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半乳糖凝集素-3与垂体泌乳素瘤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和人脑垂体泌乳素腺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垂体泌乳素腺瘤组织中Galectin-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侵袭组的Galectin-3阳性表达率极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1).侵袭组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Galectin-3与PCNA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 Galectin-3与垂体泌乳素腺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Galectin-3可能在垂体PRL腺瘤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天幕切开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天幕切开术治疗合并脑疝形成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本组天幕切开术治疗合并脑疝形成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满意,此方法是治疗以小脑幕裂孔疝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额颞部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 对171例重型额颞部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31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140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疗效.结果 标准大骨瓣开颅组中恢复良好、中残者12例,重残、长期昏迷者9例,死亡10例.常规骨瓣组:恢复良好、中残者26例,重残、长期昏迷者45例,死亡69例.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额颞部脑挫裂伤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  相似文献   
84.
亚低温对继发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宇  Zhao HY  赵洪洋 《医学争鸣》2007,28(10):954-956
0 引言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2位,病死率却达30%~50%左右[1],居第1位.我国每年因外伤致死者约10万人,伤数百万人,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Nogo-A基因沉默对PC12细胞多巴胺释放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Nogo-A的短发夹样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经脂质体转染PC12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对Nogo-A mRNA及蛋白的抑制效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转染前后多巴胺释放的变化.结果 将重组质粒转染到PC12细胞48h后,Nogo-A基因表达明显受抑、多巴胺释放量减少.结论 Nogo-A可能参与PC12细胞多巴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在治疗脑积水的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中,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作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单纯神经内镜下完成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34例,其中21例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三脑室底部进行超声探测,监测基底动脉(BA)的走向、血流速度,进行术中实时定位,造瘘前后记录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术后21例(61.76%)影像学证实扩大的脑室术后有回缩;半年后症状缓解29例(85.29%),无效5例(14.71%),2例做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或残疾。使用探头组造瘘术前后BA的管径、血流速度无变化,无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中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类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技巧,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改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颅颈交界区肿瘤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25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上肢肌力下降和声音嘶哑症状加重.术后随...  相似文献   
88.
翼点入路经终板切除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索利用终板切开更好地显露肿瘤,争取对颅咽管瘤和巨大垂体瘤、胚胎瘤、脑膜瘤实施全切手术。方法 自1994年至1998年所施行的347例鞍区肿瘤中,有44例需切开终板行肿瘤切除。视交叉前置和侵及三脑室前部的肿瘤是施行终板切开的适应证,此种情况可在术前MR片上获取有益信息。终板切开前,仔细地解剖侧裂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分离切断蛛网膜连结是暴露终板的前提条件。沿同侧视束切开终板、注意辨识和保护视交叉及对侧视束是防止术后视力下降、视野缺失的关键。肿瘤的囊内分块切除,联合间隙1、间隙2,牵引剥离肿瘤是既能全切肿瘤,又能防止术后下丘脑、丘脑受损的有效方法。结果终板切开结合间隙1、间隙2切除鞍区肿瘤,全切率达84%(37/44),其中颅咽管瘤全切率为94%(29/31),垂体瘤为89%(8/9)。术后死亡率为14.6%,死因多为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癫痫。结论 终板附近有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此区手术如方法得当不会损伤上述重要结构,并能达到全切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合酶 1(HO 1)及血红素氧合酶 2 (HO 2 )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 ,对 6 6只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进行HO 1、HO 2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学研究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计算两者表达水平。结果 栓塞后 30min大鼠皮质及海马即有HO 1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表达 ,且随着时间推移HO 1的表达逐渐增强 ,到栓塞后 12h达峰值 (P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 ,栓塞后 1周仍有HO 1表达。HO 2在正常大鼠及梗死大鼠脑组织内均有表达。栓塞后不同时间段 ,HO 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但HO 2表达呈动态变化 ,2 4h时最高 (P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脑缺血时脑内HO 1、HO 2表达的不同变化 ,是脑组织对损伤恢复重要的机制之一。HO 1修复受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而HO 2在于维护正常细胞的稳定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过表达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第二个线粒体来源的半胱氨酸酶的激活剂(Sma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携带人Bax基因的过表达质粒转入SH-SY5Y细胞(转染组),同时设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通过G-418筛选后获得转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克隆。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免疫印迹法法检测细胞中Bax、Smac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ax、Smac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转染后用G-418持续筛选2周可获得G418抗性的细胞克隆。Smac主要分布于胞质,Bax主要位于细胞核。转染组SH-SY5Y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1.067±0.036)较空载体组(0.436±0.035)和未转染组(0.444±0.046)显著增高(P〈0.05);转染组Smac蛋白表达水平(1.408±0.044)相比空载体组(0.708±0.021)和未转染组(0.748±0.041)显著增高(P〈0.05);空载体和未转染组细胞Bax和Snac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转染组较未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外源性Bax基因转入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并稳定过表达,能够上调Smac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