是观察治疗前与发病后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联合溶栓组、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组及对照组的观察结果为:①NIHSS评分治疗前分别为18.1±3.6、17.9±3.6、18.0±3.4、17.3±4.0,治疗后分别为9.1±5.6、8.8±5.5、9.6±5.2、14.1±4.6,符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4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17/20)、86.4%(19/22)、83.3%(15/18)和42.9%(9/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溶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内再发脑梗死1例,出血转化1例;单用rt—PA组出血转化3例;单用尿激酶组再梗死1例,出血转化有2例,其中死亡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与单用rt—PA和单用尿激酶比较,联合低剂量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样安全、有效,相对rt—PA价格便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对门头沟区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为脑血管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在门头沟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6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2组,青年组32例(18≤年龄≤45岁),中老年组547例(≥45岁)。分析脑血管病患者主要危险因素的合并比例。结果男性合并高血压247例(80.2%)、高脂血症147例(47.7%)、糖尿病100例(32.5%)、冠心病96例(31.2%)。女性合并高血压229例(87.7%)、高脂血症126例(48.3%)、糖尿病132例(50.6%)、冠心病109例(41.8%)。与男性比较,女性合并高血压(80.2%vs.87.7%)、糖尿病(32.5%vs.50.6%)、冠心病(31.2%vs.41.8%)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年组合并高血压18例(80.2%)、高脂血症10例(47.7%)、糖尿病7例(32.5%)、冠心病7例(31.2%)。中老年组合并高血压479例(87.7%)、高脂血症264例(48.3%)、糖尿病277例(50.6%)、冠心病229例(41.8%)。与青年组比较,中老年组合并高血压(80.2%vs.87.7%)、糖尿病(32.5%vs.50.6%)、冠心病(31.2%vs.41.8%)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门头沟区脑血管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最高,其次为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移居汉族与平原汉族的胎盘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变化。方法采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移居汉族与平原汉族的胎盘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达差异以≥1.5或≤0.67为标准时,移居汉族与平原汉族相比,Itga5基因(integrinalpha 5)的表达下调。结论移居汉族与平原汉族相比,胎盘组织的Itga5基因的表达降低,可能是高原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33例,年龄为18~94岁;男993例,女640例。设计统一调查病例表,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及工作状态等)、既往史及危险因素等。结果①男女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比例为1.55:1。女性发病年龄为(66±12)岁,高于男性的(65±12)岁,两者比较,P=0.049。②青年期(18~45岁)男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74.39%和25.61%(P〈0.05),其他年龄段亦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居住地均以市区居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男性患者中,中学文化程度以上卒中的发生率居高,女性文化程度低的卒中发生率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00)。女性患者无业人员高于男性,男性国家企业及退休人员患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P=0.000)。④男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60.8%)、高龄(41.7%)、吸烟(21.1%)、糖尿病(20.1%);女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63.9%)、高龄(44.4%)、糖尿病(24.4%)、心脏病(24.2%)。女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和饮酒均可以增加肥胖的危险(分别为OR=3.059,95%CI:1.978~4.731;OR=2.330,95%CI:1.221~4.445)。结论①各年龄段男性脑梗死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②高血压是所有脑梗死患者的首要危险因素。③吸烟、饮酒或多种危险因素共存,可能是男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的主要原因,尤其在青年男性中更加显著。④文化程度低及无业女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