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探讨uPA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58例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10例内减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的uP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随着胶质瘤恶性度的升高,其uPA蛋白及mRNA表达率和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而正常组织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极低。结论人脑胶质瘤中uPA蛋白和基因的高表达反映了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92.
猫脑内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建立脑内血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于猫脑尾状核,建立一种新的脑内血肿模型。方法 在实验中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一定量的胶原酶(加或不加肝素)用微量注射泵精确地注入猫脑尾状核[ 坐标(A1.0 ,L5.0 ,H14.0)]。术后24 小时处死动物,取全脑固定于福马林溶液,观察大体及镜下改变,测量血肿大小。结果 注射胶原酶( 加或不加肝素)可以形成局灶性出血,且出血量大小与胶原酶用量有关,加用肝素后血肿扩大。结论 注射胶原酶(2 U/20μl) 于猫脑尾状核,血肿大小适中,动物术后有短时间昏迷及固定的对侧偏瘫。  相似文献   
393.
目的 研究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 对73例γ刀术后2年以上的典型脑AVM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随访2年后,该组脑AVM的闭塞率为87.67%,出血率为2.74%;大多数患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治疗效果与脑AVM的类型、体积和照射剂量密切相关。结论 γ刀是治疗脑AVM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94.
中枢性低钠血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概述 低钠血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继发的一种常见的水盐代谢紊乱。一般情况下,继发的低血钠综合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医源性:病后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利尿剂,如激素、甘露醇、高渗葡萄糖、速尿等,使大量钠离子从尿中排出,  相似文献   
395.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大鼠钴60(60Co)照射后,出现放射性脑水肿的比例、程度及分布与erb B1基因表达变化的关系。 方法 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将荷瘤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和空白组。15天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60Co 照射,实验组60Co 照射前后给予ZD1839(erb B1抑制剂)治疗,空白组不给照射和药物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图像分析检测大鼠脑水肿情况和erb B1蛋白表达水平。其中,空白组记为A组,实验组中无脑水肿大鼠记为B组,实验组中明显脑水肿大鼠记为C组,对照组中无脑水肿大鼠记  〖SD〗〖FL(K2〗〖HT5"K〗 为D组,对照组中明显脑水肿大鼠记为E组。 结果 胶质瘤荷瘤大鼠erb B1蛋白表达水平:C组高于B组、E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C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水肿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胶质瘤60Co照射后,放射性脑水肿的发生与erb B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96.
星形细胞肿瘤PCNA、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和肿瘤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肿瘤PCNA、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和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7例星形细胞肿瘤PCNA和p53进行标记;病例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处理,分析PCNA和p53表达与肿瘤分化状况和预后的关系.结果48例(84.2%)星形细胞肿瘤表达PCNA,45例(78.9%)表达p53.PCNA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显著相关;p53蛋白表达多见于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肿瘤,但表达水平与肿瘤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PCNA和p53对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PCNA对肿瘤增殖潜能和预后判断价值大于p53;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肿瘤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97.
神经内窥镜下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神经内窥镜下侧脑室、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特点,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成人尸头和25例脑积水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病人神经内镜下观察侧脑室、三脑室在内镜下的解剖结构,并录象作记录和研究之用。结果:额角入路可以观察到侧脑室额角和侧脑室体部,且可以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室间孔的Y形结构是脑室内观察和定位的重要标志。枕角、三角区和颞角入路分别可观察到侧脑室相应部位和脉络丛。结论:侧脑室额角入路是观察侧脑室和三脑室的最常用入路,观察侧脑室范围最大,也是第三脑室底造瘘的最佳入路,枕角入路便于对侧脑室三角区和侧脑室体后部病变的观察和治疗,三角区和颞角入路很少用到.  相似文献   
398.
脑胶质瘤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近年来对脑胶质瘤分子遗传学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对基因异常的机制 有了进一步研究,对已经发现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使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和作用机制更加明确,同时发现了更多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在胶质 瘤的预后标志物研究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找到了某些评估胶质瘤预后的有希望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399.
颅脑损伤与白细胞介素-8、13、16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IL)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非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研究发现与脑损伤有关的IL-8、13、16在脑损伤中的反应和作用是复杂的。它们在脑损伤的不同时期,对大脑既有损害作用又有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0.
p53基因联合顺铂对实验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53基因和顺铂对实验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先以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建立裸鼠胶质瘤模型,然后瘤体内注射p53基因和/或腹腔内注射顺铂,定期测量肿瘤的大小。结果观察30d,p53基因联合顺铂治疗组的肿瘤大小为(0.44±0.05)cm3,顺铂治疗组为(0.92±0.03)cm3,p53基因治疗组为(1.16±0.10)cm3,对照组为(1.72±0.17)cm3,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实验性胶质瘤,p53基因联合顺铂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单用p53基因或顺铂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