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颅脑损伤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或漏诊,引起的后果多较严重。我科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此类病人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26岁,从5米高处坠落,浅昏迷,GCS8分,左侧瞳孔4mm,右侧瞳孔2.5mm。CT示左额部硬膜外、下血肿,中线结构明显右移,右侧颞顶部线型骨折。急行左侧额部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神志一度好转,双瞳孔2.5mm,有呼唤睁眼,GCS12分。但术后5h神志转为昏迷,急查CT提示手术区未见明显血肿,而右侧颞顶部巨大硬膜外血肿约40ml,中线结构向左移位。再次在全麻下行右侧颞顶部血肿清除及…  相似文献   
362.
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STN)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ITN 98例,STN 47例.伽玛刀治疗81例,其中ITN 68例,STN 13例(继发于脑膜瘤1例,三叉神经瘤12例).开颅手术治疗64例,其中ITN 30例(行微血管减压11例,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19例);STN 34例(继发于胆脂瘤20例,三叉神经瘤14例).结果 ITN伽玛刀治疗的有效率为94.1%(64/68),完全无痛为52.9%(36/68);STN的有效率为46.2%(6/13),完全无痛为23.1%(3/13).肿瘤控制率为923%(12/13),ITN的微血管减压无痛率为100%(11/11),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无痛率为100%(19/19).STN肿瘤切除后无痛率为100%(34/34).开颅手术者并发颅内感染2例.5年随访,伽玛刀治疗的ITN的复发率为7.8%(5/64),STN的复发率为66.7%(4/6);微血管减压的复发率为9.1%(1/11),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的复发率为10.5%(2/19).结论 ITN的伽玛刀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微血管减压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的有效率更高,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STN,我们建议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63.
目的 探讨在治疗脑积水的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中,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作超声扫描检查的意义。方法 单纯神经内镜下完成梗阻性脑积水ETW 34例,其中21例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三脑室底部进行超声探测,监测基底动脉的走向、血流速度,进行术中实时定位,造瘘前后记录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 21例造瘘术前后BA的管径、血流速度无变化,无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21例(61,76%)影像学证实扩大的脑室术后有回缩;半年后症状缓解29例(85,29%),5例无效(14,71%),2例做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或残疾。结论 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ETV中加以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类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364.
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头痛、头昏2月行头部MRI检查,发现右顶叶窦旁脑膜瘤,大小为3.1cm×2.7cm×2.3cm。1995年7月6日患者以此病收入我院γ-刀中心.入院时神经系检查:神志清楚,项软。双侧视乳头未见明显水肿,但眼底血管硬化较明显,部分区域有渗出。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发现,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皮层感觉正常。血压16/12kPa。1995年7月8日行γ-刀治疗,采用MRI定位,Kula软件行剂量规划,设4个靶点,以4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中心最大剂量40Gy,周边剂量为16Gy,治疗经过顺利,观察患者无特殊反应…  相似文献   
365.
体外标记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通过不同的方法对神经干细胞(NSCs)进行标记,观察NSCs脑内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增殖和迁徙情况。方法 Feeney氏法制备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超顺磁氧化铁(SPIO)标记NSCs后立体定向脑内移植。对移植后大鼠的神经系统行为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SCs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并用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在体观察NSCs的存活和分布。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脑内移植后部分GFP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β-tubilinⅢ,神经系统行为学评分显示移植组动物明显改善.NSCs脑内移植后3周磁共振成像显示移植区低信号改变。结论 移植NSCs可以有效地促进TBI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不同的NSCs标记方法能够综合评价细胞移植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366.
目的比较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TNP-470)和卡氮芥(BCNU)对人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种植于裸鼠皮下,制备U-251胶质瘤动物模型,第7天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TNP-470组、BCNU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21天观察裸鼠体重及肿瘤大小,并测定移植瘤CD105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CD105-MVD)。结果治疗后第21天①TNP-470组(576.10mm3±114.29mm3)及BCNU组移植瘤体积(473.01mm3±48.04mm3)均明显小于(P<0.01)对照组(1512.61mm3±470.25mm3);TNP-470组与BCNU组间移植瘤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TNP-470组与BCNU组抑瘤率分别为(61.91%±6.29%)和(68.73%±9.65%),两组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TNP-470组移植瘤CD105-MVD[(5.70±0.85)个/视野]显著低于(P<0.05)BCNU组[(8.60±0.87)个/视野];两治疗组移植瘤CD105-MVD均较对照组[(11.32±1.50)个/视野]显著降低(P<0.05)。结论TNP-470和BCNU对人U-251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7.
脑室血管外皮瘤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性,52岁。因头痛1年加重2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检查发现眼底中度水肿。CT平扫为等低密度混杂,呈类圆形分叶样的边界清楚的病灶,肿瘤侵及室间孔致脑室系统扩大(图1)。  相似文献   
368.
p53基因联合顺铂对实验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53基因和顺铂对实验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先以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建立裸鼠胶质瘤模型,然后瘤体内注射p53基因和/或腹腔内注射顺铂,定期测量肿瘤的大小。结果观察30d,p53基因联合顺铂治疗组的肿瘤大小为(0.44±0.05)cm3,顺铂治疗组为(0.92±0.03)cm3,p53基因治疗组为(1.16±0.10)cm3,对照组为(1.72±0.17)cm3,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实验性胶质瘤,p53基因联合顺铂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单用p53基因或顺铂治疗组。  相似文献   
369.
面神经颞支的体表定位与走行层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体表标志区对面神经颞支走行进行平面区域定位与穿行层次分析,为相关手术预防颞支损伤提供解剖学标记范围。方法对12具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后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观测并记录跨经耳屏水平线、耳屏点-外眦连线、耳上基点-眉外端连线的面神经颞支数和位置,记录穿行于颞浅筋膜上脂肪垫、筋膜间脂肪层、颞肌深筋膜下脂肪层的颞支支数。保存拍摄的数码照片并进行图片分析。结果颞支在三条标志线上的分支数及最后支至最前支的位置分别为:跨经耳屏水平线(2.6±0.7)支,耳屏前(21.46±2.34)~(30.18±5.88)mm;跨经耳屏点-外眦连线(6.5±2.2)支,耳屏点前(24.26±5.64)~(37.98±8.90)mm;跨经耳上基点-眉外端连线(5.3±1.5)支,耳上基点前(35.68±10.46)mm。面神经颞支在筋膜间脂肪垫层有相当数量的穿行支(16/62支)。结论面神经颞支的颞部行程可通过体表标志线进行平面区域定位,并可针对手术解剖划分为“危险区”和“相对危险区”。翼点手术行颞肌筋膜下分离可最大程度地防止面神经颞支的损伤。  相似文献   
370.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上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PLK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随访病人。结果正常脑组织未见PLK1明显表达。Ⅰ~Ⅱ级、Ⅲ级和Ⅳ级脑胶质瘤中PLK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3%、93.8%和100%,Ⅲ和Ⅳ级分别与Ⅰ~Ⅱ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LK1表达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和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424,P<0.05;r=0.745,P<0.01)。PLK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两年生存率分别为41.4%(12/29)和72.2%(13/18),差异显著(P<0.05)。结论PLK1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