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  构建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 ,并观察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营养支持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从新生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克隆出GDNFcDNA片段 ,以pEGFP C1为载体导入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 ,制备稳定表达GDNF/EGFP融合基因的MSCs工程细胞 ,用联合培养的技术通过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MSCs和GDNF基因修饰的MSCs工程细胞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互作用。 结果 MSCs和GDNF基因修饰的MSCs工程细胞共培养均能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 ,MSCs工程细胞作用更强。 结论  成功构建了GDNF基因修饰的MSCs工程细胞 ,该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明显营养保护作用 ,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2.
1989年5月~2000年6月,共行颅底陷入症手术治疗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0~50岁.病程6月~5年.行枕下减压术治疗30例,均痊愈出院.综合分析颅底陷入症的诊断和误诊原因,以及颅底陷入症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指导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及其病因学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对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颅脑MRI扫描并使用三维时间飞跃破坏性梯度回聚回波序列观察三叉神经的走行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对其中68例行手术治疗。观察MRI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程度,并观察三叉神经痛与局部血管压迫的关系。结果MRI显示患侧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79例.健侧12例。手术治疗的68例中MRI扫描62例阳性与手术相符,4例为较细小动脉压迫三叉神经.2例为岩静脉压迫并与蛛网膜粘连。结论三叉神经人根区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发病的主要原因,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能够确定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血管与神经关系,有益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4.
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但肿瘤引起的激素过度分泌症状及占位效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垂体腺瘤基因治疗研究已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15.
立体定向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用不同接种体积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比较其生长特性。方法 配制浓度为1.0×10^6个/10μL C6单细胞悬液,分别取5、10、20、40、80、160μL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右侧大脑尾状核区,在四个水平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大鼠成瘤率分别为60%(5μ/L)、93%(10μL)、100%(20μL)、93%(40μL)、87%(80μL)、33%(160μL),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C-erbB1和S-100B等神经胶质瘤常见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接种体积在10-80μL时,成瘤率高,颅内肿瘤生长稳定,肿瘤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特性与人脑胶质瘤相似,而且实验周期短、可靠性高,是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16.
颅咽管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咽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期Rathke囊的残余上皮细胞。每年的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1.3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2%~5%[1],占儿童颅内肿瘤的5.6%~15%[2]。其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一个在5~14岁之间,一个在50~74岁之间,其中儿童病例数占总数的1/3[1]。组织学上分为釉质细胞型和鳞状上皮细胞型。临床上,Yasargil等[3]将颅咽管瘤分为6种类型,即单纯鞍内-膈下型、鞍内鞍上-膈下膈上型、膈上-交叉旁-脑室外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将神经干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中并观察其存活、迁移和分化,从而为神经干细胞的体内存活、迁移和分化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BrdU标记的胚胎神经干细胞并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的表达进行鉴定: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做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 h将BrdU标记的胚胎神经十细胞经立体定向注射移植到蛛网膜下腔;制作大鼠脑绢织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伤前24h、伤后24 h及1、2周行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神经球的表面细胞表达nestin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脑内损伤灶存在BrdU阳性神经干细胞、MAP2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胶质细胞;接受神经十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的恢复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枕大池移植到脑损伤大鼠蛛网膜下腔中的神经干细胞能存活且具有远距离迁移能力,并明显有助于脑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讨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的方法.方法显微解剖分离E14d胚胎大鼠脊髓组织,用机械吹打法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N2的DMEM/F12(1:1)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待形成克隆球后进行传代培养.取第3代培养的细胞分别进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β-Ⅲ-tubulin、GFAP、CNPa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E14d胚胎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培养72h后可形成悬浮生长的神经球,7~10d后即可传代.经传代扩增后得到大量同源的Nestin免疫阳性的细胞克隆球,经诱导分化后大部分细胞分化为GFAP免疫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和CNPase免疫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少量细胞分化为β-Ⅲ-tubulin免疫阳性的神经元.结论成功从胚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为进一步开展脊髓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9.
重型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IVH)患者术后的高致残率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三级康复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康复治疗在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尚鲜见报道。为此本课题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不同显微手术入路的应用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于2006年3月~2013年4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入路、结果及预后情况等。42例患者年龄1.25~67岁,平均35.8岁。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7例经额中回、2例经纵裂-胼胝体前、18例经顶上小叶、15例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结果本组28例(66.7%)全切除,11例(26.2%)次全切除,3例(7.1%)大部分切除。术后死亡2例(4.8%)。随访38例患者,随访时间39~97月,平均70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分8例,3分2例,4分3例,5分25例。结论侧脑室肿瘤位置深在,局部解剖关系复杂,需综合考虑肿瘤位置、大小、生长方向等因素以确定手术入路。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及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可以使大部分侧脑室肿瘤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